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00章 100 朝事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寒门之士[科举]》 第100章 100 朝事(第1/2页)

    第一百章

    考成法各条,柳贺看得极细。

    张居正想推行改革,自然得先从管人一事上开始,若是连人都管不住,所谓改革也会是空谈一场。

    退出,心中却仍在思索着其中的条文。

    以如今大明官场的境况,张居正能想到这招,心思可谓缜密至极,因而他的改革并非只是一条鞭法一个层面,而是全方位的。

    今日张居正此举,一方面恐怕是在考验他,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看他值不值得招揽。

    上船还是不上船?这是一个问题。

    换成旁人,若是被次辅如此看重,恐怕早已乐颠颠地投效了,然而柳贺毕竟知晓那段历史,与张居正同行,不仅是志向能否达成那么简单,更关乎身家性命。

    柳贺在翰林院中的同僚,将来官至大学士、大九卿的有数位,但这些人多是在张居正身前不愿追随,张居正身故后才在官场平步青云的。

    柳贺乃是诸位同僚中最年轻的一位,哪怕是熬他也能熬过许多人了,张居正递来的橄榄枝,他是接还是不接?

    这段时日天气依旧有些热,柳贺一边走一边想,身上不知不觉冒出了许多汗。

    京城的冬天冷到冻死人,夏日却也不会给人凉爽之感,柳贺回家先灌了一大碗凉茶,之后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闷头思考这考成法是否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到了家,柳贺就不必穿官服了,尽量穿得轻便舒适,他此刻在脑海中回想着考成法的内容,事实上,张居正想的这套法子已经很完备了,就算要柳贺想,他也只能从细枝末节上去完善。

    以六科牵制六部,就是充分发挥台谏之权,然而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扩大了言官的权限。

    张居正在世时,言官并不能将他如何,而到了申时行为相后,言官与内阁之间也展开了争斗,之后争斗愈演愈烈,到了晚明时,党争便也难以避免了。

    柳贺觉得,这方面的危害也是要考虑到的。

    还有考成法中的一些细节,柳贺觉得操作起来有些粗暴了,还需要再商榷商榷。

    他如此这般列了三四五六点,回家时他脑海中还在思索身前身后事,到了这时候,柳贺却只想着该如何将这考成法完善好了。

    无论如何,他做事只凭本心就好,心中是如何想的,那便随心而至,好歹跨越数百年春秋来到这大明朝,他难道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便足够吗?

    如果只抱着这一目的,他现在其实已经做到了。

    ……

    第二日回翰林院当班,柳贺仍在完善自己所列出的一条条。

    柳贺原先觉得自己列的不多,细数之下,似乎已经有了不少条,只是不知他将这些交过去,次辅大人内心又是如何想的了。

    会不会觉得柳贺是个愣头青,或是觉得柳贺刻意推拒他的招揽?

    领导喊他提意见,他一口气提了数条,这做法确实有些过分。

    等到下衙的时间,柳贺很干脆地将自己所写交给了张居正的中书,接下来的那几日,他一边慢悠悠地修史,一边等待着张居正派人来找。

    可惜等了几日都毫无动静。

    张居正之前说的轮值诰敕房之事似乎也没有了下文。

    柳贺心中也不纠结,张居正若是觉得自己得罪了他,那得罪便是得罪了,除非是如申时行那般圆滑的人,翰林官谁能不得罪人?

    柳贺未等到张居正的消息,朝堂之上,高拱和殷士儋两人的争斗日趋白热化了。

    监察御史赵应龙劾殷士儋因太监陈洪入相,殷士儋上疏自辩,说自己原本是一介草民,干词臣干了二十多年,给皇上

    讲课讲了九年,多么辛苦多么不易,皇帝没听赵应龙的话,反倒好好劝慰了殷士儋一番。

    然而高拱岂会轻易罢手,他的得力干将韩楫又翻出殷士儋以往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进行弹劾,到这时候,殷士儋自然也该反击了。

    事情就是那么凑巧,高拱这头指使人弹劾完殷士儋,那头张四维之父专擅盐利之事被御史郜永春弹劾了。

    虽然殷士儋声称这事并非自己干的,但在高拱看来,这就是明晃晃的了。

    殷士儋究竟是不是走了陈洪的关系入阁呢?

    事情当然是真的,“取中旨入阁”可是在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其实明代走太监的捷径入阁的不止一人,高拱自己当年能入阁也是因为太监助力,所以他在这边揪着殷士儋打也是站不住脚的。

    这一日上朝,柳贺可谓见证了大明内阁的火爆之处。

    具体情节如下:

    柳贺所属的翰林院在早朝中一贯占据有利地形,这是大明官场公认的,毕竟将来的阁臣都出自此处,位置站得太靠后,让这群储相得面子往哪儿搁?

    上朝上得早,柳贺自然有些瞌睡,他在翰林院中的同僚也是如此,众人便聚在一处,说着京中有何处可赏花赏景,或是近日自己新收藏了一方徽砚,只为打发上朝前的这一点时间。

    此时,就听前方传来一阵怒喝:“高新郑,你欺人太甚!”

    明代朝堂骂架其实挺常见的,遇上那等脾气火爆的,打上一架也并非不可能。

    但今日,骂声却并非出自身后,而是队列之前!

    高新郑何人?当今首揆高拱是也,高拱是河南新郑人,明代官员坐到了一定的位置,旁人便以其家乡代其名号,如严嵩人称严分宜,徐阶人称徐华亭。

    之后不知高拱说了什么,殷士儋一把揪住他的领子:“先逐陈公,逐赵公,复逐李公,今又为四维逐我,你能长久把持着这首辅之位吗?”

    众官员:“……”

    以往都是下级官员打架阁臣劝导,今日阁臣打架,众人只能……吃瓜看戏,不敢出声。

    殷士儋脾气却比众人想象中还要火爆,骂完高拱还不够,他袖子一挥,内阁大员的气度也不要了,伸出拳头就要打高拱。

    张居正自然是坐不住了,伸手就要拦,却也被殷士儋骂了一顿:“张太岳,要你在此装好人!”

    高拱此时有意张四维入阁,谁知位置被殷士儋挤掉,殷士儋虽为裕王潜邸旧臣,与高拱相处却并不和睦,可两人相处竟恶劣到在朝堂上开打,这着实出乎柳贺意料。

    骂战结束后,众官员是眼观鼻鼻观心,大气都不敢出,等到隆庆帝露面时,众人也是该奏事的奏事,该上报的上报,就好似无事发生一般。

    高拱为人一贯霸道,朝中众臣私下里这般说的不少,隆庆帝登基不过五年,从徐阶、陈以勤到李春芳、赵贞吉,走了的阁臣比留在内阁中的数目还要多。

    今天殷士儋演的这一出算是把高拱的老脸都扒干净了。

    但众人也不禁感慨,张四维果真厉害,竟叫高拱殷士儋两位阁臣相争至此。

    ……

    这一日下朝时,整个朝堂可谓安静无比,九卿衙门及翰林院官员平日下朝总有几句闲话要谈,要么就是其余衙门的官员拦住户部官员,埋怨哪笔银钱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