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年少: 10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承平年少》 100-120(第8/27页)

住了他的喉头。

    他丝毫不以为忤,笑着问:“怎么,你要谋害亲夫?”

    他的喉头因为说话而轻颤着,宝珠很迷恋这种感觉,指腹的力道加重了些,人则凑到他跟前,悄声道:“是弑君…”

    话音未落,只听“啪”的一声,刚刚还耀武扬威的人便红透了脸,慌里慌张地左瞧瞧、右看看,确定周遭无人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又回过头恼羞成怒地推了皇帝一下:“这是在院子里呢!”

    皇帝一脸的得意洋洋:他还治不了她?慢悠悠地对她做了个口型:色厉内荏。

    宝珠剜他一眼:“您色令智昏!”

    皇帝点点头,欣然承认。

    罢了罢了,宝珠甘拜下风,只好把自己的交椅挪远了些,继续推起了摇车。

    自己怀孕时的作息果然是随了元子,小家伙如今也是五更一睁眼,必要闹腾到午后才消停。

    她低着头,看着孩子恬静的睡颜,喃喃道:“国公府的日子,大概会是我最自在逍遥的一段了吧。”

    “不会的。”皇帝探过身来,握住了她的手:“我在一日,必保你喜乐无虞——若我不在了,在天…”

    宝珠赶忙捂住他的嘴,说:“卑湿之地多瘴气,军士们可要提早防备。”

    皇帝不知她又怎么绕回这上头的,倒也不随口敷衍:“南方所谓瘴气,涵盖甚广,大致都与虫蚁暑湿有关。将士们出发前,均以艾柱在特定的穴位上灸出瘢痕,便可以防治①;随军的药材中亦有金鸡纳霜等物,无须过于担忧。”

    但愿如此吧。宝珠只恨前世自己不清楚军中时疫究竟是哪一种,难以未雨绸缪,让御医此刻便研制出对症的药剂。

    她是真的不愿意皇帝亲征,可她知道,如有必要,她拦不住皇帝,也不该拦着他。

    大军才刚出发,便是假托梦中预见之说,也实在有扰乱军心的嫌疑。

    毕竟皇帝亲征后,最终还是大获全胜而返的。

    她极力说服皇帝推迟封后大典,图的就是将来能够急流勇退——最好她用不上这条退路。

    她不再说什么,低头一心一意地推着摇车,元子不知正做什么梦,“咯”地笑了一声。

    宝珠便跟着露出一点浅笑来,可皇帝仍觉得她心事重重,便说:“你有日子没有出门了,明儿咱们去逛逛吧!”

    “明日要带元子进宫见太后娘娘,怕是来不及逛。”宝珠见皇帝踟蹰,道:“答应过的事,不好随意失约。”

    皇帝握了握她的肩膀,盼着她能宽心些:“万事有我在。”

    宝珠坦然望着他一笑,表示并不介怀。

    盖因太后深恶痛绝的,并不是她,而是任何霸揽了皇帝恩宠的人,这一点暂且无法改变,她不奢求靠元子打破彼此之间的僵局,但也不希望因为这个孩子,使得他们母子越行越远。

    单是让孩子去向他的亲祖母请个安,在她而言不算为难。

    与宝珠记忆中的样子不同,太后的气势显著地温和下来了——至少在元子面前,她只是个慈爱的祖母。

    “像宝珠小时候。”她爱不释手地逗着这稚嫩幼小的团子,连抬眼端详宝珠的时候,目光里都是和蔼的,“儿子肖娘,是有福气的长相。”

    宝珠抿嘴笑着,记得打从自己出宫嫁人起,太后就不唤她的名字了,只以“夫人”相称,一开始是为了抬举,后来便成了生分。

    想想真是唏嘘。

    皇帝接话道:“满了月确实长得体面多了,才生下来的时候皱巴巴的,红一块白一块,看着年龄比我还大。”

    太后瞪了他一眼:“已经当爹爹的人了,还这么混说!”

    收回目光时,果然瞥见宝珠低头忍笑。太后何尝不懂,皇帝这是有意逗乐呢!

    他为了这个宝珠,花了多少心思!一家子过日子,原该这么和和气气的。他要捧谁做皇后,就让谁做去,能不能坐稳当,全凭造化。自己这老婆子插手进来反倒不美,如今孙儿也有了,只管含饴弄孙是正经。

    元子乍然进了个新房子,不住地东张西望,又被太后逗着笑,一刻也没停过,这会儿玩累了,咂了咂嘴,闭眼又睡。

    太后因问宝珠:“奶娘如何?别只看她奶水足不足,还得看她嘴馋不嘴馋,可曾乱吃东西。”

    宝珠便道:“并没有用奶娘。我自个儿喂着孩子最放心,一应饮食都很清淡。”

    太后一愣,随即才笑起来:“我倒忘了,你历来是个细致人儿,只是这样越发辛苦你。”

    宝珠说:“世人都颂扬父母养育之恩,其实为父母者,恨不得将自己的血和肉都哺给他,哪里谈什么辛苦呢?”

    太后感同身受,点头道:“这话正是。我也有这么些儿女,怎会不知?不论是在何种境地,一个母亲都无法承受与她的孩儿分离。”

    宝珠心头大震:太后这话,倒像一种许诺。

    还不等她深思,太后又道:“咱们娘儿俩久未团聚,皇帝也有阵子没往天和宫来了,今儿难得人齐全,我叫厨房做些你们素日爱吃的菜,好生亲近亲近。”

    这样的口吻,与盼着儿女们归家的普通老人没有什么不同。

    宝珠忙站起身,欲将元子接过来交由傅母抱着,太后笑道:“又不必分席,带着他一道也无妨。”

    皇帝便劝说:“他是来给祖母解闷儿的,可不是来教您劳心劳力的。”太后这才撒手了。

    一时用过饭,宝珠先行告退,到暖阁里来照看儿子,又让人守住门,自己解了衣襟哺乳。

    未几,皇帝亦走了来,冲她一笑:“如今心可落进肚子里了?”

    一旦封了后,孩子天经地义该她自己养着,便是太后非要代劳,她也可以时时过去探看,不像妃嫔,没有太后召见连天和宫的门儿都不能踏。

    况且太后并没有分开她们母子的意思。

    可宝珠的心,只放下了一半儿。

    107.  一零七   鸾羹

    出宫的时候已经是日头偏西, 皇帝坐在车里,两手搭成个窝,把元子托在上头, 随着马车轻微的摇晃, 有节律地颠着——他抱孩子不像宝珠那么小心翼翼,唯恐磕着碰着哪儿。按他的说法, 男孩儿嘛, 理应耐摔打些,太娇生惯养的,长大了不成器。

    “这时辰想多逛一会儿是来不及了,去丰乐楼尝一碗鸾羹倒使得。”他见宝珠掀开一线帘子看街景,靠过来往前头一指:“就在那边。”

    丰乐楼可谓都中酒楼之甲,不止是因为它的雕梁画栋、各色珍馐、乐班伶人,更因为它背后有工部做靠山, 迎来送往的客人里不乏怀揣官钞的达官贵人、名士巨贾。

    像这样由朝廷出资、民间商户经营的酒楼,都中还有五六家, 各有各的独家秘方,譬如丰乐楼的招牌鸾羹,便是典型的宫廷菜肴。

    有了这些花样, 又有大儒大家引领, 囊中略宽裕的百姓们也络绎不绝地前来尝鲜。

    一个王朝初定的时代, 永远是最蓬勃最和乐的时代。天子公侯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