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相国夫人: 第80章 零八十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秦相国夫人》 第80章 零八十(第1/3页)

    080

    公元前247年,秦王子楚病逝,号庄襄王,国丧一年。

    年仅十二岁的太子嬴政,在历经先王急病、太后掌权甚至欲图逼宫之事后,于吕不韦、赵维桢,以及蒙氏家族的协助下,力压反对派,有惊无险地完成了政权交替。

    两日后,秦廷之上。

    公卿臣子有序排列,待到一切准备妥当后,新的秦王才缓缓步入朝堂。

    十二岁的嬴政身着玄黑朝服,头戴冕旒,他走在前、太后赵姬走在后,平静地停在王座之前。

    坐下时,尚未抽条的嬴政还没王座后方的装饰高。

    位列前方的赵维桢一时间心中感慨万千。

    昔年那名随着母亲逃亡的小男孩,会拉着衣角喊“夫人教我”的小男孩,终究是成了王。

    冕旒遮住了嬴政年轻的面孔,但赵维桢仍然能察觉出他还算平静。

    她从不担忧嬴政的心理素质,在临危不乱这方面,嬴政做得比她都好。

    至于赵姬——

    如今应该叫赵太后了。新君年幼,赵姬不得不坐在昔日华阳太后的位置上。

    上朝之前,赵维桢反复提点了她好几天,告诉赵姬不用她在朝堂上出言,好好坐着当个吉祥物就行。

    赵维桢说完,估计女官子嬴又说了好几遍,今日的赵姬看上去略微不安,但总体绷住了国君生母应有的仪态。

    “先王新丧,朝中诸多事项急需解决。”

    虽然嬴政是第一天上朝,但他自觉延续了秦廷上的直接和简洁。年轻的国君一句废话都没有,直奔正题:“一来,蒙骜老将军伐周凯旋,理应嘉奖;二来,太后一党逼宫未遂,合该定下赏罚。”

    朝中顿时议论纷纷。

    十二岁的嬴政,实在是太年轻了。对于许多老臣来说,完全是孙辈的年纪。

    但在这之前,太子天资聪慧的名声就远扬在外,更遑论太后逼宫一事,他与之对峙毫不退缩、操作得当,不免让群臣高看了几分。

    名望是有用的。

    赵维桢心想。

    嬴政坐在王位上的情况,甚至比嬴子楚要好一些——他的背后没有楚臣支持。

    片刻过后,一名文官首先出列:“敢问王上可有判断?”

    “有。”

    王座上的嬴政面无表情:“先说赏。蒙骜老将军大破六国联军,按军功封爵论赏,不必多言。蒙武、蒙毅父子,太后逼宫,救驾及时,也应该赏。”

    文官闻言,继续道:“王上,相国、太傅亦有功劳。”

    嬴政点头:“先王薨前,为争取撰写诏书时间,太傅只身拦截太后一党与诸多兵卒,此乃大功。”

    少年人还没变声,他开口时,清脆的声线洪亮清晰,竟是不因年幼而减半分威严。

    “念及太傅在邯郸时,于寡人有救命、教导之恩;归秦之后,又推动农具改革,功绩累累。寡人以为太傅为秦做了很多,可秦却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嬴政说:“寡人欲赠太傅封邑作为酬谢,诸位觉得如何?”

    国君的话语极其平静,其中内容却犹如往热油中泼进沸水。

    秦廷立刻炸了锅。

    刚刚还是小声的议论,一时间扬了起来。

    王座上的嬴政不自觉地拧起眉头。

    往日见父王要佩戴冕旒,嬴政还觉得这东西又沉又遮视线。既不好看,还没用处,实在是麻烦。

    可真当坐在王位上,他才明白冕旒的用途。

    至少,这华而不实的礼器能够遮挡住嬴政显露出的不满神情。

    有什么好议论的?嬴政觉得,早在先昭王时,维桢夫人的功绩就足够换取一块封邑了。

    他曾经向太爷爷询问过此事,太爷爷并不生气,反而认真地为他分析了当时的局势。

    那时的秦廷楚系势力仍有影响,王室公卿亦不会轻易接受一名外臣封邑。

    何况,维桢夫人又是女子,直接封君入朝为官,乃开先例。但凡开先例的情况,总是会触及到其他人的利益,受到多方势力的阻挠。

    一个装饭的食器就这么大,太爷爷比喻道,多来一个人分饭,其他指着这食器活的人,总是不乐意的。

    所以,他与维桢夫人近乎默契地按下了封赏的事情,先把她请进朝堂。

    这样做确实有效。

    几年下来,维桢夫人有了更多的威望,也算是在咸阳站稳脚跟。只是父王没有寻觅到一个好机会。

    如今他即位之后,刚好有个现成的机会。

    嬴政自然要提出来。

    不止是为了维桢夫人,他心里很清楚。但凡有一人为秦立功而得不到回报,就会有第二人。

    女子封君,确无先例,说不得秦国做了,又要遭中原耻笑。他们会说果真虎狼之国,不讲礼法、不循规矩。

    但同样的,也会有更多人明白,士族出身的女子有才能便可封官加爵,那寒门男女也是一样。

    天下都看着呢,嬴政不能让打算为秦效忠的人寒心。

    当然了,嬴政也没觉得这很容易。

    果然如他所料,群臣熙熙攘攘,又是讨论着讨论着就吵了起来。

    “太傅确有大功,可是否值得开这个先例?”

    “这话末将不爱听,还要太傅再为秦做什么才能封君?”

    “先王封她为论议夫人,本就是因为太傅无所图谋。封君之后,这不就是有所图谋了么?”

    “你怎和阳泉君之流说一样的话,太傅不是驳斥过,难道你无所图谋?”

    嬴政可没先昭王那般耐心。

    他等了一会,见群臣没有停歇的意思,便淡淡出言:“寡人还没说完呢。”

    讨论的公卿纷纷一顿,选择闭嘴。

    秦昭襄王嬴稷,年纪一大把,在秦廷坐了五十多年,早就练就了老油条的性格。昭王的秦廷,吵就吵了,大家习以为常。

    但台上的新君,同样冷锐,却是还没养成那般容得秦廷吵如街口的耐心。

    “刚说的是赏。”

    嬴政面无表情:“接着是罚。按照秦律,太后、阳泉君一党,横闯国君寝宫,涉嫌谋逆,理当死刑。”

    群臣:“……”

    少年国君脆生生的话语落地,瞬息之内,死一般的寂静蔓延开来。

    吕不韦不假思索:“王上,太后不可杀!”

    他当即出列,义正言辞道:“眼下秦、楚二国,多年未生嫌隙。国君刚刚即位,朝政未稳,若是处死太后一党,楚国定会以此发难。”

    嬴政一哂:“秦国怕楚国打来不成?”

    吕不韦坚持观点:“秦国不怕打,但也不能白白挨打。”

    一国之相站出来,总算是招回了群臣吓飞的魂。

    刹那间,公卿臣工不约而同地把要不要封君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