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28章 成好事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28章 成好事(第1/2页)

    小雪簌簌飘着,白五婶浴着雪花急步匆匆回到家中。

    推开门,小院里已经积了一层薄雪,两个年纪小的姑娘正在院里玩雪,白老太太站在一旁看,一边笑边劝两个小丫头玩片刻就进屋暖和去,免得冻急了手上长冻疮。

    白老太太慈祥和气,有些溺爱孙辈,因此小孙女小孙子完全不惧这位老祖母,嘴上应答说知道了,仍玩的欢快。

    直到院门嘎吱一声,见母亲归来,才小燕子似的飞到老祖母背后,害怕挨骂。

    不过今日白五婶没心思教训她们。

    家里住房紧张,孩子们是睡通铺的,但因白雪年纪大了,又到了即将出嫁的年岁,她有一间单独的闺房,木板隔出来的,光线不算好,但很清净安逸。

    “雪儿。”白五婶一边撩帘子一边喊道。

    得了那几本医书后,白雪就回了房,正细细的翻阅,上面画的药草,所写药性,所书单方非常齐全,她如饥似渴的读着,简直忘了今夕何夕,直到白五婶的声音将她唤回人间。

    她赶紧将书藏在被子下,免得母亲看见了又多问。

    白五婶脸上带着浅笑,笑的叫白雪不自在,就好像今日之事,已被看穿一般。

    “母亲为何发笑?”

    白五婶拉过女儿的手:“我问你,若顾大人对你有意,想明媒正娶你为娘子,你愿不愿意?”

    “怎么又说这个——”

    白五婶打断了白雪的话:“这可不是我的臆想,是顾大人亲口同我说的,只问你的心意,若不愿意,母亲这就去回了他。”

    白雪清澈的眼眸中掠过一丝诧异,修长白皙的手指不安的揪着衣裳上的绣花,接着想起被子下的几本医书,又想起那日喝了药后顾北安呆傻的模样,唇角不由的泛起一丝浅笑。

    她深深的将头埋下去。

    -

    本朝不设宵禁,哪怕是永清县这样远离京城的小小县城,也有丰富的夜生活。

    夜幕降临,街面上的铺子不但不关门,反而张灯结彩,迎来送往,甚至比白日更热闹喧嚣。

    吆客声、嬉笑声,不绝于耳。

    但沈长林沈玉寿还是头次在夜里逛县城,从前生活在乡下,村民是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虽到县里读书,可书馆县学管理严格,入夜后学子不能外出,以免生事。

    这次能出来嘛……

    两兄弟对视一眼,不由的偷笑,还是托了顾先生和白雪姑娘的福。

    白雪外表活泼性子古灵精怪,乍一瞧,是个没城府的姑娘,实则不然,年纪虽幼,却早早的明白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白家家底不错,近年来日子却越过越拮据,还是闺阁姑娘的白雪便早早的得出一个结论,便是孩子越多越穷,越穷还越生,迟早全家都得喝西北风住茅草屋去,其次,她并不想做一个“贤惠”“大度”的妻子,她想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是夫妻同进退,是平等的生活,她也可以出去谋生,她也想有自己的爱好和本领。

    因此白雪苦练绣艺,和祖父学医术,大冬日去街上卖木樨花,都是为将来做打算,若遇不见愿意让她自由生活,不逼着她生许多孩子的心仪男子,她就做一辈子的老姑娘,为此,她已经攒下七八两的私房银子了。

    顾北安的出现打破了白雪的计划。

    他既有意娶她,白雪便约了他一起出来逛夜市,有些话好当面说清楚。

    她可不是那等贤妻良母,顾大人不要打错了算盘才好。

    顾北安想到孤男寡女一起外出,终究不好,于是临时捎上的沈家两兄弟,算是今日的陪客。

    两只小陪客兢兢业业的做着称职的绿叶,开开心心的混吃混喝。

    白糖糕、枣泥糯米饼、桂花汤圆、云片香糕、炸小肉丸等等小食叫人目不暇接,顾北安一会买这个,一会买那样,佳人尝过后,自然就到了沈长林沈玉寿的手里,白糖糕软香,米饼脆甜,炸小肉丸又酥脆又多汁,今夜简直大饱口福。

    一直逛完了整条街,顾北安在馄饨摊前叫了四碗馄饨面,叫两位小陪客等着摊主煮面,他和白雪往旁边稍远处待一会。

    也不知说了什么,一刻钟后回来,白雪脸上已是娇羞的笑容。

    沈玉寿还不明白,懵懵懂懂的吃着滚烫的大肉馄饨,直叹好吃,沈长林却瞧明白了,只怕先生好事将近喽。

    他猜的不错,第二日顾北安便修书一封,向家中长辈禀告此事,该有的三媒六聘,纳采下聘,该有的礼仪他会一样不缺,将白姑娘迎进门。

    -

    一转眼,县学放假了,钱氏老早就算好了日子,当日清晨就套上牛车来接兄弟俩回家。

    秋日买的牛回家时已经一岁半了,又养了半载,如今已能拉车,但是拉不得太重,所以是钱氏一个人前来,她将两个小的抱上车,带上行李,欢欢喜喜的归家。

    “还记得去年,咱家舍不得杀年猪,就买了几斤肉凑合过了年,今年可不一样了,手头富裕了,咱们也过个痛快年,家里的猪上个月就宰了,卖了一半的肉,留了一半,足有一百多斤,今年整年咱家都不愁肉吃了。”

    “还做了好些肉肠、腊肉,以后隔三差五炒上一盘,捎去给你们加餐。”

    钱氏甩着鞭子驾牛车,哪怕寒风呼啸,也挡不住她一直嘀嘀咕咕说话的热切心情,一是想到两个宝贝孙子放岁假,会在家里待大半个月,心里高兴,二个是今年的日子过得顺风水水,做什么都顺心意,她心里痛快。

    “奶奶,你快别说了,说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过了年沈长林就八岁了,这副小身板到了生长发育的时候,吃嘛嘛香,还总吃不饱,看来以后还要加强营养才好。

    钱氏爽朗一笑:“你娘在家做饭呢,一回家就能吃到奶奶做的腊肠啦。”

    从县城到咸水村本就不远,何况还坐着牛车,一路摇摇晃晃,还有几里路就要到村里了,遥遥的,钱氏望见一个人扛着一袋子东西走在前头,等近了一看,才认出来是周氏。

    对头见面,各自都没什么好脸色,钱氏加快了车速,超过了周氏。

    “呸,不就是买头牛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周氏对着牛车远去的影子翻了个白眼。

    从前她家不仅有牛,还有两头,分家后一头归了沈大郎沈三郎,但规定要养在沈三郎家,另外一头归沈二郎和沈四郎,但主要归周氏两口子养和用。

    原本相安无事,但后来周氏不是送沈玉堂去县里书馆读书了嘛,文智书馆收费昂贵,住宿加学费就要六百文,还不包伙食,最终伙食费学费住宿加一块,得一两银子一月,这还不包括书墨纸笔。

    周氏这才发现,自己攒的那点财产,还真不够沈玉堂读书的。

    一琢磨,她就将老二老四共有的牛给卖了,心想还有一头养在老三那,他们这边要用牛的时候,去找老三就成,谁知道那老三两口子也是坏胚,如今变的和老大一样冷血,去借牛的时候总有千万种理由推脱,真气人,养的什么玩意。

    -

    还没到家,沈长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