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汉武帝讲我的男神霍去病》 190-200(第5/25页)

    人们绝望的看着一心想要守护的皇帝死在他们的面前。

    突然,一个心灰意冷的士兵扯开嘴,无力的笑了笑,原本挺直的腰,在一瞬间,像是被生活的重担彻底压垮了一样,完全佝偻了下去,随后,他也毫不犹豫的跟着跳了下去。

    随着扑通的一声入水声,又有一条鲜活的人命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大海中。

    而他这一跳,像是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

    此后,不断有扑通入水的声音传来。

    无数彻底陷入绝望境地的士兵,从船上一跃而下,投海自尽,以身殉国。

    也有士兵,此时已经是满腔悲愤,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直接撞上了敌人的刀口,用同归于尽的方式展开了厮杀。

    场面一时间混乱至极。

    观众们也面面相觑,相视无言。

    天幕慢慢暗淡了下去。

    ……

    当屏幕再次亮起来的时候,画面已经消失了,主播重新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中。

    李世民怅然若失:“这就是一个王朝的结束啊。”

    或许是出于好意,主播没有提到大唐的未来,更没有说当它覆灭时候的场景。

    她似乎有意想让大唐永远的停留在这个最美好、最繁华的时候。

    但是,李世民这也能猜到。

    安史之乱几乎毁灭了大半个唐朝的力量,也毁掉了唐朝几l乎所有的家底,以后,大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他原本没想这么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时空应该不会再是那样的走向了。

    但是现在,再看隔壁的宋朝的覆灭,他心中不免痛楚。

    他也忍不住去想——我们大唐覆灭的时候,皇帝和民众们也是这么绝望的吗?

    ……

    季驰光:“为了不重蹈覆辙,也不愿意在苟活于世,像曾经的徽钦二帝一样跪着活命,陆秀夫背起了才只有七岁的皇帝,从船上一跃而下。”

    “亲眼目睹了皇帝的死亡,失去了最后希望的士兵,绝大多数都在绝望之下,纷纷跟着皇帝一同跳下了大海。”

    “十万军民就此殉国。”

    “这是南宋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而同时,突出重围的杨太后,在得知小皇帝死了的消息以后,痛苦之中,她也推开护送的众人,投海自尽了。”

    杨太后本身就不是小皇帝的生母,她的儿子是前不久染病去世的宋端宗。

    宋端宗去世,本来就带走了杨太后大半的精气神,现在被当成亲儿子看待的赵昺也死了,杨太后更是绝望至极,最终寻了短见。

    而宋末三杰中最后仅存的张世杰……

    季驰光:“张世杰……他本来想重整旗鼓,再次召集招募军队,只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南宋最后的希望,最终在一场席卷了海面的风雨当中丧生。”

    赵廷美的哭声哽咽了一下,最后哭得更大声了。

    天要亡他们大宋啊!

    他甚至跪行了两步,扑过去抱住二哥的大腿,嚎啕大哭。

    赵匡胤:“……”

    他本来还挺悲伤的,但是看着面前拿他的衣摆拼命擦鼻涕的四弟。

    赵匡胤:“……”

    不仅不悲伤,而且拳头还硬了。

    ……

    季驰光:“而当时,崖山还没有被攻破的时候,元军曾经就让也很受到皇帝重用的文天祥去写招降的书信。”

    “因为文天祥曾经也是抗元义士,如果他愿意出面写招降书,将会对当时朝廷官员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文天祥虽然接下了这个任务,可是,他写下来的,并不是什么许下高官厚禄的书信,而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

    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

    苏轼直接拍案而起。

    荡气回肠,谁看了不说一句忠义?!

    李世民咀嚼片刻,脸上也露出了喜爱的笑容。

    他感慨道:“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生忠勇!

    这要是活在他这个时代,哪怕本人无甚才干,他也要把人给招过来。

    这样的人,是能给百姓干实事的人。

    文天祥自己呢,则是愣愣的看着被自己抄写下来的诗句,怔怔出神。

    突然,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文天祥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他放下了手中的纸,转身去开了门。

    只是,当他打开门的时候,却发现门口站着的并不是他以为的邻居,而是两个不认识的生面孔。

    看穿着打扮,应该是军队的人。

    两个士兵对他露出了敬重的笑容。

    “文公,我们奉命,请您往皇宫去一趟。”

    文天祥慢慢睁大了眼睛。!

    第193章 宋朝番外(五)

    辛弃疾今年十七岁。

    他在祖父辛赞的带领下,去汴京考科举。

    汴京城很繁华。

    这是辛弃疾的第一反应。

    自从靠近开封,往来人就逐渐增多,越靠近内城,行人就越发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

    辛弃疾眼里全是好奇。

    他被祖父带着,走进了一家专门为科举士子准备的客栈酒楼。

    祖父为他们订了两间上房。

    辛弃疾出身世代官宦之家,生活中从来不缺金银,家里代代都有人做官,虽说官位不大,大多都是些小官,但是他们辛家家族庞大,人口众多,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银钱。

    辛弃疾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只不过……

    辛弃疾偏了偏头,用眼角的余光扫过祖父。

    他很小就记事了,还记得从前的事情。

    小时候,祖父的眼中总是带着一丝愁苦,就算是在家里也时常是板着一张脸,即使逢年过节,也很难见他笑一笑。

    直到长大以后他才明白,那是因为祖父在痛苦自己在金国做官的这个事实。

    他们家宗族人口众多,本是好事,毕竟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人员多了,官场上总能够多几个帮手。

    只是没想到,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家的人口太多,所以官家南逃避难的时候,他们家来不及跟上,只能留在了金国占领的地区,委身做了个金国的官员。

    祖父一直都郁郁不乐,直到辛弃疾七岁那年。

    那天,祖父一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