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第 81 章【VIP】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第 81 章【VIP】(第1/2页)

    官家看着殿中乌泱泱一片臣子,比昨夜还多,揉了揉头穴,道:“王相,今日廷辩仍由你主持。”

    王相登上台阶,朝向群臣,正欲开口,却闻:“且慢。”

    官家吩咐道:“苏围,叫人先将朕的瓷器撤下去。”

    兵部侍郎左眼眶被人打得乌黑,他禀道:“官家,臣等昨夜着实冲动了。臣等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皆已冷静下来,今日必不会再动手。”

    其他大臣纷纷应和,又有人言:“毕竟大家皆是读书人。”

    官家冷冷道:“苏围,将大殿两侧的几张椅子也抬出去。”

    “诺。”

    ……

    站在最末的乔时为,身着绿袍,如金銮殿里的一棵小嫩葱,至今恍惚不知要廷辩何物,只能规规矩矩静候着。

    “乔佐郎。”身侧传来一声轻唤。

    苏大总管站在大柱子后,朝乔时为招手,示意他过去一下。

    “乔佐郎,官家命洒家传句话,你若是听乏了,可暂且退下或是到偏庑里歇息,这场廷辩没三五个时辰打不住。”

    乔时为余光扫过正殿上,官家双手扶膝,坐得端端正正。

    岂有官家勤勉处理政务,而臣子到偏庑歇息的道理?白头宰相都没这等待遇。

    他朝苏围一作揖,言道:“古之圣君贤臣,无不以勤劳自励……官家勤勉,臣子自当效随。”

    又言:“遇到廷辩,臣正好借此机会观政习事。”

    苏围喃喃道:“官家勤勉的时候,确实挺勤勉的。”

    他理了理拂尘,对乔时为笑笑,“乔佐郎且自便,老奴回去复命了。”

    御座上,官家听了苏围的回话,悄然叹了一口气,低语:“苏围,给朕腰后添个软靠枕,小些动静。”

    “官家,乔佐郎夸您勤勉。”

    “别说了,再添盏茶……浓一些。”

    两刻钟过去,诸位上官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会嚷嚷着“黄河之水自古向东流”,一会又辩驳说“水往低处流,变道往北自有它的道理,何必逆天而为”,大有愈吵愈烈之势。

    乔时为终于弄清楚,今日廷辩为何等要事。

    他不禁神色沉重,眉间微蹙。

    何为治国之“治”字?左为滔滔之水,右为高台堤坝。

    故治国必先治水。

    华夏文明能绵延不绝,形成大一统体制并一以贯之数千年,与两河治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治水促成了大一统,大一统是为了治水。

    未能稳妥治水的朝代,必是乱世。

    譬如前世的元朝,铁骑上叱咤风云、开疆扩土,却不善治水,视黄河泛滥为常态,以至国祚不足百年。

    恍惚间,乔时为仿佛回到了历史地理学课上,只不过,课堂上看的是模拟视频,千年的黄河易道高度浓缩于几分钟之间,是简易的线条动画。

    而如今,黄河改道之患切切实实摆在他面前。

    这时,乔时为听到户部禀道:“去岁六塔河一带,遇大雨三日,黄河之水自支流涌出,滨河之民丧业者逾三万户,黄沙覆盖之地,如今千里萧条,间无人烟。是以,户部以为……”

    一次涌水冲毁民舍三万户,那一次溃堤呢?乃至于是全线坍塌,黄河改道呢?

    乔时为后背、手心皆是冷汗津津,不敢深想细想。

    往大了说,不管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是想开创盛世,治理黄河都是绕不开的难题。

    往小了说,治理黄河关乎沿河各州县百姓的生死安危。

    一个时辰后,乔时为基本掌握情况——

    原来,自大梁建国以来,黄河已发生过两次变道,河道不停向北边移动,回回皆酿成大灾,死人无数。

    早两年,御史台一篇《黄河形胜论》呈到官家案上,说黄河是大梁抵挡辽国铁骑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任由河道不断北迁,倘若有朝一日,黄河改道通往辽国,毁了北方水网防线,必将是大梁亡国之时。

    后果说得很严重。

    御史台主张通过人力,封堵北口,引导黄河回归故道,往东入海。

    此论一出,引发数次廷辩,皆无果。

    朝中分三派。

    支持派认为应以举国之力“回河”,守住黄河防线。

    反对派则认为“回河”乃逆天之举,有违常理,劳民伤财,有伤国本。

    搅浑水派另辟蹊径,认为应该多分几条河道,将黄河水分成几束细流,减少水患。

    乔时为暗想,如若非要选一个,他选反对派。

    他知道, 黄河水患接连不断,是历史所致,错不全在当今朝廷。

    汉时,王景治河,修造堤坝,引黄河水由山东入海,此河道运行了千年而不败。可到了唐时,关中一带高度发展,长安之繁华促使人口剧增,以致大片森林被消耗,大量泥沙掺入黄河当中,冲流到下游。

    黄河下游平缓,水流慢而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一旦水量稍涨,便会决堤流向低洼处,从而发生改道。

    再者,五代时,群雄割据,打仗时常常使用“水淹法”,本就岌岌可危的河道被挖出成百上千个溃口。

    所以,不管是前世北宋,还是现在的大梁,到了这个阶段,“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之祸。

    ……

    耳边喧喧如蝉鸣,眼前杂杂相推搡,乔时为回过神来。

    他走神这一会儿,殿上争吵进入了白热化。

    六部部首按甲不动,诸位职官吵作一团。

    “莫侍郎,我看该封住的不是北口,而是你这破口,你哪来的馊主意?莫不是家里养的那个小白脸客卿教你的?你为人都守不住下三路,为官你能守得住水路?”

    “刘大人,你以为自己就干净吗?上个月平白无故多出个儿子,莫非是想借治河,给你那私生子谋差事?”

    其中,又属御史台黄齐被骂得最狠。

    “黄齐,你就是个奸臣!你口口声声说要替官家排忧解难,可回回都是搅浑水、揽差事、立大功、求升迁,开封府解试是如此,黄河治水又想如此吗?黄河改道已十数年,从没有人提过要‘回河’,怎到了你这,就成了不回河就灭国?本官看你是用惯了挑拨离间,家国大事也想挑拨离间。”

    “对,家国大事不是用来给你黄齐加官晋爵的。”

    此黄齐,正是乔时为解试时的主考官。

    黄齐应道:“本官谏言‘回河’,是为了大梁社稷着想,从未说过要包揽治河大事,何至于尔等污蔑至此?本官清清白白做事,唤我奸臣者,乃是真奸臣。”

    又言:“官家问策,如何抵御大辽铁骑,尔等缄默不言。如今御史台提出回河东流,借黄河之水抵御外敌,尔等又七嘴八舌,依我看,是你们想把朝廷吵得不得安定。”

    这种指着鼻子骂的廷辩,看得乔时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