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龙门(科举): 第52章 团聚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跃龙门(科举)》 第52章 团聚了(第1/3页)

    “奶奶!”

    秋收刚结束,钱氏手腕上挽着个篮子,正准备去地里捡稻穗,突然听见熟悉的喊声,她惊喜不已,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

    “玉寿,长林,你们可算是回来了!”

    钱氏快步走近,拉着两个孩子的手,将人从头到脚看了好几遍,见他俩长高了,也长壮实了,说明在景安城过的很不错,她才安心。

    “爹和娘呢?”

    “都在家呢,走,先回家去。”钱氏笑眯眯的回答道。

    他们是在村口遇见的,离家里还有十几丈远,这短短的一截路,遇见了不少村里的熟人。

    沈长林沈玉寿按照辈分称呼他们,笑着打招呼。

    “哟,回来啦。”

    “好久没见着了,模样还是那个模样,但若要在街上遇见,都快认不出来咯。”

    “对嘛,哪里像咱们村里的娃娃,简直是城里小少爷的模样了。”

    “长林,玉寿,这次回来,你们还去景安读书吗?”

    “那景安城是个啥模样,我们都没去过,你给咱们讲讲城里的事情呗?”

    村人七嘴八舌的,对沈长林沈玉寿这一年多的见闻境况很是好奇。

    可一路奔波辛苦,两个孩子的眼底还有红血丝呢,钱氏哪里舍得他俩此刻在外头和村人闲话,忙道:“晚些时候再说,俩孩子累着了,得先回去歇歇。”

    说罢,拉着孩子们的手,快步回了自家。

    院门推开,眼前场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房子的格局,以及屋后绵延的青山,陌生之处,则是院里多搭了几个小木屋,里面养着兔子、鸡鸭、猪等牲畜,新收的粮还没来得及收入仓库,正摊在地上晾晒,能闻见一股扑鼻的青草香。

    沈如康和罗氏正在屋后翻晒稻谷,闻声绕到前院来,见到两个孩子均是一愣,沈如康到底沉稳一些:“回来啦,回来就好。”

    罗氏则忍不住抹起泪来,但又怕婆婆说自己乱哭不吉利,胡乱的擦干净眼泪,上前去接他俩背上的书箱:“这一年多,娘经常梦见你们……”

    说着,眼泪又要往下掉了,咬着嘴唇才勉强憋住。

    一家人进了堂屋,坐下说话,沈长林和沈玉寿这才将二人考中秀才的事情告诉了家人。

    “又中了?”钱氏瞪大眼睛,双书的料,咱们沈家往上数一百年两百年,也没出过一个读书人呢,现在一下出了一双,真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罗氏一激动,又高兴的抹起眼泪来,沈如康轻拍妻子的肩膀表示安慰。

    一家人欢喜了一阵,沈长林和沈玉寿说起接他们一起去景安城的事。

    在这个时代,人口是无法自由迁徙的,并且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如果不是遇见战争、饥荒、瘟疫等特殊情况,不会轻易的离开故土,在异乡另谋生路。

    另外,就算百姓想要迁居,也非易事,投亲靠友均有严苛规定,像秦俊茂他们一家迁去景安城,除了当地有族亲之外,也颇费一番波折心血。

    而像沈长林他们这样中了秀才的,便算有了功名,可以巡游全国求学,同时,其妻小家眷也可随行。

    “奶奶,爹娘,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来接你们的。”

    钱氏点头:“你们是孝顺孩子,奶奶知道……”

    但是真要离开故土,这个决定并不轻松,生这此,长于厮,一时难以割舍。

    沈长林了然:“奶奶,不着急,您慢慢想。”

    他和沈玉寿想一家团圆,归根结底是希望家人平安幸福,过得快乐,如果家人不愿去景安,他们不强求。

    沈如康和罗氏夜间私话时,偶尔会讨论到此事,夫妻俩一致认为,只要一家人能够待在一块,去哪里生活都没有关系,但这个家一向是钱氏做主,他们习惯了,彼此交换一个眼神,到底什么都没说。

    让娘好好想一想,再做主吧。

    “光顾着说话了,忘记把柜子里的被褥拿出来晒了,晒软和了,你们晚上睡着才舒服。”

    罗氏说着就要去院里晒棉被,门刚推开,就隐约听见一阵锣鼓声,紧接着,里正刘行和县里几个小官吏和衙差敲锣打鼓的出现了,到沈家家门口之时,还点了一卦长鞭炮,在一阵噼里啪啦的热闹劲儿中,他们高声贺喜。

    “贺喜了贺喜了,恭贺府上沈长林小公子三元连中,得了秀才功名,从此食廪受俸,吃官家粮啦,再贺府上沈玉寿大公子连过三试,本次院试第二十七名,也有了秀才功名!”

    “一门双星,可喜可贺,乃我永清县之福!”

    按理,报喜的人应该要比沈长林沈玉寿他们早到才对,但传喜讯的信被耽搁了两日,反落于沈长林他们后头。

    县令大人知道后,立即派人来咸水村报喜讯。

    自然了,沈长林得了院案首,庆功宴是少不了的,并且秀才不同于童生,是正经功名,等于一脚踏入士人阶层,要比前回的庆贺更隆重。

    其中一位报喜的衙差冲钱氏挤挤眉毛:“老太太,快给赏钱呀。”

    钱氏偶然见过大户人家打赏的场面,长哦一声,赶紧回屋将钱袋子拿出来,给报喜的几位一人抓一把,口道同喜同喜。

    出了这样大的动静,村人们自然注意到了,都围拢过来瞧,赏钱自然讲究个见者有份,但钱氏的一袋子铜钱根本不够分,她灵机一动,直接抓起一把向人群中撒去:“这是喜钱,大家都沾沾喜气咯。”

    大家一边捡喜钱,一边议论,闹哄哄间终于弄清楚,原来是沈长林又得了个第一,沈玉寿得了第二十七,至于什么府试院试的含义他们搞不懂,只明白兄弟俩这回都成了秀才。

    那不是比大岩村的李童生还厉害?全县也没几个秀才呐。

    “长林,那你俩可以去县里开书馆了?”

    “玉寿,你家的田地是不是不用交税了?”

    “……”

    村民们有问不完的话,沈长林和沈玉寿站在人群中,听着五花八门的问题,根本不知该先答哪个,答不过来,索性先闭嘴。

    因喜讯来的突然,县里还没准备好庆功宴的东西,便将日期定在后日,今明二天也好叫沈长林沈玉寿二人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于是,里正与县衙的人高高兴兴的来,又爽利的走了,倒是村民们围在小院里,久久不愿离开。

    钱氏把手一叉,想要轰人的当口,沈长林低声道:“奶奶,我们现在睡不着,不如让乡亲们坐下来,我们聊聊天吧。”

    沈玉寿也点头:“是呀,夜里早些睡就是了。”

    他们考上秀才的轰动可比去年考上童生的大多了,毕竟童生只是一个名号,而秀才功名是有实打实的好处!

    村民们想问的可就太多了,从景安城的衣食住行,到路上的所见所闻,还有科举读书究竟怎么回事,五花八门,方方面面。

    沈长林沈玉寿搬一张长凳坐下,请乡亲们一个个问,他们能答得上来的,全部都一一解惑。

    永清县之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