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丑: 90-10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六丑》 90-100(第3/15页)

大将军亦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①——怎可反其道而行,侵占旁人的居所?”

    郧国公颐养在家,又被夫人严令禁止,不得在天寒地冻里?苦熬筋骨,正是闲得发慌,连一贯不大投缘的绝缨居士也?拉住了相谈甚欢,习学了些咬文嚼字,有意无意就要露两句出来?。

    这?话?传到?皇帝耳中,不知戳中了他哪一点,手里?奏疏一阖,笑得不能自已,缓过?来?后尚说与殿中几位臣子,一道解闷提神。

    旋即收敛了容色,说句“也?罢”,令监事工匠等人一概依泰山大人的意思就是,又赐下了几根金丝楠木,随谢家用在何处。

    金丝楠木这?东西,前代采伐得太多,成材的年头又太漫长,近几朝益发珍贵了,几乎全部供给了皇室,就算民间有藏私的,数目不过?百中二三,亦不敢正大光明地享用,只图传给后人而已。

    故而皇帝亲口?赏给谢家修造宅院的这?几根,怎的不令人侧目?

    由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众多年轻臣子倒还持得住——无论心里?如何作想,总不能在天子眼皮儿底下露了尾巴;反是数位资历不浅的老臣暗地里?嘀咕:中宫娘娘千好万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子嗣了。

    这?几位也?不是不谙皇帝心性?,自身靠着藏愚守拙,历经先帝用事、王遥乱政、今上光复,总归落得个稳妥无虞,可子孙辈再秉承此道,一门的荣光就要没落了。

    韬光养晦多年,肚子里?既有算盘又有账,时机已至,这?便准备各显身手。

    又是一年将终,小润鸣已经能由母亲抱着、随祖母一道来?宫里?给仪贞见礼了。

    “来?得正巧,有新到?的奶点心呢!”仪贞一见面就要抱她,放在膝头一面逗她笑,一面问大嫂嫂:“她能吃牛乳吗?能就拿热水化一点,给小乖乖尝个味儿。”

    柴氏不觉笑道:“月初才开荤,有一碗酥酪,本?还怕不能给她吃,谁想她倒握紧了那小匙子不撒手,意犹未尽呢。你大哥拗不过?,睁着眼守了她一晚,幸而没闹肚子。”

    仪贞听了,便刮一刮润鸣的小脸儿,对慧慧道:“你替我端着碗。”自己拿最小的银匙儿慢慢地喂润鸣。

    柴氏见状就要站起身来?接手,谢夫人拦住了,说:“做姑姑的稀罕她,你且歇歇吧。”

    又看一看那姑侄俩,道:“润鸣长得倒和娘娘小时候有七八分像。我日日见着她,恨不得将两个人的宝爱都给她。”说着竟忍不住有些哽咽。

    “这?可了不得。”仪贞赶忙逗母亲开怀,将润鸣举到?她面前:“还给祖母,再不好抢你的心肝肉儿了。”

    谢夫人眼泪还没出眼眶,被她一岔,立刻将孙女?儿搂住了:“仔细些,她小小人儿,不能这?么玩笑,一失手跌着了如何是好?”

    仪贞乖乖受教:“阿娘说得是。”

    又向大嫂嫂道:“说是像我,其实是像了大哥哥——鼻子下巴像嫂嫂。”

    柴氏也?表示赞同,掩嘴一乐,趁着谢夫人给润鸣擦嘴,小声对仪贞道:“母亲总说娘娘与二叔像龙凤胎,其实是像在性?情上;要我看,你大哥若是不板着脸,五官更?相类些。”

    是么?仪贞回想片刻,不大说得上来?——大哥哥不一板一眼的模样,那只有大嫂嫂方能常见了。

    她一脸促狭,望着柴氏只管摇摇头,含笑不语。

    柴氏大概咂摸出深意了,脸上一热,就欲岔开话?去。

    “娘娘瞧这?绣片眼不眼熟?”想什么来?什么,谢夫人无意间替儿媳妇解了围,指着润鸣解下的斗篷给仪贞看,当中正是个明光烁亮的大灯笼,绣功了得,跟真的也?毫厘不差。

    “我想起来?了。”仪贞道:“我小时穿过?这?么一件衣裳,十?五还是十?六,一家子出门看花灯,半道上有几个小孩儿跟在我后头,眼巴巴望着这?灯笼,各家大人们?怎么拉都拉不走,后来?还是大哥哥把我抱到?了高处,又给他们?一人一盏小灯,这?才算了。”

    “润鸣也?是呢,面前一晃就挪不开眼了。索性?给她缝在斗篷上,过?年也?这?么出门玩。”谢夫人低头,柔声问孙女?儿:“好不好?”润鸣便伸手握她的手指,一派惬意。

    “这?针法我却?看不懂,竟从没见过?似的。”柴氏于刺绣上颇有心得,连她都难倒了,仪贞就更?不用说了。

    “是一个外来?的姑子兴起的,还招了几个女?学徒。”谢夫人想起什么,不愿往细里?说:“约莫是有些难懂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仪贞倒没深想,只问母亲:“那岳先生如今还在家里?吗?年里?送东西回去,不知给他备一份什么好?”

    “他那脾性?飘忽不定。连我置办东西,问你爹爹时,都说越性?赠他几锭金银最实在——娘娘很不必为他费神。”

    仪贞直笑,一面想:届时偷个懒,推给皇帝做主吧。

    皇帝比她还不上心:“我有桩差事给他,他不等过?年,已经往江右去了。”

    第93章 九十三

    据皇帝说, 此行是为着内商与边商的官司。关于盐政,仪贞所知不多?,只一个“开中法”乃是太|祖时定下?的金科玉律,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上至老妪, 下?至幼童, 都能说出个三七二十一:

    以盐为中介, 招募商贾向边防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顺利完成使命后, 这些商人便可向朝廷领取盐引, 售卖食盐。

    须知国朝一共有九边重镇,每一军镇驻扎将士数万、战马无数, 一日消耗的粮饷物资数目巨大?, 不管是统筹还是运送这些物资,都?是项相当浩大?的工程。

    所以把这一样差事交给精通此道的商贾,便是再合适不过了, 普通百姓们也可免于多?服一重徭役。

    但凡事难有十全十美,二百多?年?下?来, 纳粮开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了——

    头一个, 盐区的产量不是无穷尽的,一年?不过六月、十月两季丰产,且两淮地区出量大?、品质也好,达不到令手持盐引的商人们个个及时支取食盐,等候数月数年?、甚至十数年?的都?有;而譬如江右这些小产区截然相反, 食盐壅滞的现象并?不鲜见?。

    为此,仁宗皇帝又颁定了兑支制度, 鼓励、甚或命令商人们越场支盐;其后几朝举一反三,放宽了最初法令中一些无伤根本的条条框框, 很大?程度上地缓和了供求矛盾。

    此举有得便有失。盐利巨大?,本不该与民争利的权贵们得以假借亲友门客之名,搀中牟利,搅乱盐业,部分无势可傍的商贾越发身心俱疲、得不偿失,或是被势大?者吞并?,或是改投别路,专买卖盐引的囤户也应运而生。

    “…盐务败坏,已至极点。”皇帝长叹一声:“巡盐御史年?年?按察,收效甚微,不是被富贵迷了眼?,就是被奉承糊了心。拱卫司也着人去探过这龙潭虎穴,搜罗了如山铁证,查办了眼?前的一个,新上任的一个照样往覆辙上行。”

    仪贞愕然听?罢,不由得满腔钦佩道:“如此说来,岳先生真是忠勇过人了!”

    “他?”皇帝轻嗤一声,毫不留情道:“他在江右待过的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