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03章 103 受气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第103章 103 受气(第1/2页)

    第一百零三章

    对柳贺而言,失宠最直接的表现是,经过他手的揭帖变少了,一日繁忙过后,他发觉自己竟还有清闲的时候。

    当然,清闲并不意味着柳贺就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揭帖少了,柳贺便要多负责兵部记功、勘核底簿之事,都是些繁杂却没什么实权的任务,不过柳贺倒也干得自得其乐。

    正月里兵部奏报多,柳贺在诰敕房中见了大同等地于兵事上的奏报,这些奏报或长篇大论,或语句寥寥,但柳贺总能从其中发现一些细节,他便将之默默记在心上。

    隆庆间的战事其实并不算多,眼下福建沿海的倭寇基本已被荡平,北方自俺答封贡后战事也算平缓,王崇古在北方坐镇,即便有波折也只是小波折。

    但兵事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递到内阁的帖子有许多,柳贺都得一一甄别,不过柳贺倒是挺愿意完成这样的任务,毕竟揭帖他能做的多是形式,底簿记功之类的则涉及到实战,他能学到不少东西。

    有明一代,为官者大多是进士出身,批判科举者便会将明朝灭亡之事归结为科举之祸。

    但实际上,至少在柳贺看来,大明的进士并非那么无能,比如俺答封贡实际上是由王崇古操作的,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抗击倭寇的张经、唐顺之也是进士出身,而鼎鼎有名的俞大猷则是武进士出身。

    大明朝就是靠着这帮子文官带领武将,也称过了三百多年的岁月。

    ……

    隆庆六年初,朝堂内外最关注的便是太子出阁读书之事。

    眼下太子朱翊钧才十岁,隆庆帝就以高仪、张四维、余有丁、陈栋侍班东宫,翰林院中,马自强、陶大临、陈经邦与何洛文任讲读官,沈鲤虽仍在诰敕房当值,却也被列为太子侍读的人选,这番动向自是让翰林院中的新翰林们羡慕不已,毕竟眼下几位阁老都是东宫的班底,若能为太子讲官,日后前程必然远大。

    这事原与柳贺无关,可柳贺来诰敕房值守时,便有人议论,说圣上原意柳贺充任东宫讲读,却被内阁驳回了。

    “论才学,柳三元并不逊色这翰院中任何一人,天子称太子年少爱玩,柳三元年岁又轻,他的话太子殿下恐怕还能听进去。”

    在职京官中,翰林院众人已经是十分年轻的了,但谁也抵不过如今才二十有三的柳贺,在柳贺之前,大明朝最年轻的状元是费宏,费宏二十岁便中了状元,之后也官至内阁首辅。

    天子想用柳贺,张居正却言,柳修撰年岁轻,恐怕难当大任。

    柳贺:“……”

    翰林院及诰敕房中有不少同僚觉得柳贺会因此心生恨意,但事实上,柳贺很淡定,他觉得张居正这么干没问题。

    为什么?

    马自强与陶大临自不必说,后者是诸大绶一榜的榜眼,如今也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而其余被选中的,陈经邦、河洛文及沈鲤、张秩都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人家在翰林院中熬了八年才充任东宫讲官,也就是说,这种事连隆庆二年的进士都没份,又怎么会轮到柳贺一个隆庆五年的进士?

    就算天子再偏爱他,大明朝也是讲究论资排辈的。

    何况张居正如果真点了他,他是权相“私人”这顶帽子是怎么也摘不掉的。

    柳贺依旧在诰敕房中兢兢业业办事,沈鲤及陈经邦等人充任东宫侍读官后,众翰林又聚在一处好生庆贺了一番。

    翰林院中众人都知晓柳贺得罪了张居正的消息,但也没人因此疏远了柳贺,反正翰林院一贯有得罪权贵的传统,一代代传下来的,不得罪一下权贵就不舒服。

    “泽远你来日方长,莫要放在心上。”

    沈鲤也与柳贺道:“眼下局势不稳,你就在诰敕

    房中安心办事。”

    事实上,无论朝事如何,翰林院所受的冲击始终是最小的,如沈鲤等人充任东宫讲读,这职务清贵又受敬重,而一旦东宫登位,他们这些讲官必然会受到重用。

    “我明白的。”

    沈鲤是柳贺会试的房师,两人明面上虽不能以老师弟子之称相待,但私下相处时柳贺总是十分尊重对方。

    想及此处,柳贺默默对沈鲤提了个醒:“今年年中你也要稍稍注意一些。”

    风波虽然未必能殃及翰林院,但柳贺总担心自己相熟之人早早站队,眼下站高拱是不行,但站张居正放在长远看也不行,不过以柳贺对沈鲤的了解,他这位房师是位端方君子,做人做事全凭本心,攀附权贵的可能约等于零。

    ……

    柳贺在张居正那边失了宠,加之京中又有张居正阻挠他任太子讲官的传闻,柳贺在诰敕房中的日子本就不如去年好过,传闻一出,负责张居正事务的中书对待柳贺的态度便降了十万八千里。

    柳贺不与那人计较,对方对待柳贺去愈发敷衍,某一日,柳贺底簿已是改完,对方却挑出了数个毛病——因柳贺轮值翰林交予阁老的书文等皆要过中书之手,中书官职虽为从七品,然而与朝中重臣、勋贵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嘉靖朝时有传闻说,嘉靖笃信教,便令中书抄《道德经》,《道德经》皆由金粉所描,据说每抄一部就要用金粉九百两,其中八百两都入了中书科的囊中。

    不少中书皆是恩荫出身,追及三代家中基本都有当过阁臣、太子少x、六部尚书的。

    中书们出身不低,伺候的又都是阁臣,即便柳贺官阶上更高一级,可这些中书着实未将他看在眼里。

    柳贺性子是公认的好,被挑了第一遍毛病,他也就忍了。

    对方让他改,他就老老实实拿回去改。

    可第二遍,对方竟然又来挑刺。

    柳贺自认做事相当细致了,何况第一遍已经被打了回去,第二遍时他格式和条目都检查过了,那中书还来挑他的毛病。

    “柳修撰,你这似乎还有错处,再核得细一些。”

    柳贺平日待各位中书都是一副笑脸,此时他将那文书放在桌上:“倒要请教刘中书,究竟是哪里的错处?”

    他问这句话时,眼中已经没有了平素的笑意。

    “便是这里,柳修撰你再修改一遍。”刘中书在虚空中轻轻点了一下,那速度,要么就是他练了葵花点穴手,要么就是他以为柳贺有双千里眼。

    “烦劳刘中书再指点一下,在下并未看清。”

    “柳修撰你也真是,要你改便改,哪有那般多话?”

    “我还要如何改?”柳贺道,“刘中书,本官翻遍《会典》、《兵部职掌》及各类赏封典籍,刘中书你提及的错处本官一处都未寻到,本官还想问你,你口口声声这里要改那里要改,凭据究竟在哪?”

    “柳修撰你好不客气。”

    柳贺道:“刘中书你若是觉得自己对,便请阁老来评评理,若是我柳贺的错处,我无二话可说。”

    刘中书本就是刻意刁难柳贺,见他失了势,态度上就更不客气罢了。

    毕竟中书大多不是进士出身,即便晋升了,职权也有限,因而大多数中书只宁愿窝在中书科这一亩三分地中,不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