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23-30(第4/15页)
“快吃点,等会儿去书塾了。”乡下人原本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可书生们早上需要用脑,这是?刘大娘专门打听的?。
“谢谢婶子。”
宁颂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谢过刘大娘的?贴心,吃完了饭。
换上了崭新的?衣服,背着书包,宁淼、宁木与?刘大娘将他送到了门口。
“哥哥最棒!”
宁颂抿了抿嘴,想笑?,又?没笑?出来。
他不过是?去读书,又?不是?去干什?么大事?,需要这样鼓励吗?他又?不是?小孩子。
可是?,在身边人的?关心下,他的?心态好像也年轻十岁,重新蜕变成了一个少年人。
这种感觉真?的?不错。
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了宁颂来到私塾门口,仍然是?往日看门的?小童——郑墨等着他。
“师父说了,咱们这里有几个水平不同的?班,让你今日先随便听听课,后日要旬考,到时候根据成绩再分班。”
考试。
哪怕到了古代读书,仍然要考试。
“好。”
说话间,宁颂同郑墨一起?进门,找到郑秀才,补了正式的?入门礼,交了束脩。
从此之?后,他要将郑秀才改叫做“郑夫子”了。
拜完了师,郑墨带宁颂去教室。
“……你最近小心一点哈,可能会有人看你不顺眼?。”郑墨提醒。
“为什?么?”
郑墨纠结了片刻,还是?看在那?一顿好吃的?份儿上,对宁颂通风报信道:“你知道,咱们这地方小,收学生的?数量是?有限的?。”
“所以?”
“所以收了你,就没办法收别人啊。”
宁颂一秒钟弄清了郑墨口中的?逻辑,原来,一位学子的?弟弟也先拜郑夫子为师,郑夫子先前没答应,最近拒了。
对方认为是?他抢占了自己的?弟弟的?名额。
恰好,这位“学子”是?校霸一样的?人物。
“……咱们书塾名额控制得真?的?这么严格吗?”想了想,宁颂还是?忍不住问。
“不严格。”郑墨眨巴着眼?睛。
“只是?因为爹爹不想收他而已。”
太笨了,教不出来还浪费时间——可这话又?不能直说。
于是?无形中,宁颂就背了这个锅,称得上是?无妄之?灾。
“没事?,他们不会怎么你的?。”到了这个时候,郑墨反过来安慰。
“……那?我?真?是?谢谢你啊。”宁颂嘴角抽了抽。
正是?因为郑墨的?预告,宁颂在书舍门外听到了舍内的?嘲笑?声,也不觉得有什?么惊奇。
“笑?死,考了几次考不上童试,被人退养,现在还想七八个月考上秀才?”
“他以为他是?凌持之?啊!”
凌恒,字持之?。
宁颂心想,最近他听到这个名字的?频率是?不是?有点高?
第25章
一刻钟之后。
郑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眼前的场景。
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他看来, 爹爹不想收学生,将锅甩给宁颂,当然是他爹的不对。
而宁颂作为新来的书生, 初来乍到, 受了委屈也应该掂量掂量敌我的强弱, 闷头低调一段时间。
可谁来告诉他, 为什?么宁颂会这么会这样直接啊?
书舍的门打开着,舍内寂静无声, 宁颂提着自己的布包, 施施然走了进去。
他找了一个?空位置坐下。
郑墨看得头皮发麻。
就在这时候, 书舍内的学子反应了过来, 年纪大的一位骂了句脏话, 问道?:“你谁啊?”
莫名?其妙的。
“你不认识我吗?”宁颂淡然地说道?。
此时此刻, 郑墨隐约能够看到对方?额头上的问号。
对方?也正如他所想那般,沉默了片刻, 又骂了一句脏话:“你他|妈到底是?谁啊?”
凭什?么书舍里来莫名?其妙的人?
宁颂抬起头, 不抗不拒地迎上了对面的眸子。
“你们不是?刚才才在讨论我吗?”
“退养,考了几次考不过童试。”宁颂鹦鹉学舌,“他以为自己是?凌持之啊!”
闻言,对方?呆滞地看着宁颂, 过了许久, 对方?才爆出了今日的第三句脏话。
“……你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啊?”
宁颂耸肩, 没?有理会这个?年纪看上去比原身还大的“小朋友”。
郑墨在一旁围观了全程,整个?人尴尬到脚趾抠地。
如果不是?周围有人,他真想拉着宁颂问一问, 这到底在搞什?么东西!
或许是?因为当着旁人的面说坏话而被当场抓住有些尴尬,亦或者?是?宁颂的画风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直到郑夫子前来授课, 学堂上都无人来与宁颂搭话。
“那是?谁啊?”后来的、没?有经历过方?才那场景的学子好奇地问周围关系好的同窗。
“别问。”
于是?,这诡异的气氛就成功地持续到了正式开课。
“新同窗你们见了,废话就不多说了,开始上课吧。”郑夫子教?学风格突出一个?言简意赅。
“来,林甲二,把昨天学的东西背一遍。”
一个?叫做林甲二的普通学生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在郑夫子的凝视下,双腿打颤地背完了整个?课文。
“还是?不熟悉,回去再抄一遍,明日交上来。”
这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
林甲二松了一口气,轻松地坐了下来。
周围人见状,无不垂下头,默默地背诵,生怕被郑夫子抽到背课文。
因宁颂而凝滞的舍内气氛总算重新正常了起来。
一堂课结束,郑夫子检查了所有学子的背诵情况。借此,宁颂也大概了解了这些同窗们学习水平。
借用一个?“参差不齐”来讲,那真是?太过于保守。
事实上,整个?班级学生们的水平,从刚开始读《三百千》,到熟读《书》《经》都有,完全是?幼儿园与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可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在私塾里,虽然按照郑墨的说法,根据水平分成了不同的班次,但为了节省人力,一些课程非得一起上不可。
这是?对于人力成本与效率的妥协。
果然,抽查完了课文,郑夫子就分开点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