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120-130(第21/29页)
么何家未来的掌权人。
当真可笑。
周自言和林范集在皇城外分道,林范集回他的林府,周自言则要先去翰林院转一圈,然后再夹着一堆要处理的文书回国子监。
虽然手上东西很多,但周自言还是空出一只手来,买了一些宋卫风和孩子们爱吃的零嘴。
刚刚在号房里落脚,还不等他换下朝服,宋豆丁就扒着门框探出头来,虎头虎脑的模样,“周博士……夫子,你现在忙不忙哩。”
“怎的?有事找我?”周自言松开腰封,转手拿起一份零嘴扔到宋豆丁怀中,“给你的。”
“多谢夫子。”以往最爱吃零嘴的宋豆丁抱着零嘴,却满面愁容,“夫子,我哥好像被鬼.上.身了。”
周自言刚端起茶杯,立马一口茶喷出去。
他以袖擦嘴,“胡说什么呢?”
“真的!”宋豆丁蹑手蹑脚地关上号房的门,疑神疑鬼,“我哥中午从来不休息的,今天破天荒早早回去睡觉。睡醒后,竟然捏着一份绣活儿,开始绣东西了。”
“绣东西?!”周自言眼神茫然,“他绣什么呢?”
“绣的好像是鸳鸯,但我看着像两只鸭子,丑的要命。”不是宋豆丁看不起宋卫风的绣工,实在是因为宋卫风的绣工,太差劲了,让人想夸都夸不出来。
周自言想到那个镇箱的荷包,上面线头都收不好,还去绣鸳鸯?
“他做什么要绣鸳鸯,难不成想再给我搞一个鸭子一样的荷包?”
想到这里,周自言忍俊不禁,还隐隐有些期待。
“不是啊!”宋豆丁急了,他抓着周自言的衣袖,“夫子,我的好夫子,你真不知道吗?大庆的哥儿不能随意绣鸳鸯的。若是主动绣鸳鸯,就代表这个哥儿要成亲了,或是,已经有成亲的良人。
“大庆哥儿都要自己缝喜帕的,我哥这明显就是在提前练习喜帕嘛!”
他的周夫子,怎么还这么淡定!
不管哪种可能,都惊悚的要命好不好!
“……”周自言一拍脑门,对自己无语,“对,是有这个规矩来着。”
大庆对哥儿和女娘的规矩约束太多,而且和他认知中的古代并不一样,导致他总不能记住。
“不过,他绣这个做什么?他要成亲?”
“……他要成亲?!”
周自言突然提高音量,吓了宋豆丁一跳。
宋豆丁拍拍胸口,“夫子,你真不知道啊?我还以为是陛下赐婚了呢……”
周自言两指捏住宋豆丁的面团小脸庞,“宋豆丁,夫子再讲一次,你哥哥,心有大志向,他定会安安稳稳考到殿试,拿到好功名,记住了没?”
“可我哥现在心思明显偏了嘛。”宋豆丁挣开周自言的手,脸颊鼓鼓,“你可是夫子,夫子,你快去管管他,我还想和我哥一起去殿试呢。”
周自言面上深思,“放心,我今晚就找他谈谈。”
他又不是傻子,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稍一联系便能想到发生了什么事。
虽然他没想到这件事会这么影响宋卫风,关于这件事,其实他早有想法,只是一直未能开口,但此时能提出来,倒也是件好事。
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就要会试,早些解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宋卫风也能安心学习,备战会试。
在大庆这个环境下,他身为夫子,绝不允许自己名下,有哥儿或者女学生因为别的事情影响科举,败坏道心。
哪怕另一个当事人是他自己。
第128章
周自言打定主意要找人谈谈, “卫风,我带了你最喜欢吃的糕点,随我出去坐坐吧。”
谁曾想吃了个闭门羹。
静谧的号房里传来一声:“周大哥, 我要睡下了。改日吧。”
周自言看着丝毫没有熄灭之意的烛火, 无奈:“宋卫风,你说这句话之前能不能先把蜡烛吹了。”
刚说完这句话, 里面的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愚蠢,立刻吹熄蜡烛, 并说了声:“这蜡烛,火苗真旺盛啊,我吹了好几次居然才吹灭。周大哥,我真的要睡了。”
“行,那你睡吧。”
隔着一扇门扉, 周自言两手撑腰, 表情势在必得。
躲, 看你能躲几时!
此后几天,宋卫风每次上周自言的课程,都会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课后还要被单独留下。
当然, 每一次,宋卫风都找到借口溜掉。
周博士只能握着书卷, 看着宋小哥落荒而逃的背影哭笑不得。
得, 还真让这个小哥儿躲掉了。
周自言身上原本就担着翰林院的事情,现在敬宣帝与何家达成合作,共同建造船队,这件大事, 又被平等地分派到大臣身上。
周自言自然也在其中。
朝廷官员虽多,但深得帝心的就那么几位。
建造船队这等大事, 在没有确定之前,敬宣帝不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只能把几个心腹大臣当驴子用。
当然,敬宣帝也不是全无良心,在此期间,无论他们需要什么,敬宣帝都亲自掏私人库房,满足他们!
事成之后,加官进爵,或是良田宅邸,肯定也不会少。
翰林院那边只有文书要处理,张翰林看周自言都快忙成陀螺了,便让他暂停翰林院这边的公务,专心为敬宣帝办事。
周自言差点对着张翰林唱‘感恩的心’,当天下午便给张翰林买了几坛好酒备在翰林院。
张翰林用酒葫芦接了一小份,美滋滋抿上一口,拍拍周自言的肩膀,溜达着走了。
敬宣帝如此上心海商这件事,除了他自己对海洋和海对岸的好奇之外,还想借这个全新的海商,打破现在大庆现在有些僵化的局面。
氏族势大,把持着许多民生必需,敬宣帝若想改变已有的,很难。
不如再创出另一条路来,牢牢把在自己手中,培养出一批新的可用人才。
对外,是偷偷摸摸的施行计划。
对内,敬宣帝还是如以前一样,和这些大家族一团和气,互相制约,互相平衡。
这么多年下来,局势也不像以前一样一边倒,现在大庆安康富足,敬宣帝民间声望愈来愈大,氏族势力在时间的发展中渐渐退却。
敬宣帝认定,早晚有一天,大庆不会再有那般超越皇权存在的名门望族,也不会由这些人继续掌控大庆的命脉。
周自言对敬宣帝的想法心知肚明,虽然他和敬宣帝身份、阶级、思想差距都很大,但这件事上,他很支持敬宣帝的决策。
以前氏族势大,那是因为国家不稳,需要这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来压制本地的乱民。
久而久之,百姓将他们认为是本地的掌权者,这才让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大,乃至直指皇权。
但大庆发展到现在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