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第1/2页)

    第四十七章

    沈翠现在是半天用来完成任务,半天休息的状态。

    系统下线之后,她也没了人聊天,悠闲归悠闲,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到了快晚上的时候,系统突然自己弹了出来,声音里隐带着兴奋。端方的男神音莫名多了几分少年感。

    【我查阅了宿主所在位面的相关条款,‘发表权和使用权的保护期分别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五十年’。著书之人和出题人距离作者所在的位面,绝对不止五十年了!】

    居然还真老老实实地去恶补蓝星法律知识了!

    沈翠不由弯了弯唇,复又强忍住笑意,面色不改地“哦”了一声,【那他们的东西,到了我那个时代,肯定是不受法律保护,成了公用的了。】

    【没错。】

    【可我们现在又不在我那个时代,得按着这个朝代的时间线啊。你确定那些作古的出题人,距离现在去世都有五十年了?要不你查查?】

    题库是系统用类似大数据的技术生成的,去查哪道题是参考具体哪位出题人出过的题,那位出题人距今又去世多少年,其庞大的工作量所需能量巨大,无异于大海捞针。

    系统连语塞的步骤都跳过了,没打招呼就直接下线了,看来是真的被她气狠了。

    留下沈翠坐在躺椅上笑得眉眼弯弯。

    晚饭时分,周氏过来送饭,卫恕却起身告辞,说今日不在这里留宿,下个月再过来。

    今天一套题做下来,他感悟颇多。

    像之前他看到出自《论语·泰伯》的那一题。

    圣人称赞尧的功绩彪炳,那么下头答的,就该先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细数一下尧的功绩。再从尧的事迹中转换视角,歌颂一下本朝皇帝的丰功伟绩。

    最后也该表表忠心,立下宏志,辅佐当今开创一个不输于尧那时的开明盛世。

    这题虽然言之有物,但学子的惯性思维大都是这般,卫恕和卫奚的作答就相差无几。

    反而是穆二胖,虽然他的试题和卫家兄弟俩的大多都不相同。

    但《论语》他也在学了,更听过劳不语讲过尧的故事,所以这道卫家兄弟俩的第一题,也出现了他的试卷上,成为了最难的压轴大题。

    他没正经写过卷子,辞藻文饰不能和卫家兄弟相比。

    但也正因为答题答的少,他思路没有固定,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他只想到了尧舜禹的神话典故,说尧在位时团结亲族,联合友邦,征讨四夷,一统诸族,更禅位于有治水之功的禹,为了天下苍生,全然没有一点私心。

    但只要是人,就该有私心,更何况尧有十个儿子。

    十根手指伸出来且有长短呢,十个儿子里挑不出一个可堪造化的?

    且尧的长子丹朱,更是发明了围棋的棋圣。

    时人常把棋盘类比沙场,一个能发明围棋的人,自然是心思缜密,智计无双。

    难道当不得一代帝王?何至于皇权旁落到外人手上。

    这所谓禅让,倒是耐人寻味。

    于是他答案的主旨就变成了帝王在治理天下之时,同样也需记得皇家无小事,扶持培养皇嗣,同样是国家大事。

    科举考试本就没有固定答案,主要看上位者的喜恶。但穆二胖半只脚才踏进科举一路,都开始操心国家立储的事儿了,委实令人啼笑皆非。

    谈论这种事儿别说区区学子,就是当朝重臣,都得慎之又慎。

    好在一屋子的几人都是自家人,卫恕虽算不上,但卫奚和穆二胖是师兄弟,荣辱与共,卫恕为着亲弟弟,不可能宣扬出去。

    劳不语也看过之后,让沈翠把他的考卷烧了,也没批评他,转头给他们说起《竹书纪年》里的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的这一说法说法并非孤证,同一时期,《韩非子·说疑》中也有类似记载……”

    于是光从这一道题发散开来,劳不语就讲了快一个时辰。

    卫恕做题的时候感触不深,等听过穆二胖的思路,劳不语的讲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

    他想的是另一个方面——

    相传舜的父亲是个瞎子,其母去世后,其父续娶,继母为人狡诈阴狠,一直想害舜,更蛊惑了舜的父亲,一起偏疼小儿子,而苛待舜。

    但即便如此,舜依旧能够遵从孝道,爱护弟弟,孝敬父母,美名传播天下。

    后来舜被举荐上去,靠的也是这个好名声。

    舜固然也是一代明君,但若是照着《竹书纪年》和《韩非子·说疑》来看,舜的皇位来路不正。

    一个能让皇权更迭、且美化为禅让的人,幼时真的能那般纯善吗?

    且舜的经历,也恰好和穆云川的经历颇为相似。

    不知为何,卫恕的心更乱了。

    所以他没留下用饭,怀着心事回了城里。

    更不知不觉的,走到了穆云川的学舍外头。

    也很是凑巧,他刚过来,穆云川起身开窗透气,两人打了个照面。

    自打县试放榜的隔天,两人简单地聊过几句后,就没怎么再见面了。

    穆云川一心扑在后头的府试上,而卫恕则因为对他生出一股莫名复杂的情绪,而选择不去打扰他。

    两人熟稔非常,自然不用寒暄,穆云川便直接询问他:“去看过令弟了?他可还好?”

    卫恕应了一声,“能吃能睡,看着比从前在家时还丰腴了一些。”

    说是这么说,但卫恕若有所思的表情还是直接说明他心中藏着事儿。

    上次穆云川不欲多探究,但连着两次,卫恕去过水云村后回来就心事重重的,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他打开了门,请卫恕进去。

    书院的学子大多爱去藏书楼看书,那里烛火通明且更为安静,所以学舍里头只有穆云川一人。

    “我看你心中似乎有事,不妨说与我听。”穆云川不动神色地打量他,“看我能不能为你出谋划策。”

    到底是多年的好友,卫恕犹豫了半晌,还是愿意分享自己的心事给他知道。

    可话到嘴边,他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总不能直接问穆云川是不是没把他当至交好友,所以待他和待旁人一样?

    亦不能问他是否对沈氏心怀怨怼,那般大度不计较,只是为了博一个好名声?

    所以话到嘴边,他眉头紧锁,越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可是我母亲做了什么过分的事?阿恕顾忌到我,所以不好开口?”

    这话倒是问的卫恕愣了愣。

    尽管今天关于穆云川的思考,确实来自考卷上的一道题。

    但试题是沈氏“买”的,卷子是穆二胖写的,评讲是劳不语评的,而关于舜和穆云川的联想,更是他自己发散了思路想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