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做公务员的日子: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古代做公务员的日子》 40-50(第36/40页)

九收了起来:“回去后,让郑先生帮我准备一份合适的回礼。”

    礼尚往来,文玉龙本以为这事就结束了。

    哪晓得画收起来之后,陈云州就让柯九研墨。

    文玉龙很好奇,现在事情都办完了,大人还要写什么?

    很快,他就发现了,陈云州竟然在写奏折,而且就是上奏桥州和庆川这段时间发生的事。

    不是,大人刚不是才跟吴炎和好了,还相互送礼,跟老朋友呢,这上奏又是几个意思啊?

    许是他震惊的表情太明显了。

    陈云州抬头看了他一眼,边写边解释:“桥州去年和今年,加起来往咱们庆川跑了二十多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有些县几千平方公里都没这么多人。吴炎现在是不计较了,等考核的时候呢?”

    “退一万步,就算他不计较,咱们庆川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也要向上面汇报啊。这些人从哪儿来,咱们如何安置的,都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你不说上面怎么会知道呢?只会闷头做事的,那是牛马。官场之上,会做事,还要会做人,该嚎的时候就要嚎。”

    文玉龙大开眼界。

    亏得他去年还以为这位陈大人低调,不慕名利,只一心为民呢。

    陈云州可不管他的滤镜碎了一地,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写完后,递给文玉龙:“文大人看看,可有不妥。”

    哎,郑深不在身边就是不方便啊。

    他没有原主的记忆,怕还是写得太过了,邀功的意味太明显。

    文玉龙看完后,心里只有一个字:服!

    “大人写得真是太好了,句句属实,入情入理,下官佩服,下官觉得很好。”

    折子上陈云州先是讲了事情的原委,然后夸了吴炎一顿,说为了百姓,吴炎不顾炎夏,赶了好几百里的路来求助,庆川也无多少余粮,但到底比桥州好一些,本着同舟共济的原则,他答应了吴炎的请求,接收了一部分百姓,带领这些百姓开垦土地等等。

    先诉苦,收容这么多的灾民有多困难,然后又摆成绩,他们开垦了多少荒地,五年免税期之后又能为朝廷多提供多少田赋税收等等。

    一环接一环,卖了惨,邀了功,最后再恳请朝廷今年给庆川减轻一点税赋,因为接纳安顿这些灾民还要花不少银钱。

    文玉龙觉得最后才是陈云州的目的。

    他将折子还给陈云州,心悦臣服地说:“大人,下官知道以后怎么写折子了。”

    这折子先递上去,若是回头吴炎上奏夸他家大人还好,若是诽谤指责,上面的人先入为主,会怎么看他?

    人家帮你接收了这么多的灾民,又还上奏为你开脱说情,你却背后刺人一刀?

    高,实在是太高了!

    陈云州转手将折子交给了柯九,让他安排人快速送往京城,然后扯着嘴角笑了笑:“是吗?文大人,此件事了,我得回庆川了。”

    文玉龙有些舍不得:“大人这阵子辛苦了,不若去河水县城,让下官带大人游玩一番?”

    陈云州摆手:“不用了,庆川府这次接收了十几万灾民,我得回去看看。”

    “好吧,那下官就不留大人了,大人他日得了空,一定要来河水县,咱们全县的百姓都很感念大人的恩德。”文玉龙由衷地说道。

    陈云州点头答应。

    为避免大批百姓相送的煽情画面,次日天不亮,陈云州就带着柯九几人悄悄启程回了庆川。

    三日后,顺利抵达庆川。

    陈云州还没来得及歇口气,郑深就来向他汇报灾民的安置情况:“大人,其中有纺织经验的妇人安排去了庄子那边新建的纺织厂中,连同家属,总共有两千二百人。余下的青壮年男丁和身体强壮的妇人被安排去了平岭县挖矿,总共有四千余人,剩下的十五万余人分开安置在了庆川府以及其余七县开荒种地。”

    平均一个县大概两万人左右。

    陈云州很满意:“郑叔安排得很好,幸亏有你在,不然这摊子事我都不知道交给谁好。”

    这事太繁琐了。

    陶建华还要处理庆川事务,分担他走后的工作,没空管这个。

    郑深轻笑着摇头道:“大人将粮食、银钱都准备好了,我只是处理一些微末的小事罢了。”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陈云州不在这段时间庆川府的其他事情。

    休息了一天,接下来一段时间陈云州留在衙门处理了公务,拖到十月中旬,总算是稍微得了闲,他抽出时间去了庄子一趟。

    快两个月不见,庄子上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米红薯都已经收获入库入窖了,地上重新种植了油菜等冬季作物。

    养猪场也开了起来,目前养了二十头母猪,六十多头仔猪。

    陈云州询问乔昆:“今年总共收获了多少玉米和红薯?”

    乔昆道:“回大人,玉米总共有七百多石,红薯更多一些,有两千多石。”

    这么多,可以向各县推广这两种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了。

    陈云州说:“留个两石做种,其余的保存好回头发给各县百姓做种子。”

    具体怎么个发法回头还要跟郑深商量,陈云州仍旧偏向于按劳分配,冬季再搞些建设,将这些发给干活的百姓做报酬。

    因为这些种子还不够平均分配给每家每户,这样的话怎么分都不公平,还是按劳动分大家都没怨言。

    今年发一下去一批种子之后,以后就不用管了。明年秋收后还没种子的百姓自然会去找有种子的购买或是兑换。

    出了仓库,陈云州看到庄子以北的树林已经被夷平,取而代之的一座座房子,前面的是厂房,后面是各家居住的地方。

    乔昆在一旁介绍:“大人,目前为止,总共制造出了一百八十台纺纱机,二百一十台织布机,都安置在厂房中,女工全是从灾民中选的,都是身体健康,手脚灵活,有纺织经验的,上手非常快。”

    陈云州踏进厂房,一座座崭新的纺纱机、织布机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眼望不到尽头,很是壮观。

    “大人,找人看了个日子,十月十六是吉日,正式开工。不知那天大人有没有空?”

    还有五天,陈云州说:“我尽量吧,我要是没来,这事就由你主持,原材料从夏员外那儿拿,回头织的布也卖给他。”

    乔昆点头:“是,大人。”

    转了一圈,从纺织厂出来后,一个衙役飞奔而来,到了跟前,连忙行礼:“大人,京城来了圣旨,郑大人请您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50. 050   命运

    陈云州回到府衙,郑深立即迎了上来。

    “人呢?” 陈云州边往里走边问道。

    郑深指了指里面偏厅的位置,低声说:“在里头吃东西,陶大人陪着。”

    有陶建华陪着陈云州就不急了,他停下脚步,问道:“来传旨的是什么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