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同行: 70-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光同行》 70-80(第6/14页)

。”

    “呵呵,我尽量。”

    “上次去宝光寺,你抽了大忍尊者的罗汉卡,主持解签让你遇事忍让,否则影响气运。”

    别人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一听是佛祖说的,顾十鸢立马怂了,双手合十念了句经文。

    两人走到米粉店门口,老板迎上来问她们吃什么,顾十鸢点了碗羊肉米粉,等米粉端上来的时候,她终于忍不住,问道:“你对祝遥?”

    宋卿敲了她的脑袋,正色说:“胡思乱想。”

    她觉得祝遥变了,以前的她桀骜不驯,是只不愿臣服的鹰隼,那是自己曾经很羡慕的模样。如今鹰隼栓了脚链,她却不愿意了,宋卿宁愿祝遥永远不回南城,永远留在大洋彼岸。

    她真心希望祝遥能幸福。

    宋卿点了小份的牛肉米粉,端上来的时候面上洒满了葱花和香菜,红亮的辣椒油漂浮在乳白的汤汁上,光是看着就令人食指大动。

    宋卿没急着翻拌,找角度拍了张照片,像汇报行程一样发给了闻奈。

    宋卿:【今日食谱,牛肉米粉。】

    另一边,安乡村的安置帐篷里。

    “王医生!小姑娘发烧了!”闻奈单膝跪在泥泞的地上。

    忙碌不已的王医生小跑过来,接过了她手中的孩子,说:“交给我就行。”

    灾后,体温升高是件很严重的事,有可能是泡水受了凉,也有可能是伤口发炎,细菌感染之类的,要做个简单的检查。

    闻奈小心地把怀里的孩子交给医生,说:“麻烦您。”

    医生赶忙接过,“不麻烦,倒是辛苦你了。”

    小姑娘烧得胡涂,揪着闻奈的衣领,哭泣着嘟囔。

    闻奈俯下身,安抚似的拍了拍她的胸口,听见小姑娘说:“姐姐,奶奶奶奶和阿黄”

    王医生逃似的转开了脸,鼻尖儿红彤彤的。

    闻奈摸了摸她的额头,温柔地说:“乖,会好起来的。”

    傍晚,乌云压顶,陈最从外面回来,摘了头上的安全帽,蓬松的头发被压得又扁又实,坐在地上啃冷面包。

    闻奈递了杯热水给他,“救援顺利吗?”

    陈最一口气把水喝光,垂下眸子,眼泪大颗大颗砸在地上,说:“还行。”

    闻奈与陈最的结识,缘于林言的搜救行动,那天,倾盆大雨,她收捡了辨不清形状的人体残骸,挨着给所有救援人员鞠了躬。

    陈最在那次行动中受了伤,后来几乎处于半隐半退的状态,闻奈出钱,陈最出力,合伙开了家大隐于市的客栈。

    这次苍溪县受灾,距离苍南古城很近,报名过来帮忙的志愿者很多。

    正好最近义工小王辞了职,她们一商量,关了店门跑来帮忙,陈最联系上云天的旧友,重新加入战斗。

    后勤缺人,闻奈就留在安置区。

    “不说这个。”陈最粗犷地用袖子擦了擦嘴唇,抬眸说:“你猜我遇见谁了?”

    闻奈斟水的手很稳,铜壶壶嘴微微倾斜,出水流畅,她漫不经心地问:“谁?”

    陈最抿抿唇,撕下死皮,疼得一颤,恶狠狠啃了口面包,说:“就那个,你女朋友。”

    第75章

    徐文渊免起裤腿,四仰八叉地躺倒在草垛旁,攥着刚捞起来的手机,屏幕上显示故障的彩条,他挥起胳膊甩了甩,“滋啦”一声彻底没了动静。

    “本来按计划,今天应该在南城,结果哎。”同事唉声叹气道,他比徐文渊更狼狈,整个人像刚从湿泥里钻出来,糊了一脸的污物,剩两个鼻孔呼吸。

    徐文渊手脚酸软地躺在地上,心里漾着劫后余生的复杂,说:“能捡条命就不错了。”

    同事抹了把脸,握着他的手,咧了下嘴,“就差那么一点儿。”

    泥石流发生在傍晚,农村遵循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法则,七点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煮饭,缭绕的白烟从冒了苔藓的青瓦缝隙间钻出来,风铃摇晃,犬吠鸡鸣。

    徐文渊与同事此行的任务是调研河道,从支流汇口往高处徒步,寻了户愿意待客的农家吃饭,主人家是对老夫妻,收了很少的费用,准备了顿丰盛的晚餐。

    “土豆焖饭,还盖了两块腊肉。”同事回忆起来,除了叹气,别无他法,好像所有的力气与能耐都在这刻消失得一干二净。

    徐文渊没敢看他,用手挡住眼睛,沉默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老夫妻家的设施比较落后,红砖瓦房,只抹了水泥,墙角堆了秸秆,屋里灰扑扑的,木质拱梁上缠绕着裸露的红皮电线,端部连接着黄白色的白炽灯,被风吹得摇摇晃晃。

    那个时候,他就应该知道,今夜会下大雨。

    当地的习俗,在地上挖个四方的坑,点燃柴火,吊个铜铁小锅,可以围着煮饭取暖,烟雾还可以熏渍腊肉。

    那对老夫妻节俭,捡的木枝来烧,干枯的树叶沾了火噼里啪啦冒火苗,但风一吹起来,火星子也随风乱舞,徐文渊的胳膊被烫了个红痕。

    “不好意思哦,娃,烫不烫哦?”老奶奶连忙站起身,关切地询问。

    徐文渊掸了掸皮肤上冷却的灰,忙说:“奶奶,不碍事的。”

    “有事有事,我去拿药膏。”老奶奶转身就走,指挥着烧火做饭的丈夫,“去把门撇上,大风把火吹熄咯。”

    “好啰,好啰。”老爷爷乐呵呵地笑着。

    她撩开布帘子,在里屋卧室翻找,几分钟也没有出来,再探头的时候,鼻梁上架着副豹纹框的老花镜,问:“你晓得放哪儿的不?”

    老爷爷说:“针线盒里头。”

    徐文渊总觉得麻烦人,有点坐立难安的感觉,他想找旁边的人搭话,但因为今天运动量极大,同事阖着眼皮昏昏欲睡。

    “搓搓,就好了。”奶奶拿出来一管膏药,扶了扶眼镜,状似无意地说:“这是我孙女从南城带回来的眼镜,她要换新的,就没拿走,我拿到县里去换了镜片。”

    徐文渊笑着说:“挺好看的。”

    老奶奶立刻眉开眼笑。

    徐文渊看着手里那支“三九”牌的止痒膏有些无奈,在老奶奶殷切的注视下,拧开盖子挤了点出来,擦在烫伤的位置,说:“真神奇,擦了就不疼了。”

    老夫妻也不知道从哪儿掏了袋干花生给他们吃。

    土豆焖饭的香味慢慢溢出来,屋外倏地下起了倾盆大雨。

    突然,老奶奶拍了下腿,说:“昨天劈得柴,还没堆进来!”

    “我去弄,你守着火。”老爷爷忙去披雨衣。

    但雨势太急,越来越大的架势,丝毫没有停滞的倾向,就算是穿了雨衣也无济于事,况且徐文渊记得那是很大的一堆木柴,光是老人家搬,估计会沾了湿气生病。

    他主动说:“我来搬吧。”拽了下同事,“他和我一起。”

    主人家自是不同意,推辞说哪有客人干活的道理。

    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