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 164-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 164-170(第6/22页)

公主相差太远”的时候,李清月端着一派商谈正事的面容建议道:“既然如此,何不让他来辽东磨砺一二?”

    “……啊?”

    英国公李勣正讶异于安定公主居然会回出这样一句,就听她格外有理有据地说道:

    “不经历一番实战始终还是纸上谈兵,以英国公本事,想必也更希望子嗣成长为朝廷栋梁。”

    “这是自然。”李勣自己是跟随先帝打天下走到的如今这一步,打心眼里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只能靠着祖辈名望度日,起码也得有着立足于朝堂的真本事。

    所以也难怪他的长子李震年已四十五岁,也才做到泽州刺史的位置,又因为外放做官的缘故并不在此地。

    李清月笑了笑,继续分析道:“西域那头有吐蕃蠢蠢欲动,与吐谷浑屡屡交战,甚至将手伸到了西域都护境内,今年的龟兹反叛还是出自他们的挑唆,那么谁知道之后会不会做出什么其他举动。这足以见得,吐蕃兵马犹如狡狼,不是易于相与之辈。”

    “若只如此也便罢了,偏偏那头的各方势力林立还当真复杂,就连被阿耶外放到西域的那位清河崔氏子弟,到如今还有些水土不服。”

    “若我未曾记错的话,铁勒九姓在郕国公的努力下重归于大唐,但还有残部外逃。西突厥内部继往绝可汗的叛乱虽已被平定,但阿史那弥射的威严不足以震慑诸部,各处动乱不少,还大多执掌有地势之利。这么一算的话,确实是更适合由老将带兵清查弊病。”

    “相比之下,辽东就更适合新人得多了。至多就是倭国有从旁觊觎之心,北边的靺鞨为图生存时而南下。可相比我方戍防,这两方的实力都还远不够看,只需定期袭扰,剪除祸患而已。”

    “您看,我方的出兵演武,就像……”李清月指了指道旁的灌木,“就像是修剪新芽一般。”

    “好一个修剪新芽!”英国公朗声一笑,“我喜欢小将军的这个比喻!”

    他又看了眼自己的长孙,越发觉得他和公主的气势也差了太多,当即接道:“那么倘若小将军不觉得多带个人往边地麻烦的话,元月旬假结束,我便向陛下提请此事!”

    李清月答道:“英国公说笑了。这有什么麻烦的。”

    把脑子不好使的纨绔子弟送去辽东改造,在李清月看来大有可为。

    奈何李旭轮的年纪太小,不适合这么早就参与进来。

    但,今年二十七岁的李敬业可不能算是个孩子了,肯定是能扛住这等磨砺的!

    总得先拿出个改造的标杆,往后才好继续扩展队伍啊……

    李勣浑然不觉李清月背后的算盘,只觉安定公主果然是个可靠之人:“好,就这么说定了!”

    ……

    不知为何,李敬业忽然感觉后背一凉。

    第166章

    明明祖父是抱着让他成才的想法, 才接受了安定公主的建议,又明明安定公主也是因为和祖父交好、理性分析了一番东西局势,才有了这样的一条建议——

    李敬业就是觉得, 他现在的处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微妙。

    但说句实话,若能在辽东立下战功,谁愿意在祖上有军功荫蔽子孙的情况下, 只在那司驭寺,也就是太仆寺任职呢?

    要这样算的话, 暂时只有小规模作战的辽东,确实是他上手军务的最好地方。

    可他这种心头打鼓的直觉示警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李敬业还没从中想出个所以然来, 就忽听一阵礼乐齐鸣, 打断了他的思绪。

    安定公主也已快速将探寻的目光从他的身上收了回去,将视线转向了那晨光笼罩的含元殿。

    朝会要开始了。

    再有多少闲话,都得等到之后再说。

    含元殿在前, 一时之间各处的嘈杂声响都消失在了乐声中。

    此地刚刚建成不久的时候,荣国夫人看到的还是沉寂之中的朝会正殿, 尚且已觉此地浩然威严至极。

    那么今日李清月所见,便是为朝臣所簇拥的金鳞殿阙, 在愈发齐整嘹亮的太和之音中,显示出其正处王朝鼎盛之地的辉煌。

    李敬业早已闭嘴垂眸,老实地跟在了英国公李勣的后方。

    李清月则是与苏定方打了个招呼,站定在了翔鸾、栖凤二阙之间的候场之地。

    “众臣入殿——”

    礼官高呼声中,李清月深吸了一口气, 跟上了前方诸人的脚步。

    在顺着台壁之下龙尾道登临而上的时候, 她的目光有一瞬落在了殿上屋檐的瓦当上。

    晨晖镀在瓦当边缘的金光, 连带着屋顶上特制绿釉琉璃瓦的反光,混合成了一种金绿红交汇的绚丽色彩, 让人有些看不太清楚瓦当之上的图样。

    反倒是近前,陆续入殿的朝臣身上所穿朝服颜色,在视线中很是清晰。

    倘若有人能自两方子母阙楼之上朝着龙尾道上看去,便应当能瞧见一片紫朱绿青之色,像是一串流动的色彩有秩序地踏入含元殿中,而后一个个在殿中归属到自己应该站定的位置上。

    帝后与礼官早已到了。

    礼乐队伍之中的一部分也已身在殿中。

    或许是因为含元殿面积庞大的缘故,当这上千人陆续入殿后,提前摆有仪仗与宝器的大殿都还并未让人感到有多拥挤。

    但即便如此,这人头攒动的景象在前,也已将殿中仅剩的冬日清寒之气都给驱逐了出去。

    在乐声鼓声行将结束的响动里,列席之人甚至能感觉到一阵有幸置身此间的沸腾热血。

    也包括李清月。

    不过说不定更让她生出这等心绪的,是她抬眸朝着李治和武媚娘所在的方向望去,正见阿娘也正在朝着她的位置看来,越过这众多的人群,清楚地锁定住了她的位置。

    在看到女儿的一瞬间,她甚至在唇角多了几分笑意。

    身着帝王十二旒冠冕与衮服的李治,和身着皇后朝服的武媚娘,显然是今日当之无愧的主角。

    可若要武媚娘说,阿菟又何尝不是今日列席之人中最为特别的一个。

    外朝的大朝会,除却皇后被准允出席之外,哪怕是一品国夫人、长公主,也都像是与此地存有一份难以逾越的隔阂,并不被允许前来此地。

    但在今日,终于出现了一个破例。

    在李清月仰头看来的时候谁都能看得出,无论是身形还是容貌她都还是一团孩气,但以武媚娘所见,她站在这里,并没有让人感觉到什么违和感。

    在她前列的苏定方、李勣,在她后方的薛仁贵等将领,绝无一个觉得她不该出现在这里。

    当她并不是以皇亲国戚之中的特例,而是以一位成功将领的身份来此的时候,战功就是她最好的准入门票,也和她周围的将领形成了气质相合的一个整体。

    武媚娘甚至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

    礼部尚书李博乂奏表诸番贡献,又由各方使臣继续朝着陛下道贺的时候,身在长安的高丽王高宝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