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 2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朕和摄政王没有关系》 22-30(第12/17页)

人中龙凤啊。赵缘是兵马司的指挥使,两年后开始大乱,他们兵马司可谓是举足轻重,毕竟没有人比兵马司更了解城中的一草一木。全靠他们不分昼夜的巡逻与安抚百姓,洛安城才没有乱的太离谱。

    江燕卿在数年后更是一代名相,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青史留名。崔雨凇教书育人,霍烬登基后多少人才都是崔雨凇的学生,这些人封侯拜相,不在少数。另外两个上了年纪的,他们虽然没有太大建树,不过也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家风严谨,教出了优秀的子弟。这二人的孙子和儿子,都会在不久的将来慢慢脱颖而出。

    而那个正埋头吃辣的,是户部的仓部主事,许清让。官职低微,从八品,却是掌全国仓储,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政令。【注1】手里有实权。

    此人也是一股清流,户部上下,没有一个缺钱的主。哪怕是同为仓部主事的另外一人,那也是腰缠万贯。但许清让却是穷的叮当响,身为官员,宅子里只有个老仆伺候,三十好几了都还没有成家。

    原因也简单,寒门出身,人又轴,不愿攀附世家权贵。为人处事不懂迂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无人愿意与其结交。户部的那些官员,早就沁黑了心肝,陡然看见这么个染不透的白珠,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们有多黑。他们就像被光照着的阴沟里的老鼠,无处躲藏,暴露无遗。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会对许清让心生不满。

    背地里的小动作就没停过,那些官宦人家根本不可能把女儿嫁给这么个没前途的轴人。小门小户的也不愿意把女儿送到漩涡里受苦。

    许家的驼背老仆跟着乞丐一起在菜市场里捡烂菜叶,也不是看到一次两次了。整个洛安城,谁不知道许清让一个当官的却穷的连饭都差点吃不起,带着老仆一起饿肚子。

    世界线里,霍烬登基后,清洗官场,要将这烂掉的根全部拔起。户部首当其冲,每抄一家,都是大箱小箱不断,里面全都是金银珠宝。

    只有许家例外,小小的宅院,略显破败,屋顶的瓦片颜色不一,不知补过多少次。不过院中花草娇艳,长势喜人,可见主人家精心爱护,照顾的极好。

    抄家的将士们推开各间屋子的门,屋子里的场景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除了基本的桌椅,柜子,床榻外再没别的东西。

    他们以为许清让将金银珠宝藏了起来,躲避搜查。可将士们掘地三尺,依旧没有挖出任何东西。

    许清让身形枯槁,端坐在桌前,看着精心侍弄的花草被连根拔起,娇艳的花朵被踩进泥中,他缓缓闭上眼睛。

    仵作验尸时发现,他腹中空无一物。正是活活饿死。

    在此之前,世上无人相信浑浊不堪如污水的户部,会有这一股清澈溪流。许清让用身死,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至死也轴的要命。

    萧锦年无声叹息,他拿起一旁备着的公筷。

    世界线里有说许清让生前爱吃鸡肉。死后有不少人折服于他的魅力,会在他墓前放各种各样的鸡肉做的菜。

    萧锦年给许清让夹了一个自己涮在辣锅里的鸡肉丸,放在许清让身前的碗碟中,“爱卿,这是鸡肉丸子,朕觉着吃起来肉质细嫩,味道极好,你也尝尝。”

    许清让为官几载,从未得过人的好脸色。如今皇帝和颜悦色的亲自给他夹菜,叫他不胜惶恐。只当是奉旨吃放,夹起丸子放入口中品味。

    鸡肉丸子确实如皇帝所言,十分好吃。他自小便爱吃鸡肉,只是家中贫寒,不能饱这口腹之欲。寒窗苦读十数载,做了官后,也因价高,一年也吃不来几次。

    “好吃吗?”萧锦年轻声问道。

    许清让颔首,恭敬道:“回禀陛下,好吃。”

    萧锦年把距离许清让比较远的一碟子的鸡肉丸都端到他面前,认真道:“那爱卿多吃一些。”

    看着小皇帝献宝一样,将满满一碟的鸡肉丸子放在他眼前,那灵动的神情感染了许清让,他不自觉的笑了一下,“臣,遵旨。”

    这六人,官职低微说不上话,可都是好官,有自己的想法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萧锦年相信,和他们搞好关系,以后命悬一线时,这几人定会以自己的判断为他说几句话。

    这么想着,萧锦年的话便多了起来,他对赵缘说要管理整座城的治安,火情还要缉拿偷窃和聚众闹事者,兵马司实在是辛苦了。又对江燕卿说他的敢说敢做,不畏强权,替百姓发声,是为官者最珍贵的东西。

    又说崔雨凇严师出高徒,一视同仁,不偏颇堪称良师。丝毫没有怪罪崔雨凇过于严厉,这种严厉在他眼中反而成了好的品质。

    那两个上了年纪的臣子,一直以来都被人说是庸臣,平庸的连叫人多看两眼都不愿浪费时间。

    可萧锦年却说他们教育有方,族中子弟克己守礼,他们在任时,各项事务也丝毫没出现过纰漏,说他们费心了。

    对许清让,萧锦年没有多言。只是说,“爱卿平日处理事务诸多辛苦难言,快多吃些。”

    认可与否定对许清让这样的人来说,都一样无用。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坚持本心,无论如何不会动摇分毫。

    萧锦年极具针对性的鸡汤挨个这么一灌,六人心下生出诸多感慨。他们的难处与心酸被至高无上的皇帝看在眼中,一直以来都在被否定,今日却得到了理解与肯定。不知是不是烟气太重,温度太高的缘故,人人眼底都泛起一层雾。

    被人理解与肯定的感觉,真的很好。

    萧锦年灌完鸡汤就开始话家常,和两位老臣还有崔雨凇谈对孩子和学生的教育,和赵缘谈兵马司,兵马司大部分时间是在排查火情,毕竟都是木头建造的房子,一个不小心起火,能烧一整片。

    说到灭火,赵缘可就有的说了。他苦恼了许久,后世因为高层建筑不好灭火,他们的水囊扔上去很吃力,都是要架着云梯冒着被烧的风险往上扔。兵马司每年因救火死去的兵士不在少数。

    萧锦年闻言,想到有种贡品叫火浣布,脏了只能用火烧,烧完拍拍就能干净如初。故名火浣布,

    由于是珍惜的贡品,历任帝王都只会赏赐给位高权重的大臣。不过这布虽难得,世家大族们想要也不是搞不来。因其特殊性和稀缺,火浣布至今都是奢侈的象征。

    萧锦年记得去年的那批火浣布还在库里压着,谁也没给。这布的防火性这么强,做防火背心岂不是正好!

    心里这么想着萧锦年没有直接说,他得先从库中确认有多少布,要是太少做不了两件说了还叫人白高兴一场。

    高层建筑不好灭火,萧锦年想了一下,看来大瑜如今消防连简易的水枪都没有。他道:“朕听过一种东西,将竹筒放在水中,裹絮的水杆从另一头往上抽起,水就会存于筒中,再将水杆按下,水就能出来。出来的水会成一道弧线,喷洒极远。若是做的大些,灭高处的火,岂不是也可?”【注2】

    赵缘跟着萧锦年的话想了一下,觉得可行。可是他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一时间也想不出到底什么样。一旁的许清让听完后,沉吟片刻,回道:“陛下,您说的这种东西,臣似乎见过。”

    萧锦年微微挑眉,等着许清让继续说。其他五人尤其是赵缘也盯着许清让。

    许清让没有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