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解甲归田后,被招婿了》 70-80(第7/18页)
乱,双方的亲眷死的死、失散的失散,他们哪里还顾得了这些儿女情长。
后来?又聚少离多,早年间那仅剩的一点眷恋也在?时光中消磨了去。
甚至她?随崔筠回昭平别?业后,与青溪之间也是谈论公事比较多,虽然隔几?天也会?行一下房事,但也只?是例行公事顺便解决一下需求。
对于子嗣,她?比较随缘,哪怕这么多年没有孩子,她?也不着急。
比起自己生孩子,她?倒是希望能快点听到?崔筠跟张棹歌传来?好消息。
“顺其自然吧。”夕岚说。
崔筠“嗯”了声,没再往下说。
回到?昭平乡,崔筠去了解了下雕版印刷的进度。
上次张棹歌让故林找的擅长反写的刻工已经找到?,崔筠过去的时候,对方正在?埋头雕刻。
对方的雕刻方法是将他抄写的稿纸反贴在?木板上,以水来?润纸,让墨迹清晰地浮现,他再根据木板上的字迹来?雕刻木板。
张棹歌准备将经书印刷成线装书,因此木板的尺寸和?一般的雕版不一样,这么做的好处是,当一块木板刻错字或损毁时,就能减少损失,同时能花最短的时间再重新雕刻另一版。
一位熟练的刻工能每天刻两百个字,少的也能刻一百字。
故林找的刻工叫刘墩儿,刚及弱冠,其祖父是乡里有名的木匠,除了打造家?具,还会?雕刻门窗、床榻、椅凳等家?具装饰上的花纹图案。
木匠的地位在?三教九流中不算低——至少请他们建房子的人家?都得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可惜刘墩儿的祖父去世了,刘墩儿父子只?学会?了他的手艺的一半,建造屋子是不敢的,只?能干些打家?具的活,这使?得刘家?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前阵子曲辕犁的推广使?得刘墩儿家?也沾了光,但当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曲辕犁,父子俩能接到?的活又少了。
而故林之父跟刘墩儿的祖父认识,还从刘墩儿祖父那儿学了一手木工活,并传给了故林。
故林虽然会?木工,却不会?雕刻,因此张棹歌要?找会?雕刻的人才时,故林就想到?了刘墩儿。
刘墩儿干木工活的时候经常刻字——有些人家?也喜欢床榻家?具有字,因此他刻得一手好字。
一般刻字正写比较多,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反写一样厉害。
故林告诉他,在?崔家?干活,只?要?嘴巴牢靠、手脚干净麻利,待遇就不会?比他在?自己家?里干活差。
在?崔家?雕版都是按字来?算钱的,他刻一个字算一文钱,一天刻一百个字便有一百文。
当然,他若是刻错一个字,使?得一整块木板都浪费了,他先前在?这块板上刻的字不仅不算工钱,还需要?扣板材的钱。
即便如此,一字一文钱的条件也十分吸引刘墩儿,他一个月能刻三千字,那便有三千钱拿,这可是之前做木工两三个月才能挣到?的。
原本故林是打算等他刻完,成功印刷出经书后再去向张棹歌、崔筠汇报的,没想到?崔筠会?先过来?巡视。
故林和?刘墩儿只?好先让崔筠看半成品。
崔筠问:“之前不是说纸被打湿后容易洇墨吗,这个问题解决了?”
“是的,墩儿说他从前在?那些家?具上面雕刻,都会?先在?家?具上涂一层油,如此一来?既能防虫蛀,又能防止墨迹沾上去后会?洇墨。所?以小的把每块处理好的木板都涂抹了一层桐油,再打磨光滑。至于纸张沾水后容易跑墨的问题,我们研究了很久,发现只?要?在?木板上涂一层薄薄的浆糊,先把墨迹锁住,再用指头沾一点水,慢慢地润纸……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崔筠知?道,故林说得轻巧,实则这是他们花费了几?十个日夜,一点点地试验才琢磨出来?的。
她?说:“很不错,等成功印刷出来?,必有重赏。”
崔筠从这儿离开后就去了林春那里。
林春似乎没想到?她?会?过来?,有些惊喜,又有些局促不安。
“娘子怎么来?了?”她?朝屋里吆喝,“瓜儿、奀儿快出来?,娘子来?了。”
她?的一儿一女都从屋里跑了出来?,眼?睛亮得发光,好似在?期待什么。
触及这样的目光,崔筠转头让朝烟掏出一小包用纸包起来?的乳糖给他们。
这乳糖是张棹歌让崔筠带的,她?说在?外?行走因肚子饿或太累而头晕就含一块乳糖,因此崔筠每次出门就会?让朝烟带一小包。
“谢谢娘子!”两个孩子欢喜地接过糖,然后每人拿一颗,剩下的都递给了林春。
林春自知?乳糖的珍贵,想要?还给崔筠,后者摆摆手,说:“收着吧。”
说着,又看了眼?林春的一双儿女,说:“你把孩子教养得很好,有孝心。”
林春颇为自豪地挺直了腰板,说多亏了崔筠的优待和?庇护,让她?免受地痞无赖的骚扰,才能安心地抚养孩子。
崔筠问:“他们几?岁了?”
林春将两个孩子拉到?身前,说:“瓜儿八岁了,奀儿六岁。”
崔筠直接说:“我准备为工坊培养更多造纸和?印刷方面的人才,想选一些孩子去当学徒,从小培养。当学徒期间虽然没有工钱,但是吃穿不用发愁,如此,也算是为你减轻一些负担了,不知?你意下如何?”
林春微微一怔,很快就反应过来?。
她?脸上有欣喜,但也有忧愁。
崔筠知?道她?在?担忧什么,补充说明?:“学徒不会?入贱籍,学成后,可与我签订雇匠契,我雇其为我工坊的匠人,五载为期。哪怕他们日后不在?工坊里做事,也有了一技之长,不用担心他们未来?没有田地可耕种?就失去了生计。”
林春万分欣喜地答应了下来?。
不过奀儿太小了,又是女娃,林春认为还是留在?家?中跟她?学习织布、做女红为好,因此她?只?让瓜儿去当学徒。
崔筠自然不是只?从林春这里招学徒,她?面向的是所?有部曲。
那些家?里孩子多的部曲,就可以把年纪最合适的孩子送进工坊当学徒,以减轻家?中的负担。
这些学徒,年长的都优先安排去跟刘墩儿学刊刻,因为崔筠想把印刷的事业做大的话?,就必须多培养一些刻工。
从外?面招的刻工容易不受控制,所?以还不如她?从内部挑选孩子来?培养。
青溪借着汇报的时机询问:“娘子是准备让故林管着这些孩子吗?”
“你觉得不妥?”崔筠反问。
“不是不妥,而是故林也才只?是半大的小子,怕他管不好这些孩子。”
“那你觉得让谁管比较好?你吗?”
青溪悚然一惊,忙说:“娘子的安排自然有娘子的用意,是小的多嘴了。”
本来?内知?就是协助主子总管家?宅上下事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