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口: 62、62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天堂口》 62、62(第1/2页)

    ◎红烧牛腩面◎

    大年初四这天,汤父来省城接母女俩回瓯城走亲戚。除夕那会,他们回去住了两天,汤母发觉女儿似有心事,担忧她触景伤心,便收拾东西,开车回省城了。

    车上,汤父手握方向盘,瞥眼坐在后座的女儿,对副驾驶的妻子说:“你们一来一回的,也不嫌折腾。”

    汤母说:“那你别来接我们了。”转而想起什么,声音柔和对女儿说,“汤仪,奶奶做了你喜欢的糖醋鱼,他们也好久没见你了。”

    女孩出神地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没有吭声。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过年过年,一家人不团聚怎么叫过年?”

    汤母口吻冷淡呛他:“你这半年也没怎么来省城看我们娘俩,团聚没有厂子重要。”

    汤父皱紧眉,抹不下脸,不由厉声向女儿:“汤仪,你妈妈跟你说话呢,怎么不理人?这脾气到底谁惯的?”

    汤仪头靠着窗玻璃,深冬寂寥的景象在眼底闪过,忽然说:“妈妈,我们午饭回爷爷奶奶家吗?”

    “当然回去,前两天爷爷奶奶还打电话过来,惦记你想吃什么……”话没说完,包里手机震动,汤母接通电话,一些工作上的事,零零碎碎讲了好一会才挂断。

    高速公路上堵车,汤父格外心浮气躁,他瞟眼妻子,语气坚硬道:“大过年的,谁不要休息?以后这种电话都可以挂掉了。”

    汤母话里带刺:“我赚点钱不容易,比不上你这种大老板,要别人来巴结你。”

    “大过年的,能不吵架吗?我说你,一天到晚忙得不见人影,说是在省城照顾孩子,是吗?我看未必!还说我不来见你们,我忙得焦头烂额,你怎么就不能体谅我,还不来这边呆几天,工作这么重要?”汤父扯起嘴角,讽刺道,“还是以前好,简简单单的,呆在家照顾我们父女俩。”

    汤母生女儿时落下了腰疾的毛病,产后调理了很久,后来旧疾复发,这一年,恰巧汤仪准备中考,夫妻俩商量后,汤母辞职,开始全心全意照料这个家庭。她个性温和坚韧,以往和丈夫发生矛盾,都不希望当孩子的面吵。在做全职太太的这段时间里,丈夫的事业节节上升,也遇到不少困难,脾气越来越大,她起初还能忍受,可一味的忍让却没用。

    丈夫竟一气之下冲动到把女儿往魔窟里推。这让她对这个男人彻底失望,同时,也决定再走入职场。

    在全职前,汤母是一名会计师,在大企业里熬了几年,由于能力出色,在辞职前是公司的财务主管。来到省城后,汤母经熟人介绍,进入一家口碑不错的外资大企业,再度重操旧业。

    父亲工厂的生意订单红火,母亲再就业仍游刃有余。

    如今两人一吵架,双方都不遑多让,与从前相比,家庭中的氛围愈发微妙。

    汤仪进特训学校的事,是瞒着二老的。除夕夜,二老见到孙女,叹气着说念书太辛苦。眼睛里的情绪瞒不了人。

    今天回乡下,碰上老人在灶头前包馄饨,奶奶一见小孙女站在门口,嘴角扬起笑。

    汤仪洗干净手,上前帮忙,奶奶说:“笋肉馅的,还放了一点榨菜,这馅味道不错的。你最喜欢荠菜肉的,现在冬天,荠菜要到夏天才有,今年暑假记得回来,奶奶给你包荠菜肉馅的……”

    “奶奶包的馄饨都好吃。”

    老人闻言止不住笑意,眼角皱纹也加深几分。

    爷爷在灶后烧火,探身看了看小孙女,说:“寒假有没有去哪个同学家玩?”又提起,“前两天我去菜市场买菜,遇到老余家的孙子,才上四年级,寒假排得满满的补课,唉,现在这些孩子啊,真是不容易。”

    奶奶说:“现在哪比以前?学历重要,听说哪个名牌大学出来的,工资都高的。”

    爷爷感慨道:“也是,就业形势不好。现在当老师赚得也不错,退休了还能赚钱。知识改变命运啊。”

    讲到补课的话题,汤仪想到她起伏不定的数学,有点犹豫。

    汤母说:“你想补课的话,先问问身边的同学,哪里数学老师的口碑和水平好,还负责,再做决定。”

    汤仪听班里同学说过,教育机构的高中补课费用很高,一节四十五分钟,一次上两节课,每节课时费在两百到四百不等,一周一次课,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钱的事不用你操心。”汤母手上边包馄饨,边说,“你的任务就是学习。这些补课费用,妈妈完全能负担的。”

    爷爷想了想,说:“上次听谁说来着,汪老师在搞补课?他就是教数学的,都说他水平不错的,他也退休好几年了吧。”

    细究起来,汪家和汤家同源同宗,到这一代,老一辈私交仍不错,算是远房亲戚。

    爷爷去柜子里翻了好一会,找到一本手记的电话薄,指出汪家的座机号,对汤母说:“你们联系问问看,他们一家好像也在省城。”

    汤母试着打电话过去,无人接听,打了几次,电话那头始终没人。

    到第二天中午,电话终于接通了。汪老师的声音听上去疲惫沙哑,汤母先自报家门,说明来意,问哪天适合上门拜访一下。

    对方沉吟了会,给出一个时间。

    周末的午后,省城郊区的某小区楼下。

    老小区陈旧,墙体斑驳,露出里面灰白的水泥,楼道里阴凉如水,她们和一个下楼倒垃圾的妇人一起进入电梯,轿厢里不知哪处发出低低的隆隆声,脚下传来轻微的震动。

    “老问题了,电梯修过好几次了。”妇人见两人面生,好意解释说,“不过都没事。”

    到达八楼,两人站在门前,手上拎着满满两袋水果。

    汤母略微紧张,她伸手把发丝别到耳后,随后,抬手敲了三下门。

    不一会,便听见有脚步声在靠近。

    开门的是个戴眼镜的少年,看着两人,问:“你们来找汪老师的?”见女人点头,他转头朝屋里喊人。

    一位两鬓斑白的男人走过来,他扫了眼母女,慢慢打开防盗锁。汪老师年近六十,有轻微耳背,但身体结实,精神矍铄,说话也慢条斯理,思路清晰。

    汤母将手上水果放在玄关柜上,说:“今天来得也匆忙,没带什么别的。”

    汪如海摆摆手,推拒道:“这个就不用了,孩子的事归孩子的事。”

    汤仪看着大人们一番推来推去,最终,汪如海无奈地说:“你这么客气,弄得我不好意思了。”

    不免谈及汤家和汪家老辈的交情,前两年还在瓯城酒席上见面云云。

    汤仪无聊,视线不由望向里面,客厅里摆放两张桌子,一张大圆桌上坐着两个学生,低头伏案写卷子,另一张折叠小桌子旁坐着一个男生,男生好奇地朝他们扫了几眼,汪如海一记眼刀,男生立即低头做题。

    汤母拉过女儿,介绍说:“这是我女儿,汤仪,在三中念高一。您也知道的,现在高考竞争激烈,她呢数学有点忽上忽下的,好的时候也勉勉强强。您在附中教书的,水平肯定高,帮她看看数学问题出在哪……”

    汪如海笑着摇头,“孩子能有多大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