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龙门(科举): 第42章 入府学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跃龙门(科举)》 第42章 入府学(第1/2页)

    一汀烟雨蒙蒙,风吹桐叶策策,时辰不早,是该出发了。

    行子与家人再次互道珍重,接着车夫一扬马鞭,车轮缓缓转动,向前方驶去。

    这次去景安,条件要比上次好,因为顾北安是赴调任的官员,有一笔专拨的安家银饷,县令大人还派了两位衙差随行,一行九人,分了三辆马车,往景安城而去。

    -

    “走,回去读书咯。”

    “得走快些,待会雨大了可就糟了。”

    先生远行,县学的学子自然也来送行,沈长林一行人出发后,他们站在城门口又目送了一会,接着就三三俩俩结伴返回。

    一边走,一边议论这次赴考的学子带给他们的礼物,小到景安的特色糖豆,花笺纸、叶子书签,大到毛笔、书籍、大儒文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算是叫没去的人开了眼界。

    随之,也令人对外面充满了向往,读书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踏入景安城,最好像沈长林他们几个一样,到府学读书去!

    学子们走了一小段路,回转身去才发现沈玉堂还没挪动脚步,保持着往城外看的姿势。

    “玉堂兄,随我们一同回去吧,看天色,待会要下大雨!”

    沈玉堂今年十四岁,眉眼间也初有成人模样,他和沈玉寿是亲堂兄弟,细看起来,二人五官有三四分相似,但气质完全不同,因此同窗数年,许多学子还不知他和沈玉寿是亲戚。

    “好,等等我,我来了。”

    沈长林已得了府案首,沈玉寿得了乙榜十九,咸水村沈家一门双童生,已经在永清县流传成一段佳话,县令大人还要将其写入县志。

    可他也姓沈呀。

    想起六年前的春天,那时沈玉寿还是根病秧子,沈长林是个万人嫌的小哑巴,时光匆匆,如今他们走在了前头,超越了自己一大截。

    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反超回去呢?

    沈玉堂还在蹙眉思索,同窗们继续催促:“快点儿。”

    “来了来了——”

    -

    从永清县出发,要走几日到隔壁的洪征县才能登船。

    但从第二日开始,雨势就变大了,一行人冒雨赶到洪征县之时,只见码头黄水滚滚,昔日清澈的沱水河不见了,滚滚江水如海浪一般翻涌不休。

    河水暴涨,就算船家敢发船,他们也不敢坐。

    雨幕中,河水边,只见一个高浪打来,拴在码头边的木帆船就随浪上下翻涌,瞧上去特别弱小可怜,随时要翻的模样。

    顾北安果断的下了决定:“我们暂时住在客栈中,等雨歇了水位退到正常位置,再出发。”

    于是一行人离开码头,找了个价钱合适的客栈落脚。

    洪征县是上县,人口比永清县多,也更繁荣一些,沈长林上俩次都是匆匆路过,没有机会仔细游览,这回阴差阳错在此暂留,便等雨稍歇的时候,叫上同窗和小舅舅一起出门闲逛。

    接连大雨,街面上被冲刷的特别干净,道路两旁树色青葱,格外清新养眼。

    河水暴涨耽误了行程,却误不了城中居民的生活,街道上行人悠哉自在,两旁的商铺正常营业,一派怡然。

    五人走走歇歇,在一家苍蝇小馆吃了一碗面,最后不约而同的想到要给家人寄信,虽然,他们离家还不过三五日。

    这时代要寄信,绝非易事,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请熟人捎带,但大家一般不出远门,很难碰着机会,其二是请商队帮忙,他们会比较有规律性的往返某地,最为靠谱,其三是交给专门的信客,信客以帮人传递信件、物品为业,但只存在大都市之间。

    沈长林他们这次寄信,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洪征县和永清县常有商人来往,不难托人帮忙。

    钱壮粗糙的读过一年书,认识的字不多,最终他口述,沈长林代笔,写了长长的一封寄回家去。

    这一等,就是七八日,大雨终于歇了,河水也回到了正常位置,一行人终于得以登船。

    “下去,走走走,没钱你坐哪门子的船。”

    大家都上了船,在进入船舱的时候,突然听见甲板上传来一阵吵闹声。

    沈长林好奇的往外看去,只见船主正叉着腰赶一个青年男子下船,那男子背着书箱,提着一个大包袱,穿蓝色的长衫,明显是读书人模样。

    “船家,我是景安城的廪生,每月有廪膳的,我付得起船钱,只是大雨耽误了行程,耽搁数日将盘缠花光了,等我到了景安城,一定托人给您送船钱来,欸,船家,你行行好……”

    那青年男子不住的说着,船家充耳不闻,只顾赶他走:“你说这些,我不懂,只知你不付钱,这船我就不能给你上!”

    “船家,我住最下等的船舱就可以,求求您,我得赶紧回去,赶不上五月的巡考,我的廪生资格会被取消的……”

    “休得啰嗦,快下船!”

    眼见青年男子就要被赶下去,沈长林忍不住往前走了几步:“等等!”

    这青年男子他有些面熟,似乎在闲逛洪征县的时候瞧见过两回,彼时他坐在路面替人写信挣纸笔费,见他打扮言行,确实像读书人,还说是府学的廪生,若真如此,将来还是府学的同窗呢。

    逢人遇困境,拉一把是做好事,但沈长林绝不做滥好人和冤大头,他对青年男子作了一揖,问道:“兄台哪里人士?既是府学廪生,可知学长、学谕、学训、直学姓氏?”

    “我是恭州人,景安府学的学长姓刘,学谕姓凤,学训姓罗,直学姓尹。”

    恭州是景川府的属州,从恭州到景安城去,正好要经过洪征县,并且府学诸位长官的姓氏,他全部答对了,沈长林不再怀疑他,就算不是府学的廪生,也是城内求学的学友,这次考上府案首县里奖赏了一些银两,钱氏说穷家富路,并且他们在景安的求学路以年记,就让沈长林全部带上了。

    现在的沈长林,可小有私款。

    当然,这银子不能乱用,但在合理范围之内帮人是可以的,一张下等舱的船票两吊钱,不算特别贵。

    沈长林微微一笑,掏了两吊钱给船家,让青年男子登了船。

    “多谢小兄弟出手相助,鄙人姓李,名文柏,小兄弟怎么称呼?”

    “原来是文柏兄,我姓沈,叫我长林便好。”

    李文柏在府试开考前就启程回了恭州,还不知今年的府案首便是沈长林,只当他们一行人是北上求学的,还热情的要给他们介绍便宜住处,还有抄书等挣钱的活儿。

    瞧的出来,李文柏是个贫苦但积极,又很热情的学子。

    “长林小兄弟,等到了景安城,我立即就还钱与你,幸好遇见了你呀,不然这次错过了船,错过了巡考,我可就走投无路了……”

    “小事而已,不足挂齿,文柏兄无需挂心。”

    一开始,诸位学子对这位李文柏还抱有几分防备,顾北安从前常教导学子,忌交浅言深,但李文柏能说会道,对景安城了解甚多,小学子们听他说了很多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