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回古代搞刑侦: 43.杨庄惨案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回古代搞刑侦》 43.杨庄惨案(第1/3页)

    第29章

    入夜,惊风换上夜行衣,一路躲避晚间城内的巡逻队伍,成功来到内城总府衙后门。

    贺兰筠住所偏远,附近没什么人,惊风根据自己对府衙的了解,以及计划好的路线,找到自己标记的地点,成功翻墙而入。

    躲避开所有府内巡逻的人马,成功来到贺兰筠的住所。

    门外的窗户上和门上都贴着封条,唯一进入屋内的方法便是从房顶进入。

    好在贺兰筠院子里有一棵大树,可以让惊风从树上爬上房顶。

    站在房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府衙后院各处的情况。

    惊风固定好随身携带的绳子,在房顶套了个洞,从房顶进入贺兰筠屋内正堂。

    正堂旁边便是书房。

    屋内的东西乱七八糟,看来是有人搜寻过,惊风没抱太大的希望。

    毕竟若真的有什么东西,也不可能放在府衙的书房,那不是乖乖等着人搜。

    就着月色惊风四处翻找了一番,没在屋内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

    就在他要离开时,不小心将桌面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到了地上,惊风赶忙夺下捡起。

    当他捡起东西抬头时,发现桌子下面有一块木板边缘的缝隙与其他地板的缝隙有些不同。

    惊风用手敲了敲,是空心的,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木板撬了起来,下面放着一个木盒子。

    打开木盒,里面放着一封信,落款是青山。

    信上的内容是:见信如晤,谨望兄安,元宵佳节将至,吾离家数年,今见小儿河畔放灯,遥想年幼与兄长一同放灯祈福,欢声笑语仍在耳畔,转瞬却已两鬓斑白,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兄虽与吾天各一方数年未见,吾仍对兄十分挂念,盼兄嫂身体康健,人丁兴旺,长青在心。青山敬上。

    看完这封信,惊风有些懵,这封信并未有什么异常的地方,为什么贺兰筠要特地藏起来?

    但既然贺兰筠如此小心地将此信藏起来,说明这封信自然不是一封普通的书信。

    他将木盒放回原处,信件随身收藏,又将木板恢复原样,顺着绳子回到房顶,将瓦片恢复原状后,原路返回。

    依照林玉郎所说,贺兰筠的死必然有蹊跷,惊风想要打算明日先回金阳县与伯景郁报信,再入霖开州区去贺兰筠家中调查一番。

    他们落脚的客栈在门口挂了一面黄色的旗子,是用来给飓风和赤风传递信息用的。

    驿使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给巡查的队伍送信,隔日中午飓风和赤风便收到了信件,安排好一切后,立刻出发前往金阳县与伯景郁会合。

    惊风先他们出发半日。

    次日中午,惊风重返金阳县,伯景郁和庭渊不在城中,而是去城外的农田探查。

    城外农田旁有个小庄子名叫小杨庄,围绕着村庄周边几百亩田都是他们庄子上的,庄主姓杨。

    赶着收割田里的稻谷,庭渊和伯景郁从昨日到今日在周边查看,几乎每个庄子农田都雇用了大量外地人来帮他们收割稻谷,而这外来的农工有半数都是从西州来的。

    “这两日转了三个庄子,便有上百口西州人,这西州共有多少人?”

    庭渊感觉随处可见的都是西州的人。

    伯景郁:“西州人口共计有人口八千万,适合耕种的地方比较少,总计大约五千万亩。”

    庭渊:“那便是人均不足一亩地,怪不得大家都要背井离乡来他乡务工。”

    伯景郁道:“西州耕地面地不足,因此少有地主,根据西州上报的数据,他们年收粮食大约六千万石。”

    按照现在人均一年消耗两石粮食,六千万石的粮食最多够三千万人吃,剩余还有五千万人都没粮食吃。

    庭渊记得昨日伯景郁说过,朝廷每年会调粮前往西州,问道:“那你们每年往西州调多少粮?”

    伯景郁道:“大约要调一亿石,西州由于自然条件的问题,粮食都算公有的,每个村子统一耕种,粮食统一分配。”

    庭渊:“那岂不是没有什么盈余。”

    伯景郁点头。

    这也确实是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从女君开始至今一百七十多年,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完美解决西州粮食不足的办法。

    伯景郁道:“其实无论是西州,还是北州,南州,东州,他们的条件都不太好,每年都需要调粮食给他们。”

    庭渊问:“一年税收多少?”

    伯景郁:“税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普通农户上税,一部分是官田上税,西府由于天然条件好,可以产粮两季到三季,产三季粮的地多数都是官田,租给地主,三成上交官府,余下七成左右还要上税二成,农税加上官税一年税收大概是二十亿石,东府和北府两地加起来年税收三亿石,中州的年税收大约是二十三亿石粮食。”

    “还有部分田地是归当地的驻军所有,由农兵和犯人耕种,供驻军食用,盈余上交给兵部作统一调配。”

    听他这么说,庭渊算是明白了。

    之所以说西府的粮食要养活其他五个州,主要是靠官田上税的粮食调配给其他州,再加上老百姓上税。

    庭渊问:“胜国人口一共有多少?”

    伯景郁:“七亿多。”

    “那胜国一年产粮多少?”

    伯景郁道:“大概六十二亿石。”

    “那国库一年税收剩余能有多少?”

    伯景郁见他如此感兴趣,便展开给他解释了一下,“中州不需要国库拨粮,西州每年拨一亿石,北州和南州每年拨七千万石,东州拨一亿八千万石,京州拨粮一千七百万石,再加上各种灾害拨粮,一年大概是五亿石的粮食。官员从上到下一年俸禄总计一亿石左右,军队一年消耗加上年俸三千万石,不过军队有自己的田地耕种,拨粮主要是其他几个州,大约四百万,因此年余大概是十六亿石。”

    至此庭渊算是明白,为什么新君称帝后可以免税三年,胜国人均八石粮食,通常一个成年人一年也就吃一两半的粮食。

    “那如今国库还有多少粮食?”庭渊觉得这可能不是他这种普通人知晓的,也没抱太大的希望。

    伯景郁如实相告:“大概也就一年的税收。”

    所以今年的税收对于国库来说极其重要,国库急需今年的税收来充盈。

    去除中州百姓,单是日常人均消耗,一年便要去除十多亿石,若是遇到天灾人祸,十多亿石的粮食远远不够。

    西府风调雨顺几十年,才能够让国库如此丰盈,胜国人口七亿多,光是中州便有接近五亿的人口,其中西府人口便接近两亿五千万,若是西府遭遇自然危机,光是往西府调拨粮食赈灾,便是七亿石粮食,何况还有其他几州每年各种乱七八糟的灾害层出不穷,七亿多人口一年便要消耗二十亿石的粮食,至少要备足三年颗粒无收的情况下百姓仍然不会闹饥荒,国库至少要备足六十亿石的粮食,才能够应对一切危机。

    突然,庄内传出了一声尖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