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 8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 80-100(第2/24页)

府里,卖了他们还不够吃药的。”

    属官听笑了,保证道:“哪里会有这样的事,多得是人结实又腰细的,但凡是病弱的,一早就剔出去了。能站在这儿的,都是样样好的。”

    阿四听罢,勉强满意:“那就先这样吧,过两日我再出宫听听风闻。今日剩下的时辰,去端王府看望小姪女要紧。”

    端王府上,玉照上衙不在家,保母迎着阿四入内室见长寿。

    许是一家人的缘故,长寿的面容与阿四有两分神似,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坐在一处,竟也玩得高兴。

    阿四少待了一个时辰,算着时间回宫用膳休息。隔日,她往弘文馆点个到,和谢大学士说:“昨日定了人,今日我得去看看成果是不是像师傅说的那样,人人都以楚王府选出来的人为美。”

    谢大学士知阿四是没玩够,摆手随她去:“再许你一日,明日可不成了。”

    楚王府有分寸地将人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属官嘴角漏风,不小心地透露几分楚王择人的倾向。

    例如,楚王喜好有文采、能诗赋的美人,再例如楚王此次选中的美人全是腰肢纤细的美人……

    落选的美人各回各家后,腰上系着的缎带就是铁证,向所有见过的人宣称楚王奇特的爱好。鼎都民众似乎人人都知道了,楚王那见不得人的小癖好。

    礼部尚书陈宣送嫁安图县公未归,礼部暂时由楚王代为管理,上衙时,能面见楚王的官员,是个人都要规劝她收敛,可不能效仿楚灵王啊。

    官员们兢兢业业,就是为了能吃饱饭,要是顶头的上司和楚灵王一样要求下属们腰肢纤细,每天只吃一顿饭,那简直是夭寿的大事。

    姬赤华无辜得仿佛这个馊主意不是她提出的,对下属苦笑摇头:“昨日我与诸位同处一室,这事纯属无稽之谈呐。”

    看在彼此都是圣上妾臣,楚王顶破天也管不到她们的份儿上,饱受工作困扰的礼部官员纷纷收敛不信任的表情,勉力和“好细腰”的楚王维持和谐的上下关系。

    内里的谣言止于智者,宫外的传闻见风就长。

    不出三日,楚王府养的树多挂一根绳子,都被传成了楚王府的树必须束腰。

    第82章

    愈演愈烈的流言再次传回阿四的耳边, 已然演变成楚王对身边人严苛的腰围要求,传说楚王府的仆从,一天都只能吃一顿饭、勒出纤细的腰肢。

    借机谴责的人不在少数, 最可笑的是有不少鼎都的小郎开始节食束腰, 效仿楚王美人了。

    柳娘将这事当成一件趣事和阿四分享,听得阿四坐立不安, 心虚得眼神乱飞, “二姊那样宽厚的人, 对待下人也宽和。楚王府里的人都吃得可饱了。”

    除了要住进阁楼的小郎们, 阿四敢对天发誓,楚王府里上到飞过的鸟雀, 下到家养的猫咪, 全都能吃得肚圆, 再没人受亏待的。

    而且,风言风语恶劣到这等地步,当日楚王府中阿四的存在依旧不为外人所知, 可见楚王御下严谨。但这“楚王好细腰”一事,怎么就过不去了呢?

    阿四那日往楚王府的所作所为,柳娘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也并不拆穿她,只是笑道:“圣上向来不近男色, 太子也是如此,而今楚王稍微透露些意思难免就要受人指摘,四娘无需忧心。”

    阿四不明白的是:“为何楚王阿姊不分辩,任由外面不知缘故的人议论纷纷?”

    只要楚王开口, 阿四相信别人绝不会冒着风险继续胡言乱语了。

    柳娘说:“楚王不辩解,自然是有她的目的, 这件事的结果未必是糟糕的。从前是男人当道,那些男人好色,专门设下门槛分类女人,他们以己度人就会以为女人上位也注定好色,自然也会在其中耗费精力。熟不知女男生来不同,想法也就不同了。仔细想来,任由此事发展也并无太大坏处不是吗?”

    那又有什么好处呢?

    阿四不免想到内侍省新入宫的内臣们,虽都还是和阿四一般大的孩子,但他们已经似模似样地学起梳洗打扮、服侍技巧,而其她同龄的宫人都在宫教博士处尽心学习,以求上进。

    如此五年十载的,两拨人之间岂止云泥之别?

    阿四若有所思:“怪不得街上的人打扮也新奇了,人人都往腰间多束一条锦带,应该都是效仿楚王府中出去的小郎吧。”

    柳娘手指点在长案上铺平的宣纸上,提醒道:“谢大学士处还有文章要交,四娘可不能再拖了。不然,谢大学士怕不是要进内宫来催。”

    阿四此前写了一部分,算着日子每天添上几句话,只差收尾了。

    写文章最紧要就在于首尾,阿四还得找些实在的道理添上去,她说:“那我再去问问三姊吧,或者去掖庭逛一逛,回来时大概就能写完了。”

    剩下的字凑不出来不要紧,她完全可以找人帮着出主意嘛,姬宴平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个时间点过去,姬宴平肯定还在宫里待着。

    “好吧,记得要早些回来,今日炖了鱼汤。”柳娘坐下细读一遍阿四写成的短文,另取纸张写下批注,标明短文中的错漏,方便阿四事后修改。

    午后的日头西斜,满宫晕黄色,阿四坐在肩辇上一摇一晃的,不由自主地生出两分倦意。

    “这样的好天气,哪里能用来写文章,合该用来困觉才是。”

    阿四过了需要人陪坐的年纪,宫人就不再跟着上肩辇而是跟在下方走,垂珠总能第一时间接上阿四的话:“等到了掖庭,寻上一间空屋,四娘好生休息一会儿吧。”

    绣虎事先打前锋,往掖庭送消息,告知阿四来访的事。待阿四晃悠到掖庭,绣虎和姬宴平都在外头等候,绣虎等的是阿四,姬宴平候的是科举的友人。

    姬宴平的裴姓伴读来的快一步,两人凑到一处谈个不停。

    阿四轻盈地跳下肩辇,凑到念念有词的姬宴平身后听了一耳朵,从两人之间探进头插话:“又科举了?阿姊打听这个作甚?”

    年纪小,总觉得一年额外漫长,论起科举来也觉得是个稀罕事。随着一年的长度在阿四的经历里占的越少,她看待科举也越发平常起来。

    从前还觉得是件多么了不得的事,后来阿四发觉自己的一句话就能改变科举的结果,科举在她心中的光环彻底消散。

    “裴娘与我说了一个非常有胆识的人,名帖都送进我门下了,今日我去探一探人,若是说得过去,就往兵部去走动一二。”姬宴平向来不爱安静待在一处,对文人墨客也没好感,她能关注到的并非是文人心中的神圣科举,而是武举。

    武举自太上皇始创,由兵部主持,主要考校马上枪法。

    姬宴平看重的人,正是去年裴伴读在两浙道偶遇的人才陈文佳,凭借河东裴家的几分人情,将人送入鼎都暂住。姬宴平的意思是,只要这人对她的胃口,修书一封往兵部去,自然不愁她的武举名额。

    裴伴读则是觉得行事低调为上,陈文佳本为庶民,家里是农民,在这个注重门第的时代,未能探清陈文佳的本性之前,并不适合大肆宣扬。

    阿四将两人的话都听完,毫不犹豫地站在姬宴平的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