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型工种(快穿): 第555章 第 55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技术型工种(快穿)》 第555章 第 555 章(第1/2页)

    广济自法华寺出来已有五年,他如纪墨一样,幼年就在法华寺之中成长,他自小喜好经书,喜欢钻研经书之中的道理,不仅喜欢之中所有的经书他都看过,也都一一整理过,在整理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纪墨也发现了的问题。

    那些仿佛不可避免的谬误。

    经书的最初,应该是来自于口传。

    佛说自家道理,弟子各自理解,整理出一套体系来,广为传播,于是,经书之中经常可见的是佛跟弟子的对话,通过对话来描述出一整套完整的属于佛学的理论。

    其中也有纯粹的讲道理的部分,描述怎样做才是向善,怎样做才是导人向善,怎样才能超脱,怎样做才能引人超脱,怎样看待因果,怎样看待轮回,怎样看待今生的苦难所带来的,怎样看得开,怎样放得下,怎样能让自己的灵魂升华,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上。

    这些方面的述说,在经书上就先有了不同,这家说这家的理,那家是那家的道,谁的道理才是真?很多情况,总是要面对一个二选一的。

    该如何否定其中一本经书所载,又该如何肯定另外一本经书所记为真?

    从法华寺的藏经阁之中,广济没有找到答案。

    那一年,他求出的时候,是这样对主持说的:“我有大愿,愿勘天下经书,统为一理,一以贯之。”

    他认为,经书上的不统一才是佛教分成若干派别的最大原因,解决了这个,或者能够看到佛教大兴。

    对自身的信仰,广济怀着极高的虔诚,为此,他愿意身体践行。

    那之后,他从法华寺出发,路过的每一间寺庙都会进去看,去看他们收藏的经书,无论是手抄还是印刷,他都会看,重复的不再记忆,不同的则认真记录,若有可能也会询问那些经书的来源。

    足足五年的事情,广济都在做这一件事,走过了不知凡几的寺庙,把所有的经书都记在脑中,此外,也有抄录,并不全部抄录,只抄录关键的几条节省时间,方便携带。

    在最后,他会回到法华寺,把脑子里记得的经文通通默写下来,也把那些抄录出来的有矛盾的地方寻找法师的勘定。

    广济被称作“禅师”,并不意味着他的德行学识达到可以为“师”的地步,这只是一种尊称,佛门真正为“师”的是法师。

    通达佛法,具有讲经资格的法师才是具有解释权,更加值得信任的勘定人选,广济一直这么认为。

    他是如此谦虚,以至于哪怕早就受过具足戒是真正的僧人了,却依旧不认为自己有资格收徒,在他心中,收弟子,至少也要是法师才可以,不能与人讲经,收了弟子,该教什么呢?

    前路漫漫,吾仍上下求索,不敢不谦恭,不敢不敬畏,沿前人之路,不敢有失偏颇,且不敢定真假错对,如何敢收弟子呢?

    可敢引人向上?

    可敢引人前行?

    可敢引人俯首?

    发自内心的拷问,心中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广济看着双眼明亮的纪墨,微微摇头,不是你不够好,而是我不配教。

    “莫要胡言!”一旁的和尚再呵斥,板着的脸都要阴沉滴水了。

    “你不知我知,怎知我胡言?”纪墨对大和尚还有温情,对这个不熟悉的和尚就没那么好性子了,阻人拜师,坏他修行,可恶,“这是我师徒之事,你为旁人,莫乱语,坏我修行,佛也不容你。”

    “小子岂可妄言佛事?”和尚气笑了,屁大点儿小沙弥,知道几本佛经,敢云佛语?

    “佛心为人心,佛语亦为人语,不敢言者,何敢修?”纪墨表现得很有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手心里却捏着一把汗,事情成不成,还都在广济,算计再好,不到最后不敢确定。

    广济禅师,可能助我修行?

    纪墨看着广济,目光灼灼,若有光华,点亮夜幕。

    那目光之中的璀璨映入广济眼中,他双手合十,垂眸而思,不言佛祖事,这样的弟子,自己敢收吗?配教吗?

    “我天天念经,却从未见过佛。”

    广济开口,语气平淡,让旁边儿和尚的火气再发不出来,转而为他这有些大逆不道的言语露出了惊异之色,这是几个意思?

    “你既见佛,为何不拜?”

    这里的“不拜”像是在说叩拜,却又合了纪墨之前所言,问他为何不拜佛为师。

    理论上,所有受戒僧人,都是佛家弟子,不分彼此,一个和尚,为何非要拜另一个和尚为师?

    纪墨心中发冷,这话的意思就是否定居多了,却又把他套了进去,若他果有佛缘,知道跟广济有一段师徒因果,还是佛祖亲自来说,他何德何能,得佛祖如此看重,若真看重,为何不直接收为弟子,反而让他拜广济为师?

    这里面逻辑最不通的在哪里,在广济没有收到这样的“启示”。

    可能很多人都记得西游记中几个徒弟跟了唐僧的最雷同的一段对话,莫不是“菩萨让我在这里等候来自东土大唐的取经人,拜其为师,同上西天求取真经”,孙悟空曾对唐僧如此说,猪八戒曾对唐僧如此说,沙和尚曾对唐僧如此说,便是白龙马,也曾这般说过,重要的事情不止重复了三遍,让人记忆犹新的同时也忘了一件事,菩萨曾与唐僧说过他会有徒弟在路上等候。

    换言之,这是双方都通了气的师徒拜师,所以一切显得那样顺理成章,上天注定。

    纪墨简单套用这样的逻辑,以为因果前定,又有佛祖传话,必不会有人再从中作梗,就是广济没有收徒之念,听到这样的话也当为之动容,只要他虔诚,信佛,就要信这一段师徒之缘。

    可,若真有这样的缘分,如何当师父的反而没有得到任何提示,毫不知情,倒是弟子在这里先开口道破?

    一头热是成不了事的,何况是这等大事。

    雨声不停,潮气湿寒,纪墨只觉得骨头缝里都透着冷意,大意了。

    扯虎皮做大旗什么的,不是那么容易的,真当编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就能成为仙人弟子,一步登天吗?

    错了,太错了。

    纪墨仰头,看着广济那张冷淡的脸,传经人这样的职业不知道是自广济始,还是早已有之,他在这小庙时并不曾听闻有什么传经人,也就是说,广济应该是首创之人,一代而终,可见其难,既然如此……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纪墨不可能推翻前面的所有话,说谎也是犯戒,受罚倒在其次,拜师就会真的黄了。

    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撑下去。

    “佛已见我,不拜亦拜。”

    投身入佛门,已是佛家弟子,不拜佛为师,难道就不是佛家弟子了吗?

    这个回答偏弱,却也勉强可当解释,以纪墨现在的身体年龄来说,一个小孩子说不出这样逻辑圆润的谎。

    若不是佛家,换做任何一家,恐怕到此也可收徒了,不要管为什么佛祖没给师父启示,这样一个孩子,这样突兀的话,总不会是有人教的,如果一定要有,佛祖恐怕更靠谱一些。

    可佛家不同。

    信仰是虔诚的,容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