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妹多娇: 第25章 第 2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吾妹多娇》 第25章 第 25 章(第1/2页)

    岁末年初,大晏官员的休沐日从冬至到小年,再从除夕到上元,陆陆续续的休假加起来加起来足有二十余日。

    年前谢昶从强占庄田的贵戚中挑了几个硬骨头打压,惩一儆百,剩下的那些敢怒不敢言,便交由底下人去软磨硬泡。

    白日衙署轮值,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从他这里过一遍,有他坐镇,轮值的官员即便是年节也不敢糊弄,小事、琐事无需他费心,便将晚间空了出来,专门给阿朝辅导功课。

    阿朝这边呢,掌家权与旺铺地契带来的快乐很快被哥哥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她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永定八年的除夕,守岁的最后一个时辰,整个大晏都洋溢在辞旧迎新的氛围里,这个人竟逼她背了半部《论语》!

    怕是也只有谢阁老能干出这种事。

    他自小书卷不离书。

    后来长大些,镇上的孩子斗鸡走狗,钻到空子就要偷摸出去嬉耍,可哥哥自始至终都非常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性子也不像爹娘。

    娘是泼辣性子,哥哥却沉默寡言;

    也不像爹,爹爹是南浔有名的乐善好施,放弃了谢家子孙按部就班的科举之路,常把“人生在世,随心所欲”八个字放在嘴边,投笔从医,倒成了十里八乡交口称赞的神医。

    她的性子倒更像爹爹,可哥哥到底是随了谁啊。

    入了澄音堂,烛光灯影里的男人沉心敛目在写些什么,眉眼间早已是成熟男子的沉着稳重,举手投足间隐隐有种权倾天下的威势。

    阿朝自小便知道,哥哥是成就大事的人,他这般雄才大略又克己自制到令人发指的存在,便是年纪轻轻封侯拜相也不稀奇。

    “哥哥。”

    阿朝轻轻带上门,朝太师椅上的男人唤了一声。

    谢昶抬起头:“阿朝,过来。”

    阿朝应声走到他近前,看到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圈红和笔注,不由得暗暗一惊。

    谢昶将做好批注的《论语》递到她面前,“我看了你这几个月的功课,四书虽能勉强记诵,但多半一知半解,昨日听你背《论语》,已将你错漏之处、不解其意之处尽数标注在旁,这几日我会检查你另外几本的记诵情况,入学前争取将四书过三遍。”

    他平静地说完这一切,却发现小丫头一双杏眸瞪得铜铃大,满眼皆是愕然之色。

    其实这些笔注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之事。

    七岁前他就已熟读四书五经,那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崔兆和就是他的老师。后来萧家家破人亡,他被养父救下,沉寂的那段时间一边养手伤,也没有放下功课,经史子集都刻在脑子里。

    阿朝呆呆地看着手里的批注,又怔怔地看他。

    她是最困的时候背下的,脑海中混混沌沌,连自己背到哪都记不得,这个人居然能将她所有的错漏全数记下,粗粗看一眼,竟然连她昨夜停下来思索两息的句子都标了注解!

    不过想想也就释怀了,人家可是首辅,是整个大晏读书人的表率,论起学问,谁能越得过他去?

    但……她嚅动着嘴唇,讷讷道:“哥哥,你是不是对我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误解?”

    首辅大人好像忘了自己的妹妹是个小笨蛋。

    他倒是有过目成诵的能力,可她是过目就忘、转头就忘、一觉睡醒就忘啊!

    这两个月已经是夙夜匪懈地努力,才能勉强磕磕绊绊背完四书。

    “所以我专门为你量身制定了学习计划,”谢昶神色如常地看着她,“所有教授的内容,当日巩固一次,七日后再巩固一次,一个月后你若还能驾轻就熟,便算是吃透了。”

    阿朝听他这么说,几乎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但胸腔内又隐隐有种血潮翻涌的激动。

    她早已不是幼时那个胡闹任性、一到念书就哭哭啼啼的小孩子了,哥哥不顾政务繁忙,也愿意耐心教导、因材施教,她这辈子尽管做不成名动盛京的才女,可有当朝首辅给她开小灶,并且与当今太子殿下师承一人,便是块朽木也能开出花来了。

    阿朝突然有些感动,霎时就振作起来,“哥哥放心,我一定好好用功。”

    她靠得近,身上有淡淡的茉莉甜香,声音又轻又软,一张一阖的唇瓣透着淡淡的水光,手臂抬起时,露出的一截腕骨瓷白纤细。

    谢昶不动声色地移开了目光。

    原本打算让她坐在自己身边,话到嘴边还是改了主意,着人搬了一张长几进来,让她坐在下首的软垫上读书写字。

    冬日天寒,当然是坐在厚厚的羊毛绒毯上更加舒适,江叔还给她添了银丝炭,屋里暖和极了。

    很快书房内静得只剩炭火和灯烛烧灼的噼啪声,偶尔掺杂几声书卷翻页的声响。

    在哥哥面前是不可能高声朗诵的,阿朝会尴尬到头皮发麻,只能自己一边看,一边理解,在心里默念、默记。

    偶尔抬头看看他,烛火下男人神情认真,执笔的手清瘦修长,骨节分明。

    被这样的氛围影响,阿朝的态度也更加端正起来。

    哥哥的批注字迹极小,但极为工整清晰,用词也依照她的悟性,尽量言简意赅,遇到不解之处,她再抬头问他。

    对方解释完,往往还会补一句,诸如——“第二卷第五页第八行,我用朱笔标注过一段,你可以结合起来看,举一反三。另外,翰林院那位刘侍讲偏爱挖掘此处出题,可多留意。”

    阿朝几乎是叹服。

    幼时读书不解其意,只知死记硬背,所以学得比老牛拉车还要吃力,到如今才发现哥哥的好来,书本上这些疑难杂症竟然都能三两句迎刃而解,还能帮着她融会贯通。

    连着几日,读书的效率事半功倍,阿朝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多少有些得意起来。

    她若是男子,得当朝首辅亲自教导,怎么说也能考取个秀才吧!

    白日依旧是算术课,即便伤脑筋,阿朝也在咬牙坚持。

    哥哥对她的要求是含清斋考评的前三名,她要完成的就远远不止算术先生的作业。

    余下的时间,阿朝用来学习掌管中馈和管理名下的田庄铺子,通过算账来巩固课业。

    江叔着人将府里的账册和她名下田庄、铺子的账本陆陆续续抬进来,书房一时堆得小山似的,光府里的账册就有厚厚几大摞!

    江叔耐心带着她一一过目,阿朝才知道操持中馈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大到供膳诸事、人员调度,小到一炉一炭、一花一树,样样皆需登记在册,纤悉无遗。

    年后几日,名下的铺子陆续恢复开张,江叔又领着几个铺子管事来见背后的东家娘子。

    阿朝也是这才知晓,哥哥口中给她“练练手”是何意。

    她名下的铺面多半做的是姑娘家的生意,绸缎庄、成衣店、糕点铺、首饰铺样样俱全,既能从中了解行情,洞悉姑娘们的喜好,也能对营业的一应流程了然于心,来日她的胭脂铺开起来,也不至于跟没头苍蝇似的盲目乐观。

    几日下来,人虽然疲累,但也过得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