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相国夫人: 第126章 一二三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秦相国夫人》 第126章 一二三(第1/2页)

    123

    转天上午,咸阳宫。

    吕不韦步入偏殿,看到秦王政与蒙毅在低声商议着什么。

    “王上。”吕不韦温声开口。

    “仲父来了。”

    嬴政转身颔首,而后关切出言:“仲父的妻父情况如何?”

    吕不韦永远拿捏得当的笑容难得隐去半分。

    平日里吕不韦总是觉得自己这位岳丈分外有福气:人没什么本事,但年轻时有挚友庇佑、年长后有女儿供养,人糊里糊涂一辈子,也算是顺风顺水。

    老爷子都过五旬了,除却鬓角白发之外,还是一副四十多岁的模样。

    可自打送别廉颇老将军后,赵梁就肉眼可见地衰老下去。

    他几乎就像是上一辈,一整个时代的象征。熟悉的面孔悉数离去后,赵梁也就没有什么继续存活下去的意义。

    在吕不韦看来,赵梁在这几个月内衰老的速度,比来秦之后十几年都快。

    他伫立在国君面前,酝酿许久后才给出回应:“若调养得当,运气够的话,大抵还能活些时日。”

    言下之意就是没多久了。

    嬴政一双凤眼闪了闪,面上没流露出任何情绪。

    “回头叫宫中疾医去看看,仲父看看需要什么补品、药材,尽管拿去。”嬴政挥了挥手,以示侍人记下。

    吕不韦连忙行礼:“不韦替维桢谢王王上。”

    嬴政摇头:“在邯郸时,夫人的父亲对寡人亦照顾有加。”

    而后少年国君继续问:“仲父在家好生照顾老人就是,今日有何要事?”

    吕不韦侧了侧头。

    他身后的魏盛二话不说,抽刀出鞘。

    锋利的金属发出铿锵声响,凛冽的寒光在宫殿室内折射出冷锐光芒。魏盛利落地将环首铁刀平方在双掌之间,恭敬地呈与秦王。

    “回王上。”魏盛开口:“钜子已将环首刀打造出。”

    “好刀!”

    嬴政一声感慨,却没接过兵器。他转头看向蒙毅:“蒙卿。”

    蒙毅当即向前接刀。

    攻下韩国之后,蒙毅就为嬴政调回到了身边。在外蒙恬领兵,在内蒙毅为近臣,足以可见国君对蒙氏的信任与重用。

    昔日的少年郎,如今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重臣了。

    他接过刀柄,凭空一挥,就体会出长刀与长剑的不同来。

    “单刃长刀更适合马上作战。”蒙毅开口:“夫人好思路!”

    “以此能破赵军么?”嬴政问。

    蒙毅一凛。

    这……谁敢下定论啊!

    秦国放言,若赵国不归还燕太子丹于燕国则要发兵支援。赵国不听,于是秦国派出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蒙恬带兵支援燕军,一路由王翦带兵直指赵国国都邯郸。

    赵王偃命李牧率军抵抗。

    不日之前,两军相碰,谁也不曾料到,竟然是秦国的军队占了下风!

    如今的秦国主要战力为骑兵,而赵国依旧是步兵。一支装备精良、占据绝对优势的骑兵军队,与赵国的步兵打得有来有回。

    “眼下秦军已入赵国境内,怕是晚了。”蒙毅委婉道:“若是出征之前就更换装备、训练完毕,许是胜算大一些。”

    可要造二十万人用的长刀,哪里这么容易的。

    秦国的征伐策略为速战,断然不可能为了更换兵卒武器而等那么一两年。

    “不过,纵使攻赵用不上,之后也是用得上的。”蒙毅又补充。

    “可惜。”

    嬴政不由得感慨,他眉心一拧,话题却从环首长刀转开:“寡人听闻在当今的赵国,李牧将军素有军神之称,今日也算是长见识了。可惜,他不能为秦国所用。”

    用不用长刀,并不一定能决定战局。

    但秦国无法速战灭赵的最大阻碍李牧,却是一定会添麻烦的。

    国君亲口夸敌人的将军,这叫武将出身的蒙毅多少有些心生愧疚。

    尤其他也是见过李牧的!

    年轻时大父将蒙毅送到邯郸为秦王政作护卫,他见到李牧时,所谓的“军神”还只是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刚打算投军的少年郎。

    当时的蒙毅还在想,他连功绩都没有,还不知道水平怎么样呢,怎就能换来维桢夫人盛情相邀入秦的待遇?

    结果现在看看……

    破匈奴、打燕国,抵挡秦国铁骑的步伐。

    一路过来,此人就未败过。李牧用兵如神,在蒙毅眼中,与什么都懂、无所不能的维桢夫人几乎差不多地位。

    “在邯郸时,感觉李牧将军很尊重维桢夫人。”蒙毅说:“夫人也算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也不是傻瓜,怎就非得留在赵国?难道赵王偃还能是什么明君不成,蒙毅不懂李牧将军为何会……”

    蒙毅犹疑片刻,见国君与相国都等他说完,才直接出言:“为何会如此愚忠。”

    吕不韦忍俊不禁地摇了摇头。

    他一张清隽面孔中,笑容又回来了。

    “李牧将军非为愚忠。”吕不韦好声好气地反驳:“他并非忠于赵王,而是赵国的平民百姓。”

    蒙毅身形一顿,恍然大悟。

    吕不韦:“这天底下的人,来去熙熙攘攘,投奔各国目的不过于名利二字。可若不为名利,秦国再强、赵国再弱,于李牧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他要的不是这些。”

    “有些人注定无法强求来。”吕不韦笑道:“王上、蒙卿何必挂念?我大秦的将军们也不是吃素的。”

    “寡人只是不明白。”

    嬴政接道:“李牧将军神勇,寡人心中敬佩。然秦军兵力、战力,皆在赵国之上,怎就碰上贫弱赵国,无法速战呢?”

    吕不韦莞尔。

    “不韦有一言。”他坦然开口:“只是臣不善用兵,一家之言罢了,王上可愿听一听?”

    “仲父请讲。”

    “不韦记得昔年维桢曾为王上讲过,为国君者,不怕臣子有所求,怕的是无所求。”吕不韦侃侃而道:“其实何止为国君?人与人、国与国亦是如此。无所求,便无所顾忌,因而没有软肋。”

    “仲父认为李牧将军就是无所求之人。”嬴政说。

    “其实也是有的。”

    吕不韦笑吟吟道:“只是他求的太大了,大到可以说是没有。”

    嬴政:“仲父请详谈。”

    吕不韦:“不韦斗胆思量,李牧将军求的是赵国百姓安康,不受他国侵扰。如此,秦军与赵军之间是有区别的。”

    “秦国以杀敌论功,上至将领、下至兵卒,既为家国而更为自己。而李牧的赵军不同,有这样子的头领,道义便站在李牧身边,民心所向,他胜也好、败也罢,道德义理都站在赵国的一旁。

    “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