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200-210(第19/22页)

世民瓮声瓮气道:“我知道,但还是很生气。我决定了,等始毕可汗死后,我要给他一个恶谥!”

    长孙康宁忍俊不禁:“好,我支持你!”

    说到谥号,李世民又忍不住唠叨起来:“唉,阿玄的谥号究竟选什么好?观音婢,你快帮……啊,你别跑啊!”

    长孙康宁捂着耳朵朝着帐篷外狂奔:“我不听我不听,好烦啊!等你回京去找三郎君商量去!我要去找宇文姊姊玩了。”

    李世民伸出手,长孙康宁的衣袂从他的手指间滑过,没抓住。

    他气得直跳脚:“观音婢居然嫌我烦!她居然嫌我烦!可恶,你怎么能嫌我烦!”

    李世民对着长孙康宁的背影大喊。

    长孙康宁捂着耳朵都听到了李世民的抱怨,大声回应:“可你就是烦!离给三郎君定谥号还有几十年呢,现在唠叨什么?烦烦烦!啊,宇文姊姊,快救我!”

    正骑马遛弯的宇文珠叹了口气,拉住长孙康宁的手一提,二女骑着小马滴答滴答跑了,留下李世民一个人跳着脚无能狂怒。

    他抓着路过的长孙无忌怒吼:“你妹妹居然说我烦!”

    长孙无忌:“……”你烦不烦你自己不知道?

    颉利可汗呢?怎么还没出兵?你召集了那么多兵马就只知道躲吗!

    你再不来,李二这混账东西都要闲得给我定谥号了!

    被念叨的颉利可汗也很烦。

    怎么说来着,李世民都欺负到家门口了,于情于理他都该回应一下。但颉利可汗又不是蠢货,他两位已经归于李世民麾下的兄长用亲身经验告诉他,可能有取错的名字,但没有叫错的诨号,李世民是真的“战无不胜”。

    突厥本就一直有人不服自己,始毕可汗一回来,自己麾下人心就不稳了。这种前提下,他去迎战李世民,难道是给李世民刷一个“第二次生擒突厥可汗”的名声吗?

    如果小可汗也是可汗,那就是第三次了!

    打是不可能打的,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很清楚,现在突厥也远远没有在兄长始毕可汗麾下强大,而李世民可不是隋炀帝杨广。

    但按兵不动,他在突厥的影响力也会持续下降,再不出兵,这突厥可汗也当不下去了。

    “好烦啊。”壮硕的颉利可汗在独自一人时,常常抱头哀叹。

    他甚至生出了“当初被俘虏的是我,现在当突厥可汗的是二哥就好了,让二哥去烦恼,我去给二哥添乱”的荒唐念头。

    正当颉利可汗烦恼的时候,有探子回报,大唐的军旗已经在视线范围内了!

    可汗,我们是跑是打!你赶紧说句准话啊!

    颉利可汗懵了。

    啊?我还没去找李世民,李世民却找到我了?!

    李世民远远看到连突厥的万人骑兵都遮掩不住的超级宏伟突厥牙帐,也很惊讶。

    叶护传来的情报至少迟了半个月,他还以为颉利可汗已经拔营离开,留在原地的只是殿后的军队。

    此次突袭,他只是给一直没能得到太大胜果的“草原联军”一场较大的胜利,稍稍激励一下被颉利可汗避战避得窝火的士气。

    颉利可汗怎么半个月还没拔营啊?他在原地等什么?以逸待劳等我出现吗?

    裴行俨也看到了突厥牙帐,赶紧道:“主公!不可轻易冒进!恐防有诈!”

    李世民突然脚一缩,居然踩在马鞍上站了起来。

    裴行俨:“???”

    长孙无忌想尖叫,又怕惊扰了李世民的马。

    李世民双脚一滑,坐回了马鞍上。

    他轻松地笑道:“敌军松散,应当没有诈,只是颉利可汗这厮犯懒了没挪窝。擂鼓!全军将士听令!准备迎敌!秦叔宝……”

    被点名的秦叔宝秦琼,还没听完李世民的命令,就带着自己管辖的两百玄甲兵闷头向前冲锋,把他的主公远远甩在了身后。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真心急。我这次又不跟着去当先锋。颉利可汗的军中的马都还拴着,随随便便都能冲散,不需要我亲自指挥。”

    现在军中最了解李世民的长孙无忌无奈道:“你真不想去,就不会解释这么多。”

    “行吧。”

    李世民策马回转,登上放着战鼓的战车。

    “这次我不当先锋了,我为诸位将士擂鼓助威!”

    “待秦叔宝冲入敌营后,宗罗睺、薛绍玄、罗士信各率一队玄甲军,接替冲锋!”

    “是!”

    “裴守敬率领步卒,以方阵出击!”

    “末将领命!”

    “长孙辅机,带一支轻骑兵绕后,自寻战机!有信心吗?”

    “没问题。”

    李世民笑道:“那么诸君……”

    他双手一挥,鼓槌狠狠砸在鼓面上。

    “请战!”

    包括被编入队列中的突厥、回纥壮士在内的所有将士,都高举武器,双目怒张。

    “杀!!!!!”——

    二更合一,欠账-1,目前欠账4.5章。恢复日六了,争取过年前还完欠账,过个无债一身轻的好年!

    碎碎念:

    关于新旧唐书中关于初唐大疫的记载,唐太宗时期有明确的遣医送药,并详尽描述了地方医学和太医支援的制度。

    贞观年间的疫情频发,但都控制在了一个州,或者相邻的两个州,即使多点开花,也没有连成片。

    我们很熟悉疫情了,这种现象就是疫情在发生早期就被控制住的标志。

    但唐太宗死后,所有疫情的记载都是死伤惨重之后掩埋尸体,几乎很少遣医送药的记录。

    比如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天帝天后二圣执政的第八年,《旧唐书》记载当年疫情,“民多疫疠,死者枕藉于路”,“饥馁相仍,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对此二圣的应对措施是,“诏所在官司埋瘗”。

    这对小夫妻都是难得的有能之君了,其应对从皇帝出发也不算错,只是目无下尘才是皇帝标配而已。

    所以李世民的“防疫制度”是空想,人亡政息是没办法的事,倒不是李玄霸发疯,他只是实话实说,然后见不得房乔和杜如晦心情好而已。

    第210章 看不懂的李世民

    又是一场在长途突袭后没有休整, 也大破敌军。

    李世民说不出手,就真的将所有功劳都让给了将士们。

    他一直站在战车上,为全军将士擂鼓。

    战场上厮杀的声音很响亮, 李世民的鼓声淹没在战场的喧嚣中。但每一位将士耳畔好似都有如雷的战鼓声一直相伴左右, 压过了战场所有的声音。

    特别是大唐的将士, 特别是李世民麾下的玄甲军。

    他们都很清楚,如果这场能获得大胜,在主公登基之前, 大唐的边患就已经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