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难民穿到现代后: 第36章 第 36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古代难民穿到现代后》 第36章 第 36 章(第1/2页)

    养鸡大户本名叫毛大吉,后来去外地学技术,回来开养鸡场后,熟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毛大鸡。

    本地人一说养鸡大户就都知道是他,然后认识他但跟他不太熟的人就都叫他养鸡大户了。

    毛大吉自己也不在意这些,反而还觉得这样别人才能想起来跟他买鸡,宣传费都能省不少。

    没一会儿鸡圈里出来一个矮胖的男人,五官平平,但总体看起来却是一团和善:“邓嫂子来了?我刚刚在里面喂鸡。”

    邓大娘朗声道:“我给你带大客户来了。”

    说着拍拍云知的肩膀:“这小姑娘要买五十只鸡,养到春节。”

    毛大吉养鸡这么多年,人家一说用途是什么,他马上就明白人家想要怎样的鸡。

    “一下子买五十只?在咱们镇上确实是大客户了!跟我往那边走,半大的鸡在那头的鸡舍。”

    邓大娘带上云知跟在他身后:“一只鸡的价格还跟以前一样吧?你可得给这小姑娘挑好的,什么瘟鸡病鸡可不行。”

    “好说好说,我是啥人邓嫂子还不知道么?做生意以和为贵,从来不欺生的,更何况人是邓嫂子你带来,肯定给挑好的鸡。”

    毛大吉也没说大话,他挑鸡的时候确实挑的大小差不多,精神比较好的半大小鸡。

    前面全挑的母鸡,等挑得差不多就问:“要不要公鸡?”

    这个邓大娘决定不了,看向云知。

    云知想了想摇头:“我又不图它们给我孵小鸡,母鸡没有公鸡也能下蛋,只要母鸡就好。”

    毛大吉听到云知的话更高兴了,不要公鸡回去孵小鸡,说明这一批吃完或者卖完后,人家要养鸡的话,大概率还会来找自己买。

    这是个长期的生意。

    云知全程就说了那么一句话,接下来用价格她就答应,多花钱。

    毛大吉这里单层、双层、三层、四层的鸡笼都有,最大的鸡笼,最多可以装得下一百二十只鸡。

    双层最多能装四十几只,但装五十只鸡的话,勉强可以,就是可能会有点挤,三层最多能装九十只。

    云知只买五十只,毛大吉知道她要养走地鸡,就建议她买双层的鸡笼,毕竟鸡们白天要出去跑,只有晚上回鸡笼。

    现在天也冷了,晚上鸡们在鸡笼挤一挤也没什么,可能还比较暖和呢。

    云知考虑过后还是选择了三层的鸡笼,反正以后要养更多,这个笼子以后也是用得上的。

    而且她看毛大吉家鸡笼的尺寸,跟网上自己看好的鸡笼去掉顶的部分差不多。

    往后要是建鸡圈可以买网上那家鸡笼的去顶款式,用起来会比较一致。

    要是不建鸡圈的话,跟卖家说单买一个鸡笼的顶,回来自己给现在的鸡笼装上也不麻烦。

    云知的小三轮载不回那么多鸡和鸡笼。

    毛大吉要负责送货上门,云知开着小电驴在前面带路。

    路上看到有卖自编草席的摊子,邓大娘让云知停下来,然后跟毛大吉说让他先开到云知家。

    不等毛大吉问地址,她一说岔路口那边的青砖房,毛大吉立刻就知道云知家在哪里了。

    “原来是前段时间咱们镇的红人,我那段时间比较忙,要不然也想去她家林子里收点掉地上没人要的果子回来喂鸡。”

    云知就说:“现在去也行,当初他们收果子只收了大部分,有些当时太小,数量又太少,他们觉得不值得多花力气去收的,现在也长成了。

    我没精力去摘就一直没理,果子熟透后,掉在地上,你要的话,我带你在各个林子转一圈,应该也能捡到不少。”

    “那感情好,”毛大吉是真想收一点,偶尔给鸡换换口味,鸡高兴长得好,他多挣钱也高兴,“明天有空不?要不咱明天就上山看看?”

    “可以,再不走这路要堵住了,到我家再详细说。”

    “成。”毛大吉是明白人,知道去人家林子里捡果子肯定不是白捡的,多少得给点钱。

    云知把三轮车在卖草席的摊子边停下,邓大娘下车帮忙挑选。

    可能是上了年纪的人都觉得年轻人不会讲价、不会挑东西、容易被坑,邓大娘又把讲价的活给接过去了。

    最后人家卖十元一张的草席,她七元一张拿下,当然也有一次买的多的缘故。

    云知买了三张草席,一张盖在笼子上面,另外两张分别挂在笼子两侧挡风,笼子后面靠着围墙的墙壁,这样就不怕鸡被冻病了。

    她们买席子也没花费多少时间,回到云知家的时候,毛大吉正往下搬鸡笼。

    看到云知回来就问:“你这鸡笼打算放在哪里?我直接搬过去了。”

    “放后院葡萄架下面。”

    毛大吉以为她在家里后院种葡萄,没想到是在后院围墙外面的地里:“放外面不怕被人偷啊?”

    云知说:“不怕,我会装监控,而且我家小一小二也厉害着呢。”

    两只小狗听到云知提自己的名字,很应景地汪汪叫了几声。

    毛大吉看过去,觉得可稀罕:“还真挺聪明,这么小就能听得懂人话了!”

    “主要是教的方法用对了,你知道沈青山吧?我这两只小狗就是在他家领回来的,他的训狗方法可好用了。”

    “老沈的儿子啊?那确实很会训狗,他们家从他爷爷的爷爷辈儿起就爱养狗,老沈儿子考上大学还去学了兽医专业,算得上是家学渊源了。

    前几天我养鸡场有些鸡感冒了,找的也是他,用药比以前我自己用有效得多,听说还考上了编制,是个有本事的小伙子,要不是他,镇上的人都不知道学兽医还能当公务员呢!”

    说着话,鸡笼也搬到了葡萄地靠墙放着。

    五十只鸡用小竹笼按照十只鸡一笼分成五笼,毛大吉把鸡笼扛过去的时候,云知跟邓大娘就一人抬着一笼鸡跟着。

    三人又一起搬了一趟就搬完了。

    一个笼子加五十只鸡一共花了六百七十元。

    鸡第一天换地方,没熟悉环境和笼子,暂时不放出去让它们撒欢。

    毛大吉说:“过个三五天你再放出去,不出意外它们一到晚上就会自己回笼子休息了。”

    云知点头,然后两人开始商量明天上山捡果子的事。

    其实要商量的也不多,毛大吉是本地人,也知道那山林有点奇特之处。

    两人商量的主要是到时候云知能跟着他在上面多久,云知把自己每天空闲时间跟他说了,除开学习时间,其他时间和吃饭的时间,其他时候是可以一直跟着在山上转悠的。

    只是云知不帮忙捡,她得找药材,晕车丸的小生意不能停。

    目前卖出去六批晕车丸,赚了七千多。

    现在买云知晕车丸的人慢慢稳定下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新客也有,但是比较少,大多也是被熟客介绍来的,需要增加的数量也不多。

    不过现在也面临着药材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