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84章 琼林宴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84章 琼林宴(第1/3页)

    回到住处没一会,京城赵家派了大红轿子前来,要请沈长林沈玉寿还有赵悲煦一起过府晚宴,当然,只中副榜的文平宪也在受邀之列。

    奔波整日,几人早就累了,沈长林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静一静,于是婉拒了,沈玉寿亦然。

    文平宪掂量的很清楚,自己就是个陪客,主客不去,他也懒得活动。

    可赵悲煦却不得不去,自家亲戚,不去不像样。

    他会试时名列第三十二名,若殿试顺利,极大可能跻身二甲博个进士出身,但最终只名列三甲第五十一,是同进士出身。

    沈长林粗略的看了三甲名单,发现一甲二甲进士里,几乎没有十大书院的学子,而往年,起码占六七成以上,难道圣上是借此在敲打暗示什么吗?或者只是巧合?

    罢了,多思亦无用,静观后续吧。

    沐浴用膳毕,沈长林和沈玉寿正在房内整理朝服,突听门外脚步声起,抬头一瞧,见文平宪笑着走来。

    “还未正式向若云宣琼贺喜呢,恭喜恭喜,备考的这些日子,若没有二位帮助,同我谈论经典,告知我最新的时政讯息,我这副榜恐怕都上不得。”

    沈长林摇头笑道:“哪里,文兄言过了,这些都是你自己青灯苦读换来的。”

    话毕,沈玉寿接话问:“回来时见文兄在收拾行囊,莫非?”

    文平宪点头,脸上难掩喜色:“吏部的调令下来了!我即将赴西川布政司下辖的瑞宁县任县丞,待我回平昌城接到妻儿,再回老家一趟,就要赴任了。”

    县丞乃正八品,文平县副贡士出身,从县丞开始做起起点不算低不算高,只是派实差的速度这么快,是极出身意料的,也难怪他那么惊喜。

    “长林,多谢。”文平县郑重的行了一礼,他知道这背后有北靖候世子的关系。

    沈长林拍拍他的肩:“不必谢我,文兄如此贤良德善,瑞宁百姓有福了,好好干。”

    “那是自然,我文某入仕之后,定要做清官好官。”

    坐在一旁的沈玉寿突然想到:“去年顾先生调任榆同县县令,榆同和瑞安同在一府,相隔不远,我们快给顾先生写信,先禀告他我们殿试的成绩,然后向他引荐文兄。”

    新官赴任,尤其是文平宪这样初出茅庐的新官,赴任之前难免忐忑,若有熟人照拂提点一二,自是受益无穷,于是他激动道:“文某何德何能,能结交二位为友,兄之大恩,来日有机会必涌泉相报。”

    沈玉寿笑笑:“我们之间,何须这般客气。”

    说话间,沈长林已拿出笔墨,铺开信笺提笔写信。

    他和沈玉寿一人写一半,述说会试后的经历及殿试种种,接着问安,询问师母和果哥儿的情况。

    顾北安和白雪前年得了一子,到今年五月已有两岁了,乳名果哥儿,直到信的最末,方提到同年好友文平宪即将赴临县任县丞。

    接着又写了一封正式的引荐信,交到文平宪手中,他到时就可拿着这信去拜访顾北安。

    顾北安管辖的榆同是上县,文平宪赴任的瑞安乃下县,所以他们的官品虽然只差一阶,但实际地位千差地别,并且顾北安即将迎来第二次考察,待三察考满,按照他的政绩,升任同知或通判是板上钉钉之事。

    “顾先生惜才,一定会喜欢文兄的。”

    写完信,夜色已深,兄弟两个吹熄灯烛,将窗户支开一条小缝,让徐徐的夜风吹进屋内,接着各自上床,沉沉睡去。

    这一觉,格外的深沉香甜。

    文平宪思念家中妻小,归心似箭,在吏部领取赴任的文籍凭证及赴任银饷后,就迫不及待的雇了辆马车,匆匆出城去了。

    初来华京时心情有多激动,现在离去之心就有多迫切。

    沈长林沈玉寿一觉睡醒,文平宪那间房已人去楼空,上面只留下三封信,自是一人一封与他们道别的。

    “出去吃碗馄饨吧,回来再收拾一下,估计就到琼林夜宴的时候了。”沈长林提议道。

    “甚妥甚妥。”沈玉寿缓缓伸了个懒腰:“试全部考完,一时竟不知该做什么了。”

    该做什么?

    沈长林活动着脖颈,接下来自然又是各色酒会茶会,同时等待朝廷和圣上向他们授官,数月内便会尘埃落定。

    他是进翰林院修书没跑了,至于小兄,变数则比较大。

    沈玉寿二甲排名靠前,加上相貌俊逸身姿端庄,在有些以貌取人的大乾官场,尤其是翰林院、国子监、鸿胪寺、礼部等地方,尤爱吸收年轻俊朗的官员,所以,小兄留京的几率颇大。

    但最终如何,要看上面的意思。

    -

    时间一晃而逝,太阳落山,天色很快就暗了下去。

    皇家园林琼林苑外,却逐渐热闹起来。

    骏马香车络绎不绝,新科进士以及受邀的文武官员,还有皇子王公们的车驾陆续到了。

    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齐在一起闲话,但当新科状元郎入内时,所有人都停止讲话,目光齐聚在年轻的天之骄子身上。

    沈长林在殿试上的表现十分亮眼,他敢为天下先,对时弊的剖析字字入骨,针针见血,再看圣上的态度,虽未出言肯定,但既在会试点了他做第一名,那么心思不必宣之于口,必是极其喜爱这位年轻人的。

    所以,当圣上点沈长林为状元郎的时候,除了白主事这样脑子不好使的,大部分臣工一点都不惊讶。

    “沈状元,你们景安府这次出了三位进士,实在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

    “听闻沈状元曾受教于许大师座下,还曾受青空先生点拨,真否?”

    好些个大臣主动围拢上前,态度和善的与之寒暄,沈长林则笑着周旋其中。

    有人主动表达善意,自然也有看他不惯的,以礼部尚书牵头的几位高官便将不屑写在脸上,深觉此子狂妄,除了一见面气场就不合,可能也和礼部尚书的出身有关。

    礼部尚书出身苏州兰氏,其家族绵延百年,在苏州当地影响巨大,并且,拥有良田数十万亩,而沈长林在殿试上一开口就提及土地兼并之弊,大有改革的口气。

    若真要改革,恐怕第一批被改的就是苏州兰氏。

    “哼,狂悖之徒。”

    所以遥遥见沈长林进来,礼部尚书兰大人就发出一声低讽。

    -

    誉亲王景郡王以及年仅五岁的五皇子,皆已到场。

    五皇子在师傅的带领下,正板着小手,一本正经的同大臣说话,誉亲王作为兄长,贴心的陪在一旁,并温声叮嘱五皇子:“小五,你要好生向学,将来长大好为父皇分忧。”

    “小五记住了,多谢大哥提点。”五皇子奶声奶气道。

    誉亲王姜逐元顺势摸了摸幼弟的额头,唇角带着丝丝笑意,十分温情。

    放在旁人眼中,这兄友弟恭的一幕自是十分温馨。

    可誉亲王站起身离开的那刹,眼神扫过五皇子稚嫩的咽喉,却恨不得用力扼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