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50章 150 突发事件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第150章 150 突发事件(第1/2页)

    第一百五十章

    到了二月,扬州府中的一切已经有条不紊起来,田税及商税两项都已收起,因柳贺时时巡查的缘故,各州、县于河工一事上也不敢怠慢,州衙、县衙中银钱若是充裕的,也对水利及文教二事多了一份重视。

    没办法,这是柳贺这位知府大人的偏好。

    柳贺任府官后可谓将府城内打理得妥妥当当,对于地方上,他并没有谢知府时那般爱揽权,对于能任事、敢成事的官员,柳贺总是放手任他们施为,即便有一些情况,他这当知府的也会当好后盾。

    此前柳贺在府中处理了几起田产吞并的案子,之后各县陆续来报,本县豪强占百姓田亩情形大有改善——柳贺对各县上报的数字并不完全相信,不过县官们有所为总好过完全不为,他也不会出手将下属的热情给浇灭了。

    作为亲民官,第一要务便是亲民。

    府中没有大事发生的情形下,柳贺便时不时下乡走走,了解田间地头百姓的收成情况,再去看看各州、县的社学。

    “社学虽有朝廷拨银,各县也需多加资助才行。”柳贺道,“我等皆是经多年苦读才至如今,蒙师之重各位也应当清楚,如今各地社学学童数比之嘉靖时多有不如,蒙师之用心也多有不如,我等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才是。”

    “府台所言甚是。”

    “若是本县、本乡中有那等德高望重的名士,有心为师者,各位身为父母官,不妨礼贤下士,请他们为本地学童多讲讲学。”柳贺笑道,“各位可曾听说过商阁老坐席的故事?”

    听得柳贺这般说,众官员皆是笑道:“下官自然是听说过的,还有百岁得富贵之典故,皆是臣等读书时听过的趣闻。”

    毅公商辂的事。

    传闻说,商辂退归后隐姓埋名去一户人家坐馆,主人待他亲慢,家里做寿时也不让商辂坐席,待客人来齐了,商辂一屁股往主席上一坐。

    席上其他人有些不高兴,见他一直坐在主席上不肯让,便问他:“这位老先生,你平生坐过几回首席?”

    商辂扳着指头道:“五回,且听我慢慢道来。”

    “年轻时娶妻,去岳父家喝酒,这是第一回。”

    众人听了都是轻蔑。

    “考上举人那年,赴鹿鸣宴,这是第二回。”

    众人听了脸色慢慢变了。

    “考上进士那年,赴琼林宴,坐了第三回首席,殿试毕,赴恩荣宴,老夫也是坐首席,这是第四回。去年皇上设宴招待群臣,老夫不得已又坐了回首席,这是第五回。”

    席上客人自然十分震惊,主人家也后悔于此前待商辂的怠慢。

    当然,商辂首辅荣休,又岂会去人家当馆师教学童?这都是时人杜撰,不过读书人向来爱听这样的故事,其中颇有爽文的内核。

    百岁得富贵讲的是昆山状元毛澄的典故。

    毛澄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也是朝中重臣,他年幼丧父,由祖父抚养长大。

    祖父毛弼年近八十,却仍在外教书为生,一日一算命先生见了他,给他算道:“您还有二十年的坎坷,等到一百岁就可以大富大贵了。”

    毛弼听了简直绝倒,在这大明朝,能活到八十已经是高寿中的高寿了。

    然而,就在毛弼九十七岁那年,毛澄中了举,等毛弼一百零四岁那年,毛澄中了状元,家中既有状元又有人瑞,大明朝仅此一例,毛弼也因此被天子封了官。

    ……

    扬州府一地文教一向发达,大名鼎鼎的泰州学派就是发源于此。

    不过与柳贺少时在通济社学读书的经历相似,扬州各地的社学生源同样参差不齐,他去社学查

    看时,许多学童连《千字文》都未背下来,学四书五经的只有一小半。

    寒门难出贵子,大明已经有之。

    虽历年会试都有寒门进士的佳话,但真正出身普通百姓家的进士少之又少,柳贺相熟的进士中,只有罗万化算是真正的贫家出身。

    学童们固然有天赋的差异,但蒙师的指导同样十分重要,柳贺来之后不久就给各县社学的蒙师提升了待遇,虽说馆师的资金通常由各村、里甲筹集,但朝廷拨款也非没有先例。

    柳贺自己能顺利踏上读书一途,全赖孙夫子愿意收他,如孙夫子这般倾心授课的馆师往往过得艰难,但眼下如孙夫子这般的蒙师已经十分难得了。

    “八月乡试,大宗师那边若是有要我扬州府助力之处,我等当倾力而为。”

    对于柳贺的要求,各州、县官员未有不从。

    二月时,各州、县都要组织县试,到四月时,府考即要举行。

    府考之前,柳贺特意要来了扬州府历年的府试录,又询问了府学教授此前谢知府组织府试的情形,柳贺此前已对谢知府的节操有了充分的了解,看到去年府试的情形时,柳贺还是忍不住沉默了一下。

    只能说,幸亏今年八月乡试时谢知府已经走人,否则见了乡试所录的扬州籍举人数,谢知府恐怕也会羞愤难当。

    府试的具体安排,柳贺只需参照以往就行,但出题还是要柳贺来出的。

    柳贺自己考过府试,也当过会试同考官,出几道题目自然不在话下,但府考眼下还未至,他却已收到了本县士绅、豪强甚至外地官员的条子。

    这些人不敢大大方方地请柳贺在府试中将他们的子侄给录了,但总会隐晦地请柳贺帮忙照顾一二。

    柳贺当年府试时,也曾听过知府大人偏向本府大族的传闻,不过当时的府试案首是姜士昌,对他的才学,柳贺是很服气的,因而他倒没有觉得知府偏袒于谁。

    不过他猜,当时的唐知府恐怕也烦恼不已。

    为官之前,官员们都以为自己能大声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句,可惜实操中才发现,官场远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科考这件事上柳贺就有深刻的体会——他要是快快乐乐把张敬修给录了,现在不还在干着他的日讲官清翰林吗?在詹事府的官位恐怕还能再升一级。

    而到了地方上,不录这件事比在京城还难。

    他不录张敬修,也就是遇上了张居正这个座师,若是遇上旁人,大不了继续在翰林院修史。

    可在地方上,需要考虑的事情多,他上有凤阳巡抚,具体事务上还受南京六部的管理,人事变动等又牵涉到吏部和京中官员。

    江都知县空了数月,柳贺给京中写信,请吏部文选司郎中替自己运作,才分来了一位合柳贺心意的知县。

    新任江都知县一来便抱住了柳贺的大腿,叫扬州府官员进一步看清了柳贺的本事,但换句话说,这同样是人情,终有一日要还的。

    柳贺还在琢磨府试考题的事,顾为却自府衙外跑进来,一见柳贺便道:“府台大人,京中的急信。”

    柳贺常收京中的信,但今日这信却是加急而来,柳贺一目十行阅完信,心中也是震惊。

    信并不长,只有几行字,最上一行写着“巡按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