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49章 船上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49章 船上(第1/3页)

    船只离开码头,很快热闹繁华的景象越行越远,只能依稀看见两岸的杨柳。

    赵云安刚开始坐船,还觉得新鲜不已,这样过了几日便无聊起来。

    永昌伯府准备的船只不小,可能活动的地方也极其有限。

    赵云安待了两日,在船舱里头看书觉得头疼,索性找来一根钓鱼竿,坐在船头看风景,吃点心,顺便钓鱼。

    船速不快,凉风徐徐,倒是真适合。

    就是太阳有些大。

    赵云安招呼道:“王三,帮我寻一把油纸伞支起来,挡一挡太阳。”

    之所以差使王三,而不是马贵,是因为马贵身体不争气,上了船就开始晕船,这会儿还在里头躺着休息。

    翠玉的丈夫王三是家生子,长着一张憨厚老实的脸,人却十分机灵。

    赵云安嫌太阳大,他很快便寻来一大块的油布,用几根绳子一根杆子一撑,便成了一个帐篷,倒是比油纸伞好用多了。

    船头的动静不小,在屋里头读书的赵云昇听见了,皱眉问道:“七弟又在闹什么?”

    知书忙回:“七少爷说在船舱里头看书头晕,要在船头钓鱼,又嫌弃太阳大,所以差下人搭一个棚子。”

    赵云昇打开窗往外看了一眼,果然瞧见那边热火朝天。

    “他这是去考试,还是游山玩水。”

    知书低声道:“七少爷年岁小,难得现在没有长辈看着,爱玩闹也是正常。”

    赵云昇有心想说他几句,但赵云安看着年纪小,其实是个滑不溜丢的,每次说教他自己反倒是憋了一肚子气。

    “这样舒服多了。”

    赵云安往帐篷底下一躺,随手往嘴巴里塞了一颗果子,身前架着钓鱼竿,看着快活似神仙。

    只可惜钓鱼竿每次一动,拉起来鱼饵都没了,鱼却不见踪影。

    王三笑道:“这大河里头的鱼狡猾的很,咱家的船走的又快,怕是很难上钩。”

    赵云安也不在意,笑着又串上了鱼饵:“没事,本来也是为了打发时间。”

    “这果子不错,够酸。”扔下鱼钩,赵云安指了指面前的那盘子果子。

    “你给马贵送几颗,难为他晕船厉害,这几日都没怎么吃得下饭。”

    王三应下了,用衣兜揣着其中一半酸果子往船舱走。

    仆从们原本都住下面的船舱,但马贵晕船严重,赵云安便让他跟自己住一间,免得在下头更晃得受不了。

    王三推开门进去,就听见马贵难受的□□声。

    “阿贵,好些没?”

    马贵艰难的爬起来,脸色惨白:“好多了,就是还晕。”

    王三一屁股坐在他床前,将酸果子递过去:“七少爷专程让我送过来的,你吃一口,酸果子能治晕船。”

    马贵拿过一个闻了闻就觉得酸,脑子倒是真的清明了一些,他咬了一口,酸的龇牙咧嘴。

    王三瞧着就笑:“你啊,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像七少爷这般宽容的主子可是难有,再不快些养好身体去伺候,被人抢了先怎么办?”

    “你是没瞧见,这几日那几个小子都伸长脖子往七少爷面前凑呢。”

    “王三哥,我心底也清楚着呢。”

    马贵笑道:“不提外头,就算在伯府里头,也不知道多少人羡慕我。”

    “哎,都怪我这身体不争气。”

    王三笑道:“可不得羡慕你,二夫人七少爷都是好说话的人,出手也大方,最难得是把咱们当人看。”

    “就说你这晕船一身味儿,七少爷也能忍着,实属难得。”

    说着这话,王三心底都酸溜溜的,要不是他年纪大几岁,也恨不得去给七少爷当书童。

    赵云安从日出钓鱼,一直到日落,鱼尾巴都没瞧见。

    等他收了鱼竿打算休息,赵云昇走出来,打趣道:“七弟,今日钓到了几条鱼?”

    “一条都没,倒是鱼饵喂了半桶。”赵云安坦然笑道。

    赵云昇忍不住,摆出哥哥的架势来:“院试在即,还需好好复习,不要整日想着玩闹,虚度光阴。”

    赵云安认真点头:“是,二哥我记住了。”

    赵云昇见他如此乖顺,倒是有些意外。

    赵云安又问:“二哥还有其他事情吗,没的话我回去吃饭休息啦。”

    说完摆了摆手,转身进屋去了。

    赵云昇不禁皱眉,果然等到第二天,照旧瞧见赵云安在油布棚子底下坐着。

    “七弟,不是说了好好复习,你怎么又在钓鱼。”

    赵云安便起身解释道:“二哥,不是我不想复习,实在是在船上看书头晕,左右就几日功夫,我想着索性不看了,到了云州再好好复习。”

    赵云昇拧眉:“强词夺理,哪有看书头晕的,就算头晕习惯了就好。”

    赵云安却摇头道:“那可不行,万一我头晕到生病了,那岂不是更加耽误功夫。”

    赵云昇还要教训几句,知书劝道:“少爷,七少爷想钓鱼就让他钓鱼,何必因为这个置气。”

    “算我多事。”

    只是回到船舱里,赵云昇看了一会儿书,自己也跟着眼晕起来,他心浮气躁的扔开书本,骂了一句:“凭什么我辛辛苦苦,他却悠哉悠哉的。”

    赵云安可不管二哥的小心思,既然看得头晕,他也不为难自己,该吃吃,该玩玩,反正船上几日的功夫,就算临阵磨枪也没用。

    马贵歇了三日便好多了,总算能走路不打漂。

    而赵家的大船,也慢慢靠近了云州的码头。

    赵云安都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到了?”

    王三解释道:“云州距离京城近,再者咱们的船也快,一路都顺风顺水的,这才特别快。”

    “往年若是不顺风,或者路上有风雨,总有耽搁,最慢的时候得走六七日。”

    赵云安一想也是,不禁感叹:“伯府有船,所以看着才方便,若是寻常学子,光是来回赶考就要许多花费。”

    不过转念一想,但凡需要回祖籍考试的,多是达官显贵子弟,不然以现在老百姓重土避迁的习惯,是很少会离开家乡的。

    王三笑着说:“听说考生可以去衙门要驿券,有了这个就能免费住在驿站里头。”

    马贵惊奇道:“还有这种好事儿。”

    赵云安解释道:“不是都有,只有上京赶考的时候才有。”

    那就至少得是举人,才有上进赶考的资格。

    “大魏律法规定,每个地方的布政使,都需给举人发放会试盘费银,各地略有出入,富裕的地方多一些,贫困的地方少一些,不过赴京赶考花销昂贵,大多都是不够的。”

    王三立刻赞叹道:“还是少爷您懂得多,倒是小的班门弄斧了。”

    赵云安知道他哄着自己,笑道:“不过是多看了几本闲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