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林如海咸鱼摆烂日常[红楼]》 80-100(第2/38页)
而那位和苏家攀亲做生意的苏氏远亲,家中的小女儿被忠勇伯家抬进去,给他家小儿子当姨娘。
忠勇伯曾下江南修海塘,和苏家早有交情,林如海并不意外,只这半年来,苏哲越发沉默,上回把林如海推下水以后,两人很少碰面。
苏哲每日除去给皇子讲课,就在国子监修书,年纪轻轻就弄出隐逸不沾朝堂的意外,怨不得苏家见一路不通,活络心思寻求其他路子。
这回江南巡游,皇帝陛下见江南官员把秋收事宜预备得井井有条,江南丰产,龙心大悦,赏了好几个大臣。
当中就有在金陵守孝的王子腾。
重活一世,林如海仍是感慨,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和十分的运气,都是科举出身,他的官运可比贾敬亨通。
林如海忘了把此事告诉贾敏,冬日里贾敏回去娘家的时候,见王夫人满脸喜色,她才进去坐定,就听见平时话少的二嫂忙和老太太回话。
王夫人嘴角、眼角都是笑,瞧着比平日年轻许多。
王夫人道:“前儿珠儿舅舅那边来人说,明年年底就能来。上个月京城宅子走水,烧了几间,我想和老太太请示一回,老爷那边有个会营造的相公,先前管着咱们家园子和东府那边园子的翻新,能不能过去帮忙看一看?”
贾母一面招手让贾迎春和贾元春过去她那边坐,一面道:“这种小事,问一问你们老爷就成,烧得严不严重,有没有人伤着?”
王夫人又殷勤道:“烧了四五间屋子,都是下人住的罩房,还有些木家具,人没事。”
贾母有格局,先前王家被弄掉爵位遭难的时候,没有捧高踩低,王家老太爷不在了,还让荣国府的人去帮忙撑着门面。
现下王子腾还在孝中就被圣上夸赞,王夫人自觉扬眉吐气。
崔氏见贾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凑在她耳边小声说:“你还不知道?林妹夫不曾告诉你,约莫半月前的消息,珠儿舅舅得圣上赏识,虽然如今还在孝中,圣上口谕让他孝期一满,就去吏部当差。”
看贾敏的反应,果然不曾知晓。
圣上口谕,把回来的差使都指定,还真是大恩典。
圣上这样的提拔,一面能安抚老勋贵,一面又可以把从科举入仕的王家人推出来做表率,明里暗里告诉老勋贵,圣上惜才,隆恩浩荡。
贾敏才从荣国府回来,打头见林如海也刚回家,上前就问:“这样大的事,你怎么没告诉我?”
林如海马上想起来,妻子肯定说的是王子腾时那事,讪讪笑了:
“那几日你不是身上有点不太好,我一时间就忘记了,况且就算王子腾进京,也要明年那时再说也不迟。”
🔒82 ? 第八十二章
◎“没的轻狂样儿”◎
第八十二章、“没的轻狂样儿”
林如海当即就低头认错, 贾敏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我虽是妇道人家,这些事情也要知道,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倒霉时候, 宫里面让你去谢恩, 兴许就是去领断头的恩旨。”
夫妻二人慢悠悠一起往内宅进去。
可不是吗?
天家分明要杀你的头, 也说恩典要你谢恩, 京城大小官家夫人,又怎么可能只顾着家事,外面一概不知?
见贾敏关心朝局, 林如海没来由的忽而想起薛家的宝钗。
这孩子是个热衷经济学问的,可惜出身在商户之家, 薛姨妈等人见识有限, 虽然比一般小户人家多几分积淀,却只知皮毛。
读书考功名, 只是官场的敲门砖,真想要当什么大官的贤内助,怎么能不读书?只做好针线之事断然不够。
这样的道理,兴许薛宝钗也懂, 那孩子分明怀着一颗热切功利之心,还要说冠冕堂皇的言语, 训诫姐妹们,以示自己贞静守拙,相比而言, 还不如王熙凤爽利干脆。
林如海又道:“夫人说的是, 若有下回, 我一定不瞒你。圣上把王大人提上来,自然有圣上的道理,前日苏兄被太子训斥,似乎要把他发配到文渊馆修书。”
贾敏听罢,脚步一顿:“早前听你说,苏大人就是在修书,这两处有什么差别?”
国子监是做学问编撰书籍的地方,翰林院虽然也会涉及这方面的活计。但国中各样古籍、农书、乐典、医典都由国子监负责整理编录,文渊馆专司此事。
林如海耐心解释:“一去文渊馆,苏大人就不能再进宫给几位皇子讲学。”
这样的安排,几乎等于暗示把苏哲剔除天家近臣之列,而且苏哲本身没听见消息犯什么大错,被踢到文渊馆,不就是明摆着,天家不喜欢你。
贾敏又问:“好也不好?”
修书的老学究,摸不着权柄。
林如海啧了一声,笑道:“难说,因人而异,是个清闲清贵差使。”
说实话,林如海很羡慕苏哲,别人不去,别人嫌弃文渊馆枯燥,但林如海想去!
在皇上和太子眼皮底下当差和在文渊馆里面和古籍打交道,林如海当然选择后者。
而且文渊馆按时点卯、按时散馆,只要没有大事都能正常休沐,中书省只有多干活,少休沐的份儿!
林如海的心头好啊!
可惜他摸不着!
两人进到主屋坐定,丫鬟捧着茶水上来,乳母也把林璋和小哥儿带过来让见抱着说话。
余下一月,贾敏宴席上见到苏哲的夫人黄氏,略微寒暄几句,她们两人交情一般,不会这么推心置腹交谈,黄氏脸上看不出端倪,还是原先那个得体大方的样子。
朱谦的妻子滑胎,养了三五个月,身子才渐有起色,当中贾敏往朱家送过好几回滋补药材,原先两人还谋算在京中做点文墨生意,但贾敏生产,梅姑身子不虞,只能作罢。
梅姑用自己的积蓄在江南盘下一个小田庄,把先前做生意的心思歇下。
京城里跨过年,今年气候回暖的快,没见着冻害,正当大家都过着平静无波的日子时,圣上突然下去一道外放的旨意,牵连好几个官员,当中就有林如海。
庐州知府在任上老死,吏部的意思要林如海去补缺。
荣国府里贾母还欢欢喜喜,早和崔氏叮嘱过,今年小哥儿五月里满周岁要办得热闹,后面又是林璋生日,还能接着乐。
老太太正忙着预备给孙儿们的玩意儿,就见赖大家的着急忙乱跑进来,喘着粗气。
“老太太,不得了,二老爷传出来的消息,圣上让林姑老爷去庐州补缺,出任知府。”
贾母当即脸色就一变,崔氏忙上前道:“你这奴才,怎么如此不经事,这是件好事,掌一个州府的父母官,应当高兴才对,慌慌忙忙作何?”
崔氏很见不得这样作派,传出去显得荣国府轻狂。
她知道赖家这几个奴才老几辈的资历,祖辈服侍过国公爷,那时候宁国公和荣国公手上兵权在握,奴才们跟着自持身份,传到赖大这些小辈上,话里话外听着,看不起地方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