寒门之士[科举]: 214 天子相询 背后捣鬼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214 天子相询 背后捣鬼(第1/2页)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元辅,今日的《育言报》你可读了?”张四维一至内阁便大力夸赞起柳贺,“他办这《育言报》后,于读书人中反响热烈,报上所言不仅于读书人有益,于普通百姓亦是益处无穷。”

    颜钧、罗汝芳等人虽不为张居正所喜,但这几人在读书人中的影响力非常人可及,有他们在《育言报》上发文,报纸的影响力大增,几期一发,所售份数已超十万,十三布政司中都有读书人是《育言报》的忠实读者。

    不管怎么说,这《育言报》一办,读书人所议的皆是朝廷允他们议的,朝廷若推了新政,报上也会阐明新政的意义,尤其是涉及民生之事,因信息不对称,常常产生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反作用,导致士绅恶霸从中作乱。

    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时,便有士绅刻意哄抬粮价,以低价骗取百姓手中粮食,待朝廷收购时,又以高价卖给朝廷。

    “泽远真有大才。”张四维道,“我几位同窗好友都对他甚是推崇。”

    发行两月后,《育言报》便渐渐走上了正轨,有那等旗帜鲜明反对朝廷的文章,柳贺也不会允许其登出,如今《育言报》由张元忭负责,张元忭为人老成谨慎,搭以热血上头的吴中行,两人配合,柳贺自不必为报纸的发展而忧心。

    “天子也极是喜爱《育言报》,期期不落。”申时行道,“礼部出了《育言报》,户部、工部及通政司都纷纷说要办报。”

    办报耗费虽巨,可《育言报》一经推出,京中官员都看到了其中所藏的丰厚利润。

    几位阁臣原未将那广告费放在心上,然而某一日潘晟谈起,他们才知那小小一格究竟有多值钱。

    加上《育言报》印量巨大,礼部便可和坊刻详谈,将价格打下来,随着《育言报》影响力扩散,收益自然一日胜过一日。

    十文铜钱或许不算什么,卖上百份便是一两银子,《育言报》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万份,一旬一印就是数千两,一月下来,仅售一份报纸,进账便近万两。

    在这之前,礼部可是只管花钱少有进账的。

    当然,阁臣们倒不是惦记那三瓜两枣的银子,而是看中了报纸对于推广实务的作用,别的不提,仅在《育言报》上打过广告的酒楼商铺,生意便要比以往好许多,而《育言报》上有关提升作物产量、储存作物、推广新苗的介绍,眼下还没有实践能证明,可若是能证明了,朝廷便省去了推广之功。

    试想一下,若清丈田亩策及一条鞭法推行时能有报纸辅助,推广起来必然不会那么费力。

    ……

    创办《育言报》虽为柳贺主导,但他如今分管仪制司与主客司,精力自然不会全部放到报纸这一项上,他暂时也不担心有人惦记《育言报》,毕竟吉祥物还在。

    但柳贺仍希望《育言报》影响力能更大一些,在他的计划里,《育言报》不该止于此步。

    柳贺进文华殿讲学时,正逢天子在读《育言报》,天子的兴趣都在后几版上,京中有什么好吃好喝的,还有奇闻异事他都会的报纸倒不是不能办,只是归于礼部名下总有些不伦不类,毕竟礼部处处彰显正统,文章也是推科举正道文章,实在不适合推小说。

    不过若真办了这样一份报纸,必然是要比《育言报》更畅销的,明代话本本就繁荣,然而话本也是一本写完才交由书连载似的遍地烂尾。

    柳贺心目中琢磨着这样的可能,天子却已朝他看过来:“柳先生,便办一份吧。”

    这一阵有《育言报》读,天子生活中多了许多乐趣,《育言报》虽也是正统文章,其所涉杂流也颇多,皆是天子平日未曾接触到的,太后与冯保也不会拘着他读。

    柳贺道:“臣便是办了,陛下恐怕也是得不到的。”

    天子:“……将报名取正经些便是了。”

    柳贺道:“陛下,这等挂羊头卖狗肉之事,臣是不会做的。”

    天子只能默默叹口气,不再说话。

    几位经筵官中,柳贺已是最肯听他倾诉的一位了,不过柳贺虽比旁人纵容他一些,他的纵容仍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限,柳贺无论如何都不肯帮他了。

    “今年以来,朕每日不是学文章,就是学政事,实在太过辛苦。”天子叹了口气,“可朕承诺父皇要当一个好皇帝,到此时认输可不行。”

    柳贺道:“先皇定然是知晓陛下的心意的。”

    天子压低声音,悄悄在柳贺耳边道:“朕听人说,当初先皇过世前,将江山托付给了高先生,而非张先生。”

    天子这话看似天真烂漫,语气与平时也没什么区别,柳贺却蓦然出了一身冷汗。

    为官之后,见证了朝野的风云诡谲,柳贺其实也能猜到,天子为何不能容张居正。

    这一和天子的本性有关,史书上万历就不是什么善心人,跟随他的大臣许多不能善终,用人在前,疑人在后——嘉靖这一脉的皇帝多少都有这个毛病,嘉靖如此,万历如此,崇祯也是如此。

    二则是天子亲政前尚年幼,张居正与冯保便不当他是天子,而将他当普通孩童一般哄住。

    张居正虽任了首辅权倾朝野,但他的确不是隆庆属意的可托之臣,即便高拱败了,可他与先帝的情谊胜过张居正,这一点无可辩驳之处。

    王大臣一案,便是张居正与冯保以天子年幼,造出的事构陷高拱。

    还有夺情一事,即便张居正并无坏心,可帝王本就专断,如何能容旁人利用自己?

    除此之外,也有张居正迟迟不归政的因素。

    若张居正有归政意,他早日甩手,即便江山烂成一摊,天子也未必会怪罪他,可他迟迟不愿放权,想等改革有了成果再将锦绣江山交给天子,但天子看不见锦绣江山,看到的只有一个独断专横的张居正。

    高拱之事天子年幼时并不清楚,可随着他年岁见长,又如何不知其中实情?

    何况高拱临终前将先皇病榻前如何托付于他、张居正与冯保如何做鬼构陷他道得明明白白,便是宫中内侍瞒得再紧,此时也该传至天子耳中了。

    “柳先生,其中实情你可知晓?”

    柳贺心念急转,他不愿天子看出他此刻异常,神情平静道:“陛下,臣当时才为官一年,实情如何,恐怕只有高先生与恩师知晓。”

    他不可能瞒着天子,或是让天子“莫听了小人谗言”,这事的确发生过,瞒着天子就是在糊弄。

    “是这样吗?”

    柳贺道:“但臣以为,即便实情如陛下所听的那般,恩师任首辅,也是受太后、陛下所信赖之故。”

    如果不是李太后不肯叫高拱任首辅,张居正上位也不会那般轻易,天子不能一边享受着张居正为首辅的勤勉,一边又觉得张居正德不配位,这就是翻脸不认人了。

    但柳贺觉得,事情的症结还在张居正归政上。

    去年这事就是京中官员热议的话题,只是正旦时张居正欲废除天下书院,才将话题从归政转移到了书院上。

    如今《育言报》将天下读书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归政一事便重归朝廷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