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华: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东京风华》 90-100(第8/20页)

了翻,撩起眼皮瞧他一眼:“确定都在此了?”

    陈县尉躬身道:“下官怎敢糊弄顾公事。”

    顾九便没再问,摆摆手,让陈县尉下去忙了。

    册子足足有一指宽的厚度,里面详细记录了失踪女子的身份信息,顾九看了近一个时辰,才将这些东西全部看完。

    她伸了个懒腰,阖上册子。

    楚安给她倒了杯水:“怎么样?可看出什么了?”

    顾九点头。

    册子里共记录了五十七名女子,上到六七十岁的老媪,下到牙牙学语的女婴,若撇开这两个极端,单论那些二三十岁的女子,只有二十五人。而这些人中又各有不同,在线索不足的情况下,实在难以判断其中的人是否与近三起失踪案有关联。

    但若笼统来看,失踪时间这点有些奇怪。

    “这二十五人中有些女子失踪的时间偏向集中,”顾九沉思片刻,慢声道,“建元五年秋季,共有七人失踪,建元六年秋季,共有五人失踪,建元七年秋季,共有五人失踪。剩余几人,则哪个月份失踪的都有。”

    楚安提醒道:“可今年西京失踪的年轻女子并不集中在秋季。”

    顾九看他:“那是今年。”

    楚安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顾九敛眸,半响,却忽然道:“高方清还没回来?”

    楚安看了眼外面已经暗下去的天色,琢磨道:“怎么查个秦郎中要费这么大半天的时间。”

    话音刚落,便见高方清撑伞从廊中进来,瞧着楚安,挑挑眉:“竟不想楚将军这般思念我,还没分别一日,便已开始念叨起来了。”

    楚安:“”

    怪他嘴欠。

    高方清见顾九眸色肃然,便没再逗楚安,说了正事道:“秦行知是十年前作为流民来到西京,一年之后,落户于当地,没多久便以高价买下他如今住的宅院,家中仅有一位母亲。”

    顾九道:“没了?”

    高方清耸耸肩。

    秦行知。

    认识至今,顾九首次知道他的名字。

    她不死心道:“那能不能查到他近些年的出行?比如什么时候远行过?又什么时候回来了?”

    高方清笑道:“咱们大宋户籍管理一向宽松,此些并未记录在册。”

    他顿了顿:“不过,每三年重新登记时,秦行知都在西京。”

    顾九垂下眸,看着书案上的册子。

    见此,高方清问:“你那边查到别的什么了?”

    顾九犹豫了会儿,便将适才失踪案的事情说了遍。

    高方清隐隐明白了过来:“你是怀疑绑走这些女子的人,有可能只在每年秋季时才会来西京?”

    顾九点头,微微皱眉:“但此事需得知道秦行知的行踪。”

    每三年重新登记户籍,时间开始于正月上旬,正好是春季。如果白羊没有说谎的话,那就意味着这十年里,秦行知并非一直与白羊在一起,而且每年都会回西京。

    既然如此,那有没有可能在其他时间里,秦行知也回来过?

    高方清如实道:“只怕有些难。”

    作者有话说:

    秦郎中有名字了

    第96章 神降于莘14

    “比死更可怕是生不如死。”

    话音落下, 高方清又道:“而且,就算那些女子多失踪于每年秋季,也不能百分百确定掳走她们的人一定与此有关, 凭此把失踪案落到秦行知身上,也太过于武断。”

    西京虽不是大宋京都, 但它毗邻汴京和又修有皇陵, 经济繁荣,其辖区百姓众多, 人口流动频繁,这其中尤其包括走南往北的商人们,若非特殊时期,官府对于百姓出行并不严加限制。所以,若是单凭顾九这番关于时间的推测,西京那些商人的嫌疑也很大。

    顾九心里也明白, 但眼下这种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有意外发生, 所以任何可能都不能放过。

    可怎么打探出秦行知在秋季三月里有无回到西京呢?直接问白羊应该行不通,秦行知好歹是他的恩人,只怕到时候他们一开口, 秦行知本人便知晓此事。

    那秦行知的邻居呢?

    顾九脑海里快速闪过什么,她让楚安向秦行知的街坊邻居旁敲侧击地打听打听。

    “尤其是院中种了石榴树的那家,”她道,“我今日瞧好些枝干探过院墙,伸到秦行知家中。秋天主人摘果时,也许会看到秦行知有没有在家。”

    楚安去打探消息后, 顾九也没闲着, 问起了秦行知购置住宅的事情。

    她道:“你说适才说的高价是指多少?”

    高方清伸出一根手指:“一千贯。”

    顾九吃惊。

    那所小院再普通不过, 卖三百贯已是高价,难不成它地底下埋了什么宝贝?要不然一般人谁会当这个冤大头。

    高方清继续道:“我觉得此事应是有些隐情,便揪着宅子往下查了下去。”

    这已是十年前的事情,查起来自然磕磕绊绊,所以他才耽搁至此。

    “我找来两人放于县衙的那份交易契书,查到宅子的原主是个年迈鳏夫,其膝下原有个充军的独子,后来犯了军法被处死了。

    顾九皱眉:“既然是独子,怎么还去充了军?”

    “因为当时是特殊情况,”高方清道,“先皇为了西征,颁布了增兵令。”

    顾九怔愣片刻。

    她没想到查着查着,竟然还能再次听到西征这件事。

    说到兵,顾九忽然想起了归娘在外参军的丈夫。

    还有那满身疤痕的弘敏和尚。

    她倏地起身,撑伞往外走,高方清大步追上:“你这是要去哪儿?”

    顾九头也不回:“巩县。”

    两人等到了地方,一柱香的时间,便有了结果。二十年前的西征将士们,归娘丈夫也在其中。

    县衙的主簿也在旁边,闻此,像是想到了什么,道:“顾公事若是想问此事,不若去找畿县的陈县尉。当年他也在其中,苗老三的儿子便在陈县尉手底下。”

    夜阑低垂,屋外雨势由大转小,高方清撑开伞正准备往外走,却见顾九调转脚步,沿着廊下往另一侧走。

    高方清问:“还不回去?”

    顾九道:“去趟殓尸房。”

    她脚步微顿,侧过身:“陈县尉来巩县见过弘敏和尚没?”

    “见过,”高方清走过去,“之前我初来西京查这四起命案时,便是他带的路。”

    顾九抿唇:“那陈县尉有没有说过他认识弘敏?”

    高方清摇头。

    顾九站在原地想了想,又转身往回走:“算了,还是先回去吧。”

    一切还是先等问过陈县尉再说。

    刚走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