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 133 章 姑娘请披黄袍(十九)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 133 章 姑娘请披黄袍(十九)(第1/4页)

    玉衡十九年正月初六,繁京大雪。

    “可惜今年那些小儿辈都不在繁京,扎起了十丈的龙灯也只有朕领着满朝文武……朕看山河池边上的灯不够热闹,再添些,除逆平叛,宫中就该比往年还热闹。”

    跪在地上的内府总管连忙应下。

    当朝陛下万俟玥起身活动了下筋骨,转身看向窗外。

    这内殿自明宗朝起就是几代君主处置政务之地,偶尔在此召见亲近之臣,从前叫集贤殿,后来代宗在这儿杀了隆盛太子,便被改名叫了“思静斋”,许多年没有再用过。

    万俟玥登基之后特意让人将这儿改成了从前模样,还让人查了起居注,将这宫舍附近景色一一复原,此时,透过窗子能看见重新被移栽回来的玉兰和柿子。

    光秃秃的树枝上扎着丝绢做的花,在风中瑟瑟颤抖。

    万俟玥看了片刻,觉得无趣,又看向一旁静立的女官:

    “吴常琥他们还在外面跪着?”

    面容温善的女官轻轻俯身:“启禀陛下,御史吴常琥、吏部司勋郎中刘伩……等共八人还跪在议政殿外。”

    万俟玥垂眸看着摆在案上的折子:

    “引儿倒是挺喜欢孟月池,折子上通篇都是好话,这倒也是难得。”

    拿起一本又一本折子,万俟玥笑了:

    “通政司的折子在给孟月池说好话,刑部的折子要严办了她,她远在平卢,倒在繁京朝堂里泼了一锅热油,幸好现在还是年节封笔的时候,等过了上元节,这朝中不知道得闹成什么样子。”

    “咚、咚……”手半握之后用指节在桌案上轻敲了几下,万俟玥说:

    “去看看,平卢节度使的折子怎么还没来。”

    几个小女官看向兰姑姑,就见兰姑姑亲自退了出去。

    穿着袖扣镶貂的女官袍服,北风猎猎,兰姑姑的步子还是不疾不徐,沿着廊道到了偏室,她披上了一件裘衣,又拿上了一个黄铜小手炉。

    “姑姑,听说议政殿前面冻晕了一个。”

    看向说话的小太监,兰姑姑点点头:

    “都是朝中大人,若真有个好歹,陛下也会忧心,既然晕了,就灌些姜汤把人送回去。”

    见兰姑姑带着几位女官快步走远,另一个小太监轻声说:

    “我去前面把话传了。”

    之前说话的小太监说:

    “趁着把人抬回去的时候,也把之前收的两锭银子退了。”

    “为什么退银子?”

    “只说把冻晕的送回去,没说把几位大人劝回去,或者召见几位大人进内殿……这是陛下要保平卢节度使。”

    平卢节度使将吴家上下成年男丁尽数砍了,据说那人头都堆在了东阳城外做了京观,之前号称东阳著姓的吴氏一族现在只剩了在繁京的吴常琥一支,他与吴家的姻亲定然是和平卢节度使不死不休。

    陛下要保平卢节度使。

    死的

    人就只能是吴常琥。

    在宫里想要活得久,死人钱就是碰不得的。

    兰君一路行到政事堂,因是年节时候,堂中只有几个书吏留守,守着一个火盆取暖,见了这位御前女官他们连忙起身行礼。

    “今日送来的折子可是已经入册了?”

    书吏们一派老实模样,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说:

    “启禀内官大人,因着大雪封路,车马难行,今日送来的折子少,还未入册。”

    眸光从几人脸上一点点看过去,兰君垂下眼,淡淡一笑:

    “政事堂里只有你们几人,也实在是冷清,绫儿,去让人煮一壶姜茶送来给他们暖暖腿脚,再添几个炭盆。”

    绫儿点头称是。

    几位书吏连连道谢。

    “手脚暖和了,诸位也早些将折子入册。”

    说罢,兰君双手在袖中一笼,径直在议政殿门口站下了。

    代宗朝时候为防内廷干政,明令内廷到议政殿取折子之前要等录册之后才能碰,这一条至今还在。

    所以,不管是内廷里多么声名赫赫的内臣,到了议政殿都只有等着的份儿。

    兰姑姑是个规矩人,自然有规矩人的做法。

    书吏们互相看了一眼,慢吞吞打开了一箱送来的折子,上面的雪早就化了,雪水都干了。

    绫儿带人提了个炭盆过来热姜茶来,径直走到了书吏们身后,将炭盆放在了他们所坐的凳子下面。。

    热腾腾的姜茶摆在面前,几个书吏的头上立刻冒出了汗。

    “几位还是动作快些,省得姜茶凉了。”

    女官们背着手就站在书吏身后,让他们再也不敢耽搁,连忙将一本本的折子记录入册。

    “几位郎君不必着急。”

    绫儿脸上带着笑,将一箱被放在角落里的奏折提了起来。

    书吏们看着她的动作,忍不住擦了擦头上的汗。

    “记,青州刺史文景峰奏折一册。”

    “记,楚州……”

    “记……”

    “记,平卢节度使孟月池奏折一册。”

    “记,平卢北海县齐承淞奏折一册。”

    火盆从凳子下抽出来,绫儿将已经入册的奏折拿到了手里。

    “几位别忘了喝姜茶。”

    站在门边吹了许久的寒风,兰姑姑仍是一派和气模样,对着几人略一欠身,她带着那本已经被压了不知几日的折子转身离开了政事堂。

    腿上被火盆燎出了水泡,一个书吏哀叫着倒在了地上。

    另一人连忙去扶他,却几乎被他一起连累倒地。

    “李兄,你可还好?”

    “嘶——女官跋扈至此,陈大人交代咱们的事儿,这下是不成了。”

    回内殿的路上绫儿忍不住笑出了声

    “还是姑姑高明,之前好几拨人来取折子,都被他们打发了。”

    “他们欺天在前,自然要受火

    炙之苦,与咱们这些女官并无干系,你可明白?”

    听见兰姑姑这么说,绫儿脸上的笑立刻收敛了。

    兰姑姑垂眼看着手里拿的几本折子,在心里默默叹息。

    孟月池在平卢行事凶狠,竟然逼得繁京城中的各派都暗中出手,陛下就算想要保她,也得看她的自辩,能不能给陛下搭了台阶。

    风吹雪又落,山河池边又挂起了一盏盏的新灯,兰姑姑忽然想起了数月前那个才初次入宫就得了陛下青眼的小娘子。

    明月照池中,这名字真美,美得犹如幻影。

    大启朝独独不缺美轮美奂的影。

    内殿内,终于看见了孟月池折子的陛下忽然冷笑了一声。

    “传旨金吾卫,将外面跪着的连同家里老小一同给我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