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恋爱脑的世界做女帝》 120-140(第6/30页)
“怎么,石大人听懂了?说来听听。”
石采文语塞,好吧,她也没听懂。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拿这件事来嘲讽自诩通晓古今的杨可卿。
杨可卿懒得和小气的某人斤斤计较,转过头来说道:“数理,从未听说过有此门学科,倒是吾孤陋寡闻了,石大人若是有想法,还请石大人不吝赐教。”
同朝为官,石采文当然不可能拒绝杨可卿的“不耻下问”,只是她确实也不太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而沈玉耀的话又不能随意胡乱猜忌,有时候一句话会被有心人理解为多种解释,像这种涉及国家大事的话,必须要尽量保证底下的人不会误解。
沈玉耀既然说出了这些话,自然不会任由底下人胡乱猜忌。
没多久,官邸府报就刊登了由沈玉耀亲笔所写的“解释”。
她在洋洋洒洒的三千多字里,详细解释了自己每一个政策是因为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需要多少人与她一起努力,最后的结果保守估计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一篇“平铺直述”的文章,立刻引起了大庄内部的巨大反响。
有人认为沈玉耀即便身为帝王,也不该在写文章的时候,完全放弃所有文学手法,采取通篇大白话的形式去写,而且还发表给所有官员看。
如果官员们都学习了沈玉耀写文章的方法,如此简陋而敷衍,那以后官员们还怎么做出锦绣文章?
一篇名篇都没有的官员,那还能称作高官名士吗?
那不是任何一个贫民都能干了!
沈玉耀成为皇帝之后,从来没有被文学团体如此抵制过,他们拿着沈玉耀详细解释的政府内部文件,大张旗鼓的开始声讨沈玉耀对圣人言说,文学之道的侮辱。
沈玉耀得知此事后,满脑子就两个字“无语”。
“科学改制他们不抵抗,大开言路他们不遵从,反倒来斥责朕写的文章不够华丽,淑君,你说这些文士,是不是一个个都吃错药了?”
“陛下,这些人是别有目的。”
秦淑君看的清楚,应该说,大部分人都能看清楚,那些人全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们坚持的东西被沈玉耀一朝打破,偏偏他们内心清楚,沈玉耀所做才是对的。
无法从沈玉耀的变革上找毛病,就从一些细枝末节处找事儿。
沈玉耀就喜欢面对这种顽固不化的家伙。
他们是最难搞的一群人,这意味着,只要她将这群人全都搞定,那么就没人会跳出来反对她了。
毕竟最坚定不移的那些人都被她说服了,不是吗?
危机永远伴随机遇,只看人是否能化腐朽为神奇。
“这群人也不用他们退化的脑子想一想,朕的文章又不是给他们看的,朕的文章是说给百官听,说给天下人听的,谁想要听那些酸朽文章,听他们宣讲那些过时的言论?”
沈玉耀一边骂,一边洋洋洒洒的写下千字文书,用词优美,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装范儿。
沈玉耀不是不会写那些人眼中的“锦绣文章”,拽文嚼字嘛,谁不会啊?
只是让那些人写一篇没有大漏洞的论文,还是政治议题,尽可能杜绝所有人断章取义,他们怕是想破脑子都写不出来一篇!
沈玉耀放下笔,哼了两声,将写好的文章扔给秦淑君,随后说道:“烧了烧了,别让任何人看见。”
“陛下,此等好文,难道不该传于天下,共同鉴赏吗?”
秦淑君看着那满篇美言,很是可惜。
“鉴赏?鉴赏不就掉进敌人的坑里了吗?淑君,与人吵架时,可千万不要掉入敌人的话术,从你擅长的领域,跳到你不擅长的领域去。因为你不擅长的,就是敌人擅长的,你会轻而易举的被敌人打败。”
沈玉耀才不会跟那些人开始文斗呢,真要是兴起这股文学之风,就违背了她通俗易懂的本意。
如果官府的人有样学样,官府下达的政论,百姓哪儿还看的懂啊?
当上下不一时,隔阂产生,阶级就会更加割裂。
第 125 章
沈玉耀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大庄发展的更好,拥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
而开启民智,是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大步向前的必然条件,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太少,那么这个国家必定是个愚昧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可以绵延许久,却无法突破。
一个国家,必须拥有更多精英,才能拥有未来。
未来需要的是创新,开启民智,就是为了从大众中找到更多人才,培养出更多的精英,以用于在多个领域的创新。
当下的人们其实无法跳出时间空间的角度去全面看沈玉耀的选择,以及她的每一个命令。
但是身为封建阶级内,受益最大的“士人”阶级,他们近乎直觉的感觉到了沈玉耀发布的政令,对他们的威胁。
所以才会出现,这些人依靠直觉,发起冲锋,指责沈玉耀文采不行。
这个借口听起来是多么的讽刺,同时又让人觉得无语。
一群读书人指责帝王的文采不行,怎么,难道帝王要给他们写文章吗?
如果帝王的文学水平很高,还要大儒何用?要天下读书人何用,毕竟他们的水平还没有帝王高,难道帝王会用他们去治理天下吗?
就是因为帝王也是人,有自己的短处,所以才会广纳天下良才入朝为官。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要求帝王有超高的文学水平!
在沈玉耀于宫中嘲讽那些读书人读书读坏了脑子时,民间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下。
这世界上除了读书的士人阶级外,还有民众。
甚至民众才是真正掌握着世界的人,他们的声音是那么宽广强大,因为人数够多,所以强而有力。
比起那些对沈玉耀新政恶意很大的读书人,大部分贫民百姓却对新政持理解态度,甚至是十分支持的。
因为他们已经读过了官府发布的公告。
沈玉耀的白话写法确实影响了所有上下的官员,那些官员或许私底下也会和亲朋好友一起吐槽沈玉耀写的文章实在是太过朴实,一点儿都不像写文章,但是真当他们也写起官府公文的时候,他们还是会选择趋向沈玉耀的写法。
有句话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沈玉耀是上,那么她喜欢的,就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群众。
就好比现在,各地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女子学院,招收女学生,同时也兴起了读书风潮,家中但凡宽裕一点的,必须送家中孩子去读书。
不去读书,会被人笑话家中穷酸的。
以前这种事情是不会出现的,现在却全部出现了,就是因为沈玉耀的喜好。
她喜欢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民间就从上而下的刮起了兴学大风。
那些酸臭书生的话,或许有人会听,但必定不会持久,因为大部分人都有明辨是非善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