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创业记: 第223章 第223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后创业记》 第223章 第223章(第1/2页)

    完事后,外婆把供果分给她们母女吃。

    “我求了祖宗,保佑你舅和你生意顺遂。尤其是你,对赌协议签得那么大,根本是不平等条约嘛。”

    秦歌掰开橘子,“谢谢外婆。”

    晚上她和傅宸打电话,忍不住嘟囔道:“我还不信了,谁做生意赚了钱是祖宗保佑的结果。要是那样,你爸祭祖的时候肯定虔诚得很。全国前几的那种虔诚程度。”

    傅宸笑出声来,“让你说着了,他确实虔诚得很。我们家月半也是过的十三,今晚我也让提溜到祠堂了。”

    “你们家还有祠堂啊?”

    “有啊,老宅那边有个小的。这还幸亏我们不是潮汕人,潮汕人才重视这些呢。我一个潮汕客户生平所求,惟愿能够在族谱上占据一个c位。他喝高了还说过,回头要是武力□□,他要多多的捐钱做军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接下来小半个月,老年团查缺补漏的又去逛了北京不那么出名的一些景点。

    8月27号,她们跟着秦歌去看即将开业的门店。

    秦歌过去四合院把越野车开了出来,载上她们三个和芳姐过去。

    陈老师道:“这车这么新就拿来出租了?”

    反正秦歌现在是买不起车的,机票都是21号才给她们订的。

    而且她成天复习,出门的机会很少。也没有必要此时买车。

    “嗯。”秦歌含糊应了一声。

    外婆道:“越野车好,高一些。”

    就是上车的时候费事一点。不过小歌给她弄了个脚踏板,踩着就上了。

    秦歌心道:老太太,你之前踩的脚踏板多半是古董来着。

    她顺手在四合院里搬的。货真价实的脚踏,好像是紫檀木的。还挺重,幸亏只有小小的一个。

    反正又踩不坏,物尽其用。临时也找不到更何用的。

    说到车外婆叹口气,“如今小孩子读个书怎么竞争那么大呢?买了房子还不够,还得攀比车。你表哥说只能把那辆大众车开上来先凑合几个月。回头他预备在西门再开一家门店。这样多挣点钱,争取早日换辆好一点的车。不然孩子在学校容易自卑。”

    西门的店,如果能有东门这样的生意,那两边加起来一个月利润是1.5万。

    再加上在小歌的店寄售,又是1.5万。

    这样一年差不多有40万。俩孩子的学费,供房、供车,一家四口过日子,差不多是够了。

    以后小歌的店开得多了,代售的茶叶利润也能水涨船高。

    秦歌道:“那还只是蓉城的私立学校而已。北京、上海的私立学校更吓人。一个月学费都以万计,一年二十万没跑。还要学什么马术课、钢琴课之类的,外教就更是寻常了。”

    陈老师看她一眼,她觉得秦歌就是想以后送小孩上这样的学校。

    嗯,只要她有这个能力就行。

    她问道:“小歌,你在北京、上海买了房子,以后能转户口么?”

    对中国人来说,户口可是顶顶重要的。而且万一上不起一年二十万的私立,那不还能往公立送么。

    秦歌摇头,“北京、上海买房落户的政策前几年就取消了。回头等有了北京分公司,我再让人事部的人去问问相关部门,怎么给员工和我自己转户口。”

    能解决员工子弟的读书问题,和购买公积金一样,都是把公司规模做大、人才留下的一个基础啊。

    虽然她的下属都还年轻,但这个问题不能不考虑的。

    当老板不容易!

    张灏租了连在一起的三个房间,一个做外送店,一个做奶茶店,还有一个是小卖部。

    至于秦氏小馆,目前才开了三家。连把蓉城铺遍都难!

    以后外送生意做起来了,可以在本地找大师傅,但那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外送店和奶茶店都是三个人轮班,一个熟手两个新人。

    外送店二十四个人,八个熟手两个新人。

    熟手是来□□店的老员工。新人都是张灏在校园网上发招聘启事找来的兼职的大学生。

    有些人暑期本来就留京打散工,有些是在老家逛校园网或者听同学说了之后打电话联系,然后提前来校的。

    张灏开的时薪是实习期6元,转正7元。

    至于来帮店的老员工,加上出差补助肯定与此相当。不过他们可是包吃包住的。

    回头张灏是打算把人留下的,沟通好了。如果生意能做得下去,等北京分公司成立就把他们转到北京。

    这里头大多原来就是北京人或者北方人。

    他们自己也有回来的意愿。

    秦歌看了看他们自己在墙上挂的手绘版1:50的商圈图,“哪找来的人才啊?不错。”

    张灏道:“请美院的人帮着画的。为了收集这些数据,可费了不少工时。不过有这个图就方便多了。秦总,那越野车车是你的哇?”

    “朋友的车,你别打拿它送大单或者进货的主意。该租就去租吧!”

    张灏点点头道:“我们开这个店,成本可比在西南高多了。就贵在房租和人力成本这两个方面。小卖部进的货倒是还便宜些,因为少了中间商。”

    秦歌已经看过他报上来的帐了。跑商圈的人力成本是西南的两倍,这是不可避免的。

    房租贵一些,差不多是两倍。

    广告费也贵些,在大学里打印传单的价格差不多。但请人发传单是时薪就贵了。

    传单上印着四方网的网址,上头两次采访的剪辑短视频都在。上头还是cd1台的台标。

    电瓶车、电脑等设备倒是和西南一个价。

    也是幸亏电瓶车的价格没有double啊,不然又得多出两万开店费用。

    这半个月陆陆续续花出去4万5,小卖部和奶茶店订货还花了八千。

    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如今北京的账上就千把块看家了。

    来的时候张灏带了六万。

    临走前,徐昭佩看过秦歌签了字的请款单拨款,忍不住对张灏道:“争取早点回馈总部啊。”

    外送店的公账上一共就13万,跟小卖部借了30万腾挪,但算是北京这家店8月要开13家店了。

    3.512=42万,这家店6万。

    光开店就需要48万。

    还幸亏8月外送这块能有14万左右进账。内单的外送费又是十日一结。

    不然借30万还不够呢。

    不过这样一来,外送店就一共有45个了。整体资产达到200-30=170万。

    达成目标的七分之一了。

    小卖部和奶茶店自身的资产不多,除了囤的货就很少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这两样一直都是赚钱的。借了30万给外送店,自有资金还有30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