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春魁: 70-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占春魁》 70-80(第6/15页)

天色,对外唤道:“辰时一刻传膳。”

    “喏。” 外面有人应声。

    “雪顶含翠虽提神,却属寒性,皇上熬了一夜再饮,怕是又要胃疼。” 明丹姝接过宫人递上来的参茶,换碗斟了一盏放到他手里。

    “政务再忙也不该这般透支身体。”

    “你这话倒是令朕想起了师母。” 祁钰握了握她的手,接过茶碗。从前老师在时,隔三差五便替师母往东宫送些细羹热汤…

    “这是程立筛出的出自今科试子的可读之卷,其中不乏能暴贬时弊的可用之策。”

    匆匆饮一口,视线仍落在案头,与她道:“朕已批注出许多,你来替朕令誊录在折子上,晚些再发与各部取可用之言落实。”

    “能遇见皇上这样的君主,是天下读书人的福气。”明丹姝并非奉承他,的确是肺腑之言。天下学子盼明君伯乐,更甚于久旱祈甘雨。

    一时无声,祁钰手执朱笔细读详注,明丹姝再理会着他的意思将草稿理成官话,模仿着他的字迹将其誊录在奏折上以供朝臣阅览。

    二人自有默契意会,御书房里的灯花偶尔的噼啪,余下的便是纸张翻阅传递的声音。

    “萧豫…” 明丹姝见到这熟悉的名字,喃喃自语。

    这不正是,柳新沂的那位心上人…

    “有何不妥?” 祁钰手笔未停,问道。

    “这人有趣儿…” 明丹姝神色如常,与祁钰道:“旁人多在吏、户、兵、刑、工,这五部觐言献策,这萧豫所论种种多专注于外交之事上,倒是个不拘一格的人才。”

    ? 74、非易

    辰时三刻, 诸朝臣自永定门入前朝,于太和殿前广场恭迎圣驾。

    与往日些许不同的是,今日除了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外, 亦有一列十人身着蓝袍无品级在身的今科试子。

    程青山左悄悄, 右看看,与旁人束发正冠不同。他仍是长发半散只在头顶发髻上别了根木簪,倒颇有几分真名士自风流的态度。

    瞧他前面一人手里拿着的笏板上篆书三个板板正正的字——吴非易,眯缝着眼睛好奇地探头瞧他模样。

    不禁啧啧称奇:“妙哉!妙哉!”

    纵他走遍名山大川见过才子佳人多不胜数,唯独眼前这人当得起风姿奇秀四个字!

    他从前只自杂文怪谈里见闻有仙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今日竟开了眼。

    吴非易听见动静回过头来,眼睦像滩浓得化不开的墨迹, 衬一身清雅气度宛若名砚精魂。

    垂眸扫过程青山的笏板, 手腕处松松挽起, 拱手:“青山兄。”

    纵立场不同,程青山交友素来不拘一格, 竟退后半步规规矩矩拱手正礼:“非易兄,在下程青山。”

    吴非易颔首,方要转过身不妨又被身后人拉住,只听他道:“在下有幸读过非易兄的四书文, 经意鞭辟入里,亦不落俗!”

    说罢,还觉不够似的脱口而出几句,击掌赞和, 引得旁人目视纷纷却不以为意, 倒是个洒脱之人。

    “青山兄谬赞。” 宠辱不惊, 疏冷却不自傲。

    吴非易再抬眼打量眼前之人…

    凭吴家之力查出程青山来自瓦寨并非难事,可自己久居江南如何竟会对此人隐约生出熟稔之感。

    难得多言留心问道:“在下来自江宁府,不知青山兄籍贯何处?”

    “我本江湖中人,暂居于瓦寨。” 程青山塔坦荡荡说出来处,随意摆摆手:“相逢何必曾相识。”

    “开朝!” 梁济拉开太和殿门,朗声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今日早朝主为殿试选材,一列十人,皆是青年才俊,身姿挺拔意气风发。唯一人…

    “程青山…” 程立上身不动,抬脚不露痕迹踢了眼前懒懒散散东张西望的人一脚。

    程青山在丞相府住了一月,满朝文武皆以为他是自己的门生,如此作态不是给自己上眼药呢么!

    再瞧一旁的吴家后辈…心里再怎么不乐意,也是不得不承认,人家教出的孩子个顶个的芝兰玉树。

    下首的动静自然未瞒过祁钰,眼中划过一抹笑意,程青山的脾性他早便见识过也不足为奇。

    “今日殿试,意在决出一甲三名高低,前十名各自任派司职。”

    目光落在吴非易身上,与数年前在石鼓书院一见相比,气度愈发地冷峻。相较于程青山那般外放的不羁,吴非易才是真正的桀骜自恃。

    回神:“今日殿试,行策论题,一炷香时间应答。”

    竟然又行策论题!诸臣交头接耳,先帝朝时,殿试不过相较简单些的释文应答,如今再行一场策论与加考何异?

    “梁济,宣题。” 祁钰道。

    “此前春闱五科,得分最高的三人依次为吴非易、那亦方、程青山,再以今朝殿试定其名次。”

    梁济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以何法制之?”

    一时激起千层浪,众人心惊,这题目…

    何为士风不正?门阀横行把持国政,为祸日久。

    何为古道?自然是天子令一呼百应,为臣者不可逾矩。

    这是将皇权与门阀的争执摆到了明面上!

    “遵旨。” 十位试子各自到殿东侧书写作答。

    “不知刘阁老如何看此题?” 有人问道。

    刘阎自河阳回朝,是摆明了替皇上撑场面,以安天下寒门学子之心。

    “如何看?” 刘阎年逾古稀却是精神抖擞,笑吟吟拭目以俟,朗声道:“适当其时。”

    这厢,徐鸿并未参与众臣的讨论,而是信步走向了试子应试的书案,聚精会神浏览观望着各人作答。

    程青山挥毫泼墨只刷刷写下几个字,便停笔窝在靠椅里闭目养神。徐鸿看过去,只见白纸上赫然写着锋芒毕露三个字:收兵权。

    轻哼一声:“黄口小儿!”

    程青山眼幕微微动了动,仍闲适懒散地小憩打盹儿。

    一炷香毕,梁济收回试卷呈于御前:“请皇上过目。”

    祁钰看过一张,便由梁济递与下首,供诸臣传阅。

    “众卿以为如何,何人当居金科榜首?”

    “回皇上,臣以为那亦方春闱五门皆名列前茅,此番殿试所论亦是波澜老成,足见其才思敏捷,居榜首之位绰绰有余!”

    程立明知程青山所写收兵权三个字一语中的,只是担心其锋芒太露,过刚易折,才选了更玲珑温和一些的那亦方。

    “臣附议。” 刘阎出列,拱手道。

    余下众人除了依附徐鸿和门阀士族之人外,近半数皆应和程立与刘阎二人所言。

    “臣推举吴非易。” 眼见势成,另一方纷纷出言举荐吴非易。

    唇枪舌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