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80-90(第17/35页)
去年秋冬,马鸣沟几大商铺突然上了一款便宜的墨条。
这些墨条颜色浅淡,别没有贵墨顺滑,可就是能写字。
因着这些便宜墨条,许多买不起贵墨的人家,也能买来使用了!
“自然记得,那般便宜的墨条,着实缓解不少学子的压力。”周奇方跟着感叹,目光透过窗外的层层风景,似乎直接看到远处的县衙,“后来又上了一些粗糙的纸张和毛笔,彻底将笔墨纸砚的昂贵价格压了下来。”
“虽然不能用于考场书写,但平日做练习,那是足够了。”
自墨条上市以后,几大商铺又上了好些粗糙的纸张和毛笔。
和墨条一样,品质不好,完全称不上好质。
可它们便宜!
以前一套笔墨纸砚,可能就要花去一户人家一整年的银钱,现在换成这些便宜的笔墨纸砚,不过几钱银子,再贫苦的人家,咬咬牙也能买上一套。
有了笔墨纸砚,家中想读书的孩子,便能在纸上书写,再不用蹲在沙土地上,用树枝划拉。
宋延道:“今年童试,若是比往年考中的人多,咱们这位钟县令,大概要调职了。”
县令是流官,算算时间,钟知县在他们马鸣沟待了快六年了。
周奇方趁着大家感慨钟知县的时候,拿过张雪飞他们抄写的那本原版科举书,“张学子,宋学子,这书,借我看看!”
说罢,抬腿就跑。
张雪飞只是眨个眼的功夫,手上的书就没了,连忙追出去,“周学长!周学长,你这是不耻行径!”
张家旺不愧是周奇方的好兄弟,拼命把两个小哥儿拦在原地,“周兄,快跑!快跑!”
周奇方抱着书,真就头也不回地跑远。
后来,整个欣阳书院的人,都能看到这四个人,总是抱着两本书翻看。
一本厚得像砖头,一本又薄得像册子。
他们看书就看书吧,却还总是发出赞叹声。
“妙啊,妙啊!原来这考试,是在考这个地方,难怪我总是答不到点子上。”
“真想知道他脑中到底装了多少学问,为何能想出这么奇特的文章?”
“你们快看这里……难怪夫子说我不成器,原是我从未看明白这种题目……”
抱着两本书,简直当成两个宝贝,怪叫也就算了,还要整日抄写,也不知道在抄写什么。
这四人在做功课,开始频频获得夫子赞赏。
“张家旺,周奇方,最近进步不少啊!文章也变沉稳了,不错,不错!”
“张雪飞,宋延,一定要继续维持现在的心态,继续读书,若是可能,明年你们俩便能下场童试了。”
四个人不约而同展露笑容,眼中,心里都是满满的自信。
其他同窗觉得不对劲。
他们自从开始看那两本书,就变得不对劲!
于是,几位欣阳书院的夫子收到学生们的联名声讨,质疑这四个人在搞什么奇怪东西。
夫子们一看这四个人的姓名,“张家旺,周奇方,怎的又是他们几个!”
还想关禁闭是不是?!
只是这次,张家旺和周奇方还真没做错什么。
不过是看了两本书而已,哪里有错呢?
要错,那也是书的错吧。
夫子们收缴这两本书,对照着看了一夜,熬得眼睛通红。
却在第二天自掏腰包买书,务必要让每个班级都能有五本书传阅。
书铺掌柜没想到这本《考纲重点》还真的成了畅销书!
欣阳书院的文山长,竟然亲自过来采买,而且一买就把他们所有的印刷本全都买了去!
自打他们书铺成立以来,还从未有过这么快的售卖速度!
这可是笔大买卖。
书铺掌柜忙不迭把书给书院送去,只留下一本继续做‘镇铺之宝’。
张家旺却分外不开心。
原本这书只是他们自己的秘宝,现在好了,全书院都有了!
他们的优势又没了!
周奇方忍不住又把目光放到张雪飞手里的原版抄写稿。
张雪飞见状,拔腿就跑。
“哎哎,张弟,张弟弟,好弟弟,再借我看一眼!”周奇方追在张雪飞身后,紧追不舍。
《考纲重点》在欣阳书院流传开后,看过的学子们都有些沉默。
震惊,惊吓,喜悦,还有深深的惆怅。
简直是爱恨交织。
爱么,自然是感谢写出这本书的人,能让他们对科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恨,就是恨这个‘独白’,写都写了,为何不能写得再细致一些?
听说那四个被夫子夸奖的同窗手里有原稿件,厚的像砖头,再看看他们手上这薄薄一层。
真是恨得要命!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
于是这些欣阳书院的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这本书,时不时翻看一番。
马鸣沟这些书院的学子们,总是会在各种场合相遇。
渐渐地,其他书院的学子发现这帮欣阳书院的人,手边似乎都多了一本没见过的书。
《考纲重点》,这是何书?
怎的听都没听过呢?
怕不是哪里来的野书杂集吧!
马鸣书院的学子把这事当作一份闲谈,在休息的时候聊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书,被他们看得像宝贝一样,我问他们借都借不来。”
“不过那书我看了两眼,似乎是衙门审批通过的正书,里面的字迹极为好看,若是能拿来临摹也是极好的。”
“可惜啊,欣阳书院的人都是一帮抠门鬼,死都不给我。”
“他们可能是没见过什么好东西吧哈哈哈哈。”
说着,几人哈哈大笑起来,似乎有些看不上欣阳书院。
毕竟他们马鸣书院才是本地第一大书院,而且坐镇的还是大儒和廖夫子。
现在哪家书院能比得过他们?
廖为安途经这里,听到众人的谈话,起了好奇心,“你们在说什么书?”
众人一看廖为安,连忙起身行礼。
“是欣阳书院那边,他们不知道从哪儿淘来一本书,叫什么《考纲重点》,现在当宝贝似的抱着。”
另有一人道:“那书也不知道是谁作的,竟然给自己取作独白。真是好生奇怪的名字。”
“是啊,听都没听过。”
廖为安骤然合上折扇,“你们可看清楚了,那著作者的名字是‘独白’?”
“看清了,就是这两个字。”说话的人提笔写字,写下‘独白’两个字。
廖为安拿着纸,展颜一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个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