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裁云为信》 90-100(第13/17页)
被纷纷扬扬的大雪掩了脸面——
后来的仗打得太顺利了,他对顺利的事情记忆不深。仔细想一想,印象最深的竟是雪地里那一片殷红,那是当时天底下最尊贵的人的鲜血,泼在他面前,像是给他的领军生涯加冕。
兵家冷酷,一家的辉煌总是用一家的鲜血洗出来的。
元延帝死前应当说了什么,但他不记得了。他一心想着京城,面无表情地替这位前周最后的帝王收了尸,挥师继续北进。
他的铁骑踏上京城的土地时,他没有急着进去,他收敛了自己的野心,在城外等候他的父亲,未来的大晋第一位帝王。
尹元鸿已经不年轻了,脸上生了皱纹,几十年来沉浮商海,快要过了能成就霸业的年龄。但终于在元延五年,他的小儿子给他打下了他肖想了半辈子的江山,从此江左布衣商人改头换面,君临天下!
他骑在一匹通身乌黑的马上,拍着尹济林的肩头,说好小子。尹元鸿的眼里,自己这小儿子确实是极为难得,生在一个商贾之家,却是天生的将才。在他身边,如今意气风发,往后可以替他好好镇守大晋的江山。大儿子虽然身体差些,但智谋过人、运筹帷幄,上可比诸葛孔明,是治世之才。
一文一武,这大晋的江山算是无忧了,他可高枕而眠。
于是,他高兴地对他说:“为父有你,此心甚慰。海儿骨子里弱,往后这大内,还得林儿多多帮衬才好。”
尹元鸿不曾注意到,他说这话的时候,尹济林眼里闪过了,跟他一样的神色。
尹济林把这话记在心里了。与他那多灾多病、只知坐而论道的兄长不同,他才是替父皇马上定乾坤的人。他不就是个嫡长子吗?病秧子一个,只要他死了,这江山总归是自己的。
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拱手于人?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瞒下东南的铜矿,毫不犹豫地豢养亲兵,只为等他兄长一朝归西,登了天子之堂去!
至于尹信,只是孩子一个罢了。到现在都还没被立为太孙,父皇或许就没在他身上放过心思。等太子死了,或许直接诏立他也说不定。
更何况尹信这一路南下,都有人替他看着。一切本都如他的如意算盘进行,只可惜落霞关让他露了马脚,只可惜他没能做一份完美的假账,只可惜他到底没拦住尹信查到那座铜矿——
他进行了补救,为了把自己摘出来,只能弃掉手中的棋子了。
布政使,吏部,户部,监察院,他安排妥当,准备让朱黔城替他背这个黑锅。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这皇侄的厉害,便授意底下,直接不留他性命。
只可惜他还是棋差一着,没料到尹济海知道了他动过东宫的鹰,没有料到尹信知道了他与严玉堂之间的联系。
这下他的密谋,彻底暴露在东宫眼前。
后来,请罪的密信一封封送到他手中:
“属下无能,未能取得小儿性命。”
……
最后八百里加急,明黄的圣旨,送到了燕地。
他撕信奉旨,当下有了决断。
*
三个月后,东宫。
宣旨的是皇帝身边的李公公,他是从东南跟出来的老人。原本在尹家旗下放不上台面的几个小铺子里跑账,没有什么大才,只是贵在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尹家进了京后,第一个受了宫刑,从此跟在皇帝身边,算得了另一种平步青云。
尹信大礼已毕,接过蚕丝玉轴,脸上的神情还是那么得体:“儿臣谢过陛下隆恩。”
李公公满脸堆笑,简直比殿上琉璃瓦还要灿烂:“奴婢恭贺殿下大喜。”
尹信起身,稍一点头,便有人递上玩意儿。李公公却是推辞一番,道:“钦天监那头,已经在挑日子了。陛下旨意,择日册封——左不过这两日。这赏钱,奴婢可有的是机会讨呢。”
他拱着手,退到阶下去,神色又是极为恭敬了。
尹信倒也不说话,只是微微颔首,道:“劳烦公公了。”
“殿下哪里话。”李公公窥视一眼,心领神会,“殿下日理万机,奴婢不敢叨扰。”
尹信点了点头,李公公便退下了。
他看着那乌压压的一片从东宫的偏门退出去,才回身看了看他的父亲。
尹济海脸上神色淡然,不提尹信手中那道圣旨,却说:“这李年跑账时,实在跑的不像样子。如今成了李公公,倒很得圣心,原是实在懂得分寸。”
才宣了旨时,满脸的笑,接着却不受赏钱,恭敬得很。他明白,这道圣旨不是宫里哪个娘娘得宠晋了位份这么简单,这道圣旨是立皇太孙,关系到国本的事情,关系到所有人的脑袋。
皇帝到底立了尹信做皇太孙,可东宫上下只有傻子才高兴。
这时机不对。
尹信注意到他父王眼底的几分寒意,于是把这玉轴好好捧在手里,对着父王一拜,却是无言。
三个月前,他在明军的护送下回到京城。带着南下一路收集的线索,光是私铸铜钱这一项就能让尹济林掉了脑袋,更何况联合父王在燕军内部取得的消息,燕王有谋反之心是板上钉钉的事,任是尹济林怎么抵赖,都没办法翻篇。
东宫立在这,不杀也得杀。
“你皇叔在燕地一人独大久了,以为开明一年的外放,只有他在东南得了好处。”尹济海那时对他说。他原本平静的眼里起了波澜,那是最大的杀气:“他忘了,到底是谁把边牧十族赶去吃风沙的。”
尹济海一人能当百万师的时候,也是这种眼神。
开明一年,大晋太子尹济海率兵万乘,亲镇燕地,胸中韬略无人能敌,谈笑间人头落地,血溅关山。
燕地是尹济海收回来的。尹济林不知道的是,如果一个人聪明到了极点,领兵打仗可以不需要强健的体魄。
尹济海在燕地的那些眼线,能活下来的,都已经扎下深深的根了。
他往常只是不想用,这一回不得不用了。
尹信一进京门,最重要的事就是原原本本的把事情讲给他皇爷爷听。那是一次密会,除了东宫,只有内阁几位重臣在场。
皇帝长久地沉默,原本打算召燕王回京问罪。诏书送出去,燕王昨日里刚到京,尹济海连他这弟弟的面都没见到,皇帝就在今天匆匆下旨,把尹信立为皇太孙。
不知道尹济林用了什么苦肉计,总之他能保住这条命了。
这次册封,只是对东宫的抚慰罢了。
但东宫怎可能满意?
皇太孙尹信松了手,玉轴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缓缓道:“父王把燕地收拾了干净给皇叔,皇叔却不领情。儿臣只好把京城收拾干净给父王了。”
作者有话说:
1.我来啦我来啦
2.写到这里厚黑学的感觉才出来。
3.最后一句话我挺爱的,反复朗诵哈哈哈哈
4.镇北骑军原型关宁铁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