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家女: 写信(“你这几封信只要够快,也...)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卫家女》 写信(“你这几封信只要够快,也...)(第1/2页)

    定远公府人来人去,对着一桌信笺,卫蔷才意识到替她写信的竟然走了个差不多。

    “瑾瑜,来替我写两封回信。”

    卫瑾瑜听姑母叫自己,吓得翻身上了墙。

    “姑母,我素来不喜这些,您再找旁人吧。”

    卫蔷站在墙下看着她,失笑道:“你这定远公世子还没到要政事避嫌的地步呢,快点下来。”

    正如崔瑶之前担心那般,十九岁的世子,二十七岁的国公,卫瑾瑜看着整日嬉笑,其实心思极细,替卫蔷写信这等事,卫家那些“歌”都可做得,她是决然不肯的,在北疆的时候也整日只在军营少现于人前,甚至北疆各州刺史都常常忘了还有这么一位定远公世子。

    偏偏卫蔷不在乎这些。

    听自家姑母这般说,卫瑾瑜心中一软,却又听了一句:

    “正好让我看看你的字如何。”

    她脚下顿时也软了。

    一刻之后,卫蔷看着卫瑾瑜写的字,皱起了眉头。

    “你这两年给我写的信,都是找人代笔的吧?”

    卫瑾瑜缩着肩膀耷拉着脑袋,小声说:“练字实在太闷了。”

    “罢了,在洛阳余下的日子,你每日写十张字给我。”

    “啊?”

    “啊什么?光看你这字,在童学学了两年的顽童都比你强上三分呢。”

    卫蔷自己是阿父大兄一点点教出来的,虽然她自幼就一门心思的金戈铁马,在诗文方面只能算平平,一手字还是不错的,只带着卫燕歌的时候,是拣着能用的教,到了行歌他们,就是教一些,再请旁人教一些,卫瑾瑜在东都呆了两年,回去之后正是她攻城略地,沿着长城一州一州驱除蛮族的时候,她上了战场,卫瑾瑜作为定远军的继承人就被留在了麟州城里,受着时任民部总管叶妩儿的教导,再后来北疆平定,卫蔷重整军政,叶妩儿升任麟州代刺史,卫瑾瑜又想从军,卫蔷又将她送到了卫燕歌处,一直待到如今。

    这么一算,明明是定远公世子,卫瑾瑜反而没受过卫蔷的亲自教导。

    大概也就是如此缘故,明明是被罚了写字,卫瑾瑜也觉得有些欢喜,笑嘻嘻地问:

    “姑母,那我还替你写信吗?”

    “写什么?旁人一看还以为是我趴在猪身上写的字呢,你就在我面前练字,这书案让给你。”

    “是。”卫瑾瑜又拿纸又磨墨,看着卫蔷收了一沓书信去了院中。

    挑着最要紧的信回了几封,卫蔷想了想,自己还是有人可用的。

    房云卿还要修养一两日,她大可从后院找个擅书文的小娘子出来先用着。

    瞟见姑母起身出了院门,卫瑾瑜的头也抬了起来,却见姑母在门外看着自己。

    又连忙低下头,做出成书圣的样子来。

    卫蔷见她这般,笑着摇了摇头。

    “你要找个人替你写信?”崔瑶面前的书案上书卷比从前多了许多,连她爱用的小香炉都退到了窗边,听了卫蔷要找人替她写信,她找出了几篇文章递给卫蔷。

    “这几个人是行文、书法都还看得过去的,性子也算妥当。”

    卫蔷拿起来看了看,抽出其中一份:“就要这份吧。”

    崔瑶接过来一看,对窗外说道:“将李若灵宝叫过来。”

    见崔瑶的仆从去唤人,卫蔷笑着说:“李承继怎么给自家女儿起这种名字?”

    崔瑶也笑:“他自己是不信鬼神的,可家中老母爱妻都怕他死在战场上,女儿就如道家灵宝,儿子就似佛家金刚。”

    卫蔷眨眨眼:“他儿子叫李似金刚?”

    崔瑶点点头,卫蔷捂住了眼。

    李承继与她大兄年纪仿佛,从来看不惯她大兄,年少时立志要立不世功勋,让李家胜过卫氏,谁能想到当年那总气呼呼的少年郎后来生了个儿子叫“李似金刚”呢?

    “这名给他自己用倒还合适些。”

    听卫蔷这般调侃,崔瑶忍不住笑着拍了下她的手臂:“促狭!”

    这么一比,李若灵宝这名字好歹还灵巧可爱些。

    小娘子人生得倒是不像这个名字,肤色微黑,身量瘦高,十四五岁,看着与卫瑾瑜年纪差不多。

    “你就是李若灵宝?看你这行文比你父小时候好太多了。”

    李若灵宝不像陆明音她们那般锋芒毕露,崔瑶也是第一次旬考出了成绩之后才注意到她,细论起来,她的功底怕是比被郡公夫人一手带大的陆明音还要好些,再听说她从第一天就开始在夜里看书,崔瑶对她这秉性就更满意了几分。

    这才把她的文章拿到了卫蔷的面前。

    看着老老实实垂着眼的小姑娘,卫蔷坐在胡凳上笑着问她:“你在家的时候,读书写字是谁教的?”

    李若灵宝小声回答:“是外祖。”

    年代久远,卫蔷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李承继是娶了司马家的女儿。

    “你外祖是从前太常寺太卿司马循?”

    “是。”

    卫蔷笑着说:“没想到司马太卿的孙女也入了我这府里。”

    司马循曾在先帝朝时任右拾遗、太常寺太卿兼任史馆修撰,也是德行昭昭、才名远播之人。

    “我与司马太卿还有一面之缘,他身子可还好?”

    李若灵宝轻咬了一下嘴唇,道:“外祖……被废王打成了重伤,撑了两年,去了。”

    卫蔷不由得一默,司马循与她外公从前也算至交,再加上秦绪的外公秦朝暮……太宗至先帝前几年,大梁风调雨顺,国库有了些钱粮,恍惚有些前唐气象,文坛也渐有起色,这三人当时都是声名极盛的才子,到如今,只剩了她太公姜清玄一个人。

    秦朝暮死于长安变乱。

    司马循死于洛阳逆乱。

    还有杜明辛的祖父杜让能被申荣所杀,再加上她自己的父亲卫泫……整个大梁的气运汇聚而成诸多风流人物,又随着这些人的惨死而消散,如卫蔷这样见惯了生死的,心中也深深一叹。

    “你外公去后你文章练字都没落下,想来你外公若是知道了,也会觉欣慰。”

    这等安慰人的话对卫蔷来说也是极难得的了。

    李若灵宝低了低头,小心道:“谢谢元帅。”

    “你也不必跟我拘礼,我这有些书信要写回信,你可愿替我执笔?”

    小姑娘点了点头。

    卫蔷带着李若灵宝与崔瑶告别,还未到前院,却见卫瑾瑜带着一皂衣男子人正快步走过来。

    “姑母,霄汉阁来人,说有要事汇报。”

    卫瑾瑜身后,那男子一拱手,道:“启禀元帅,霄汉阁青州主事林琳琅来报,青州吕氏私盐管事强占盐工田地妻女,盐工吴、李二人带上百盐工以乱石击杀管事,吕氏派五百人围剿……因霄汉阁人未敢深入,不知究竟死了多少人,只见吕氏焚烧筐、杵等物,皆带血迹。青州刺史郑衷为助吕氏封锁消息,软禁了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