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披荆斩棘: 404. 第 404 章 徐雷接到程澜的电……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零之披荆斩棘》 404. 第 404 章 徐雷接到程澜的电……(第1/2页)

    徐雷接到程澜的电话也有些吃惊。他也还停留在增加车辆和司机的层面。

    不过,这四五年他跟交通局方面的关系也确实是弄得还不错。

    细细一捋,程澜的想法他觉得可行。

    “程澜,需要多少股本呢?你知道,我这里是大家伙合资的。只不过是我占得多一些,牵头而已。”

    公司当初的股本他占10,把所有退伍费头拿了出来。

    主要他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而且觉得程澜的提议非常的靠谱。

    其他人1—6不等。

    程澜道:“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在北京和成都两个地方搞,那至少得有三四十万的启动资金。这就算原始股份,我们三方认购。回头你们在经营管理上多出了力,那就多分红。”

    “我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对了,听说你私人会所的人都是自己在外头买商品房啊?”

    他这里是修的筒子楼单间,找萧应的建筑公司修的。

    一开始大家伙很高兴,30平米搬进去住得乐乐呵呵的。

    但这几年一个个腰包都鼓起来了,就有些不满意这样的居住环境。

    大家都想住套房了。

    程澜道:“是的,总归是有房本才能买卖。万一将来缺钱,卖房子也算一条出路。而且,买商品房可以落户啊。有了户口才算是真正成了城里人了。”

    那次陪秦柳阿姨去买房子差点上当受骗,给她留下的影响还挺深刻的。

    合伙集资办驾校这样的大事,肯定大家都要多想一想的。

    于是约定都考虑一阵再说。

    就是程澜这里,她这会儿也拿不出多少钱来。

    七月初还了欠私人的十万,当时真的掏空了。

    七月的利润只有五万。再加上录像厅攒了三万五,两个私人会所的备用金一共三万。

    她目前就只有这十一万五,敢动用的就五万。

    挂断这个电话,她又打给了林景东,想听听他的看法。

    林景东道:“很不错的想法。如果不是汽车的需求量增大,国家也不会出台这样的文件了。不过你不是还欠着五十万么?”

    “最快到期的都还有46个月呢,不着急啊!”而且她上个月利润都5.5万了,她怕个毛线啊!

    林景东哈哈笑道:“不错,有气魄!”

    “大伯,你梦寐以求的事是不是也快了?”

    林景东道:“高煜跟你说什么了么?”

    “他从来不跟我说这些。但要大裁军,总得有遣散费吧?还有如今前线打的也是钱啊。军费开支的负担越来越大。这些我自己就能看出来。”

    林景东道:“我也有这个预感。不过,还没成定论前还不敢贸然言之。”

    “嗯。”

    第二天8月5号,高煜给程澜打电话,“七夕节快乐啊!”

    程澜笑,“要不我飞回来?”

    她也想过过了七夕再来上海。但是,他没时间啊。他忙得跟什么似的。

    如今南疆有战事,另外就是国庆要到了。各大军区都抽调了人在进行方队的练习。

    正日子还有一个多月,但其实如今北京的军、警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了。

    包括国|安,也都忙得很。国外内的间谍最近都活跃了起来。

    国庆大阅兵可是国之大事,所有国家力量都在为保障其顺利进行而努力着。

    各地那么多人进京,还有新型武器也要进京展示。这背后的事情繁琐得很。

    当然,京大那个40人的方队暑假也不休息留校练习呢。

    果然,听程澜这么说了,高煜叹口气道:“算了,你飞回来了我也没时间陪你。咱们也不是一年只能见一次的牛郎织女。各忙各的吧!”

    “好,我再有半个多月就回去了。”

    高煜道:“听说你要和刘权合开驾校啊?”

    “有那个想法,成不成的还不好说。不过,鸡蛋真的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录像厅她觉得做不大。要做大估计也得向刘权一样弄得各方面合乎规矩。

    但暂时没看到录像厅的这个发展方向。

    那驾校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8月12号,奥运会闭幕了。

    这一次华国代表队一共获得了15枚金牌。其中‘体操王子’李宁一个人就得了三枚。

    一下子就成为了全民偶像!

    另外,女排姑娘们也不负众望的获得了金牌。这已经是她们第三次夺得世界冠军了。

    学习女排精神的口号再次被喊响。

    半个月的夜间营业至此也宣告结束。

    闭幕式后,程澜的作息调整了几天终于调整过来。

    她领着程杳、肖晚坐火车在苏沪杭游了一圈。

    虽然高煜没空,但离苏杭就大半天路程,她还是兴致勃勃的带着妹妹、侄女去玩了一圈。

    不然,人家两个家里掏那么多钱,难道只为了来看看她的私人会所怎么营业的?

    就在上海本地玩也满足不了愿望啊。

    坐在火车上,程杳告诉程澜,“小姨,我和肖晚出去玩儿。里弄里有一户人家卖房子、借钱都要去樱花国留学。费用比你的老洋楼还贵哦。”

    程澜瞠目,“多少?”

    她经常在办公室看账本,或者出去看供货农场,还真不如她们两个对附近的地皮子踩得熟呢。

    “42万。”

    “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出国?”

    不过,如今的樱花国经济发展确实如日中天啊。

    樱花国去年也就是1983年的人均gdp是10425美元。

    去樱花国留学,顺便打工,42万人民币确实很快就能挣回来了。

    几年的功夫,学历拿到,钱也挣了。

    不管是留在当地工作还是回来都是挺不错的选择。

    如今国内留学热、出国热。海归也备受看重!

    本世界初曾经有过的留学热潮,在80年代又复燃了。

    但和‘五四’前一样,出国留学依然是精英阶层、富裕阶层才能有的特权。

    普通人要出国,除非是有海外关系。

    肖晚嘟囔道:“为什么其他国家那么有钱啊?亚洲四小龙个个都比我们富裕太多了。”

    如今她想考中央财经大学,也在跟着大舅关注这些资讯。

    站得高、看得远,了解得越多,她愈发觉得当初就等着接小学老师的班的自己简直是井底之蛙。

    程澜道:“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了大踏步的发展,而我们也即将迎来属于我们的时代。改革开放就是这个时机!”

    程杳道:“听说楚叔叔的小姨子一年要挣十来万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