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80-100(第5/38页)

分颓靡,退下手上一串佛珠,带在林璋手上:“送你了,带着小儿赶路,一路上压惊驱邪。”

    林璋抱手,鼓鼓的脸,板板正正作揖:“多谢王爷。”

    义忠亲王在他小脑袋上拍了两下:“好好当兄长,莫要欺负你家兄弟。”

    此言颇有深意,义忠王明里说林璋,实际上暗指自家兄长,当今圣上。

    这位王爷身上透着一股破罐破摔的意味,全然不见当年陪伴圣上赏梅的谨慎小心。

    前世义忠王‘坏事’,林如海远离京城,内情,宫里的说法是义忠王有谋反之心,被圣上察觉之后赐酒鸩杀。

    末了原先义忠王预备的棺材板材没能用上,留在薛家最后给了宁国府的孙媳秦可卿。

    林璋马上拍拍短短的手臂,举起来展示自己有力气:“我才不会欺负珺哥儿,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他,我还要打他咧!”

    义忠王哑然失笑,面庞变得柔和起来,看向林如海,意味深长:

    “前路不平,林大人多加保重。”

    🔒84  ? 第八十四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八十四章、“树欲静而风不止”

    微风过处, 山林被吹得飒飒作响,分明已是晚秋时分。原先还啁啾的鸟儿栖息在树梢的枝丫上悄悄窥望,护卫骑着枣红高头大马, 四蹄雪白,不耐烦地打着象鼻, 刨着土地。

    林如海俯身拜谢:“下官谢过王爷。”

    前路不平, 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马车里的林家小哥儿止住哭声, 义忠王淡漠扫过一样,转身踏凳上车,领头侍卫命队伍开拔。

    马车四角铜铃叮当, 渐渐飘远。

    送走义忠王,林如海一家继续赶路, 林璋挤上去母亲和弟弟的马车, 献宝似的要把那串珠子系在弟弟的襁褓上。

    等他新鲜过一阵,把这事抛在脑后, 贾敏方命人将珠串收好。

    林家马车绕过疏浚河段,转为水路,先前让常安出来雇的船已经泊在港口,林璋头一遭坐船, 在船舱上下跑,急的刚能蹦出几个字的林家小哥儿, 呀呀啊啊的叫唤。

    出京一月余,十月中旬,林家一行人到达庐州。

    “这个城墙没有京城高!”

    林璋一下马车, 就对庐州城墙做出如上评价。

    前面不知何事堵着一串大小马车和挑货的百姓, 林如海只得让人先把马车停在一边, 待来往道路畅通,在慢慢进去。

    不然一会儿被堵在中间进退两难,尘土飞扬,挤挤挨挨透不过气。

    那边吵吵嚷嚷半日,总算捋出模样,原来是城内突然有一队人马要出城,一进一出,登时堵在城门口成了一团乱麻。

    林璋正蹲在地上百无聊赖揪着干草,林如海像是在放羊,看着儿子揪出一把草攥在手里打趣他:“璋儿莫不是要当羊?你看这里的草就被揪出一个窝。”

    林璋撅着圆乎乎的小屁股,牵着身子把自己揪出来的草铺在窝里,郑重其事:“我才不是羊,我在给兔子做窝呢!”

    跟车的小厮凑过来,小心道:“爷,有人往咱们这边来了!”

    说完,神色警惕,转过头去看浩浩荡荡往他们这边过来的车队。

    林如海给小厮们使个眼色,“带他去奶奶那边。”

    一个青帽小厮把林璋拉走,林如海上前几步,看着四五辆马车过来停住,从上面走下几位穿着官袍的大人,当中唯一那位青袍,应当就是本地知州齐洪。

    林如海心道这些人还真是消息灵通,这样的阵仗,显然是专程来迎接他。

    吴洪打头,跟着几位绿袍大人,向林如海致礼:“林大人,下官乃是庐州知州,今闻林大人到任,特来相迎。近来州府忙于秋收之是,下官方才知道大人已经在城外,怠慢之处,望大人海涵。”

    林如海是谁?

    他在京中瞧着是个安分没多大名头的御前小官,但地方官眼里,这位就是十七八岁就得中探花的天纵奇才,深得圣上喜爱的御前贵人,祖上世代列侯,还是国公府的乘龙快婿。

    随便挑出一样和出身寒门的州府地方官相比,都叫人羡慕。

    吴知州和几位同僚心里都有计较,这位显然是外放历练,将来要被圣上弄回宫中重用,入内阁的料。

    他们再看林如海风姿,远远看着就卓尔不凡,凑近一看长相。

    怪不得京中那美探花的名声传了一年又一年。

    真真,名不虚传。

    林如海一笑,作揖还礼,几位大人好似在初冬日里吹到春风,十分陶醉。

    京城里的露水,沐浴圣上天恩,养出来的大臣都带着仙气儿。

    林如海笑道:“本官初到此地,诸事不达,还望诸位同僚,多加相助,赴任一事本不欲惊动诸位,诸位盛情,在下惶恐。”

    说罢又拜,几位大人再度还礼,百姓们平常不得见官,今日却在城外能见那么多官老爷,早就忘记自己还要赶路进城,停住脚步伸着脑袋,探头探脑。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凑过来围观。

    林如海露出为难神色:“恐在此处逗留太久,有碍观瞻,而今道路已通,下官想要进城去。”

    这样的阵仗,像是在折他的寿啊!

    几位大臣听林如海的话,又上了马车,非要林家的马车进城,他们才跟在后面慢慢走。

    林如海无奈,只能先让家里的车马载着贾敏和两个儿子到下榻之处归置,自己还没穿官袍,就跟着知州一齐进府衙。

    前任知府年又六十三,没见病痛,一早仆人去看,躺在床上没有气息,听说走得安详。

    知府七月身故,庐州府诸事由吴知州代为打理,现下林如海一来,吴知州小心谨慎,担心上峰责备自己僭越,故而忙不迭请林如海过来,表明自己不敢越权。

    吴知州也有五十岁上下,天然一副笑颜,说话带着三分怯:“下官刚好是大人后面那一科的进士,那时听说大人尚在孝中,是以无缘得见。”

    吴知州话毕,其余几个负责六房、出纳、司狱等事务的官员也跟着点头附和。

    他们听过林如海的名声,先前在京里时刚好是林如海孝期,谁都没见过小探花。

    这群人看着客气,实则以退为进,心底肯定存着几分试探,还未出京时,林如海就打探过,这位吴知州是山东人,性子却不像山东那边的官员,谨慎胆小,油滑的猫儿。

    他不结党,没靠山,自然只能谨慎说话办事。

    林如海进到衙内,想到一处知府下设六处、还有典狱、卷宗、出纳、税收等事,冗杂的让人头痛,还是原先只管收税简单。

    府衙打扫归置齐整,青石板路干干净净,候在一旁的衙役也衣衫干净整洁,没有萎缩之态,不知是为了迎接他特意打扫过,还是原先就如此。

    齐洪忙不迭的,要衙役搬来将近半尺高的书册,“大人,这是今年秋收之后,收上来的税目,大人请过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