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 25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 250-260(第32/37页)

。”

    狄仁杰沉默了一瞬,问道:“那要记下皇子被俘之事吗?”

    李清月笑了笑,“你说呢?”

    ……

    这自然是要写下来的。

    按照安定公主的说法,往后在道路修通后,经由此地走过的兵卒都会看到这块碑铭,无论是这些士卒还是统兵的将领都会看到其上所刻画的字样,以此为戒,绝不能再有任何的轻敌之举。

    但若要狄仁杰说的话,此物的存在,大概是要让后人永远记住李贤被俘之事了。

    这也实在不像是一位公主该当拍板做出的举动。

    可当狄仁杰目送着李清月统率兵马重新起行的时候,他发觉这列进军的队伍,可能并不仅仅是因为昨日在大唐疆土之上的好眠而显精神抖擞。

    还有另外一种该当被称为精神支柱的东西,正在这支队伍之中蔓延。

    这些士卒不会在意,安定公主打击李贤,到底是不是还有更进一步谋求地位的想法。他们只会觉得,无论是行动还是心态上,她都切实在将那些士卒的性命放在心上。

    只怕这碑铭刻字一事传出去,这些士卒还要再进一步叫好称快呢。

    狄仁杰有一瞬的怔愣,最终还是长叹了一口气。

    罢了,安定公主先前的有一句话是没说错的。

    有些事情没必要如此寻根究底去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就是了。

    ……

    但怎么说呢,他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做这件事,有些人却大概不行。

    这支折返长安的大军不需以驰援边境的方式行路,便大可以在冬日里缓缓推进,以减少沿途士卒的患病。

    秋日之前的收成,也足以让军队自途经的各州获得足够的补给,更为稳妥地陈兵过境。

    所以先一步抵达关中的,就是安定公主在折返并州后,重新发出的一份速递战报。

    她在漠北所做的种种后续安排,都写在了这封军报之中,经由信使送到了李治的面前。

    而此时在李治跟前还有另外的一份文书。

    不是每逢年末都要送抵长安的朝集使奏报——那些都和前两年一般,送到天后跟前去了。

    而是一封改元的诏令。

    对李治来说,咸亨这个年号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它都不只是没能达成诸事亨达的目标,根本就是在克他!

    咸亨元年,大唐境内各地的天灾还在持续着总章年间的情况,甚至出现了大贺氏部落叛乱的情况,也因英国公李勣的过世,让李治再失去了一方股肱助力。

    咸亨二年吐蕃举兵,虽然因他还有安定这个好女儿将其击退,甚至将吐蕃逼入卫藏四如之地,但这份赫赫战功却显然没给他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反而是让安定手中的军权再进一步攀升。

    而在咸亨二年的年末,咸亨三年的年初,他先是下诏废黜了李弘的太子之位,又彻底失去了这个儿子。

    现在,又是咸亨三年的征讨北方战事落下帷幕。

    明明大唐才是胜利的一方,李治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在此战之后,无论是从正统诏令的角度,还是从身体条件上来说,李贤都再不可能成为大唐的太子。

    安定却与李贤形成了格外鲜明的对比,以堪称势如破竹的速度击溃了屯扎在边境的突厥兵马。自辽东发兵的安定部下,也成功赶在高侃大军被攻破之前抵达了前线,临阵斩杀了多滥葛部的首领。

    多可笑啊。若是让外人看来,他这位大唐的君王该当感到满意了。

    是他给出了镇国安定公主的封号,也由安定回出了一个当得起“镇国”二字的答卷,说她的存在是在力挽狂澜也毫不为过。

    可这诸事皆亨的,分明不是他,而是安定……和天后。

    这咸亨三年年初的制举取士和珠英学士的考核,为大唐各地增添了不少新的官员,到了年末之时,也已陆续传回了不少好消息。

    比如前去碎叶水建城的刘旋和郭元振,在建城之前还和大食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摩擦,被二人统领自安西都护借调来的兵马给击退了回去。

    再比如被派遣前往江南督办水利要务的几人,也将今年的督建水渠、改善湖田布局之事条理清晰地奏报到了中央。

    这些功劳,理当因她们乃是天后门生、或是天后直属的珠英学士,而归功于天后陛下,而不是他这位天皇。

    李治既觉这是被一步步推动的时势所趋,又不得不将自己仅存的希望寄托在……玄学之上。

    他要改换一个年号。

    这个被他决定下来的年号,叫做上元。

    上元是个很特别的节日。它是道教传统之中,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的诞辰。

    对于尊奉道教为国教,将老子李耳认为祖宗的大唐来说,当然是个再吉利不过的节日。

    若是将其作为年号,也理所应当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气运的转机。

    至于这到底是不是一种示弱之举,就实在不好说了。

    李治没法不做出这等近乎求神的行动,谁让前几日他刚打算和天后商议立周王为太子,就收到了他病倒的消息。

    在这一刻,明明朝堂之上都在恭贺于他北疆得以平定,他却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要孤立无援。

    而现在这封送到他面前的军报,更是以一种在他眼前跳动的模糊字迹,彰显着一派峥嵘锋利的气势,直刺得人眼睛生疼。

    若非李治自恃自己还有几分冷静,就该当直接将这封文书给丢出去。

    也还没等他做出这个举动,就已先有一只手,将它从他的手中抽了出来。

    武媚娘扫了一圈文书之上的字样,顿时明白了李治这极力压制着的憋屈到底从何而来。“陛下觉得这上头建议的官职委任有问题?”

    李治没吭声。

    但他压低的眉头无疑是将他的态度给传递清楚了。

    有问题,问题大了去了!

    他还从没见过,得胜归来的将领除了告知战绩之外,居然还将对于打下来的地盘由哪位将领负责坐镇,又由哪位官员负责统筹政务,都给全部安排下来的。

    仿佛这片地方随着她的出兵,已经被彻底划进了她的地盘。现在的暂代职权,都已是按照将来如何所设置的,唯独缺的,就是他的一道诏令而已。

    这像什么话!

    他父亲当年干过这种事吗?

    他刚想到这里,就听武媚娘接道:“陛下不必哑口无言,要我说安定这信中还给您留了一点情面。”

    李治脸色一僵:“……她给我留什么情面了?”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安定话中训斥的是李贤的表现,还不是在暗指他当时就不该派遣李贤出战。

    她将惩戒李贤的举动放在了所有人的目光之下,又如何不是在将李唐皇室的脸面,或者说是他李治的脸面当众往地上踩。

    武媚娘轻笑了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