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龙门(科举): 第70章 到京城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跃龙门(科举)》 第70章 到京城(第1/2页)

    京都又名华京,历经千年,无论王朝如何更迭,一直是帝国的中枢。

    从平昌到华京,既要走陆路,也要走水路,接下来一个多月里的风吹日晒,颠簸曲折自不必多言。

    马车摇摇晃晃,晃得人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尽管他们已选了较为舒适宽敞的车型,还垫上了厚厚的软垫,并倾尽全力改善路上的条件,但在古代社会,长途跋涉注定是一场煎熬。

    沈长林的身骨是几人中最强健的,可每回车队停下歇脚时,他都会倦的头晕眼花,而沈玉寿赵悲煦文平宪几人,亦熬得面色煞白。

    青壮男子尚且如此,何况文家娘子,以及一串九岁七岁、五岁三岁、半岁的孩子们。

    文家娘子生产后身子还有些虚,特别爱晕车,但她十分想随夫上京,咬牙可以坚持。

    可她忍得,年幼的孩子忍不得,尤其是刚满半岁的一双女儿,没日没夜的哭闹不休,于是走了两日后,文平宪劝说妻子,让她带着孩子们先留在平昌。

    自然,又是一番赌咒发誓,表示入京后定洁身自好,绝对不背叛娘子云云。

    文家娘子看着襁褓中哭得满脸通红的孩子,含泪应了。

    于是沈长林他们在城外等了两日,让文平宪送妻子回平昌,安顿好后再赶来与他们会合。

    “连累诸位耽误行期,下回投宿住店的钱,我来付。”文平宪很是惭愧。

    沈长林笑得淡然:“不妨事,文兄有妻小,不比得我等孑然一身轻嘛。”

    文平宪笑的苦涩,显然还是放心不下家里,但为情形所迫,只能如此。

    -

    日夜兼程,爬山涉水,路上的辛苦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多了层疲惫。

    一个月后,心心念念的华京终于在斜阳下慢慢浮现出轮廓。

    十月中旬,早已入秋了,北方的树木凋零的早,城外的树林山野间已露出几分萧索,但入了内城后,华灯璀璨,游人如织,香车如云,珠玉琳琅,则完全是另一片新天地。

    路边茶摊上有一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沉嗓道。

    “华京有四大盛会,其一上元节万姓游灯,其二金明琼林开池水,其三中秋赏月宴,其四岁拜青城宫。”

    说完盛会,又讲起华京的玩乐去处:“朱雀门前歌舞盛,东南楼街酒醉香,潘楼东巷珠玉靓,前州桥东家常享。”

    说书人的嘴又快又巧,很快将华京的文化民俗、都市街巷、饮食杂耍统统说了一遍。

    说完见沈长林往他那边多看了几眼,立即满脸和气的迎过来,笑问他们是不是刚到华京的,要不要找住处,他有相熟的人有房租赁,一定比牙行更便宜。

    “不必了,多谢。”沈长林拱了拱手。

    华京城浓郁的商业气息,从刚才那位说书先生身上便可窥见几分。

    他不仅靠巧舌说书吃饭,还兼做中人,打双份工,挣双倍薪水,景安城平昌城的说书先生可没有这样的。

    -

    “打听到了,走吧。”

    另外一边,去问路的赵悲煦回来了。

    赵家在华京也有熟人,是一门远亲,虽然也姓赵,但其实是不同宗族,只不过祖上连过宗罢了。

    而赵悲煦现在,便要先去拜访这位远亲:“虽然心有不愿,但不得不为之呀。”

    华京赵家和景安赵家除婚嫁丧仪等重要时候互送贺礼外,已多年没有实质性的走动了,赵悲煦本不想去,但是长辈的命令实难违背。

    沈长林拍拍好兄弟的肩,或许这就是甜蜜的负担吧。

    世家大族除了靠血脉亲疏维系感情,也会通过联姻连宗等方式拓展人脉,只要对彼此有益处,哪怕几十年不实质性的走动,说起来都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赵悲煦提上礼物前去拜访了,沈长林他们则找了间客栈落脚。

    洗漱用饭后,三人坐下来规划接下来的行程。

    沈长林沈玉寿同时握有白鹿洞书院、淮华书院的推荐信,准备花点时间多参加些书局茶会,探一探两家书院有何不同之处,接着再做选择。

    而文平宪没有推荐信,索性就不去书院了,准备租个清净的小院,安心温书个小半年,明年直接参加秋闱。

    “甚妥,请文兄赁房时择一处大的,我们出一半的房租钱。”沈长林道。

    书院自有斋室,但多一个落脚的地方,总是自在些,

    商议完这些琐碎事情,时辰已经不早了。

    沈长林吹熄蜡烛,躺在软和的床铺上,沉沉睡去。

    -

    彼时,他们写的家书已到了钱氏手中,在信收到前,就已有好几波人来家里贺喜,钱氏自然高兴,但只是将信将疑,直到收到孙儿亲写的家信,才真的相信。

    “太好了,太好了,这就请人给老家写信,把这天大的好消息也告诉他们!”

    接着那些人挑着一箱箱的锦缎、药材、银锭往家送,房契地契,丫鬟仆人,也不要钱的往家塞。

    钱氏吓了一跳,同时也张了见识,这一箱箱的财宝,做小买卖怕是一辈子都攒不上,足够在老家买几百亩地了,若是全收下,自家摇身一变,便是永清县的大地主,一辈子衣食无忧。

    她馋的吞口水,但又想起长林玉寿走前说过的话,不相干的人上门送礼求人情,一概不允。

    “走走走,我们不要,全部退回去!”

    最终钱氏硬下心,将送礼送人送钱的全赶走了。

    -

    在华京城,沈长林和沈玉寿也有故交。

    其一是恩师许先生,结束景安府学的教任后,许先生回到了京师,不过他又出去云游了,要等除夕才回京,其二便是林月贤了。

    景安一别,已有五年了,华京和景安相隔千里音书隔绝,这五年间他们没联络过。

    沈长林沈玉寿手中,只有一个林月贤留下的地址。

    五年的时光,尤其是对少年人来说,改变十分巨大,林月贤今年已二十一,不知如今过得如何。

    “还是去看看他吧。”

    沈玉寿点点头,当初说好,他们若有机会来京,一定会去找他的,失信于人可不好。

    文平宪外出寻住处了,沈长林沈玉寿穿戴好,也出了门去。

    华京城比平昌要大数倍,各坊市星罗棋布,他们一边打听林家的地址,一边顺道游览京都风光。

    -

    “让一让,让开!”

    兄弟俩正欣赏着热闹的街景,身后突然传来几声粗暴的呵斥,间夹着哒哒的马蹄声。

    沈长林回头一望,只见一辆华贵的马车疾驰从街上疾驰而过,惊得路上百姓纷纷避让。

    “当街纵马,也太嚣张了,万一伤着人怎么办。”

    “算了,瞧见马车上挂着的家徽没有,那是山和长公主家的车!”

    山和长公主是圣上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