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萌宝带着学习系统穿七零》 80-93(第3/18页)
去的,以前只知道她成绩好,但没想到能好到这个地步啊。
这一次可是开了好头, 让村里的好多家长和正在读书的小姑娘意识到, 女孩子也是能考上大学, 搏出好前程的。
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了, 与其把学费浪费到厌学的男孩子身上,倒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学习刻苦努力的女孩儿,把宝压到女孩儿上面。
男娃眼看着就要读不下去了,倒不如让家里学习好的女娃读,要是能像孙愿这样有出息, 以后大学毕业了有个好工作, 指不定能把一家人都拉拔起来呢。
有了孙愿这个先例, 在这之后, 大队的学堂里头总算是多了几道女孩子的声音。
不仅仅是村里人高兴, 孙愿这个分数还给孙泽华带来了好处。
因为家里的孩子出息, 孙泽华在公社领导的面前也长了脸, 甚至想要等公社的后勤主任退下去之后让孙泽华接班。
这可就是意外之喜了,村里的岗位变化都不大,孙泽华已经在大队队长这个位置上坐了好久了。
要真能得了公社的青眼,以后去公社上班,那后面的人生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孙泽华的眼中渐渐泛起了光,家里的孩子刻苦努力有出息,他这个做老子的自然也不能落了下风,必须也得打起精神来,继续攀爬,做好表率才行。
……
盛夏,大伙儿都趁着天晴收完了自家田里的稻谷。
自从分了田之后,大伙儿便对地里的庄稼越发上心了,好些人家还会咬咬牙自掏钱包买来化肥往地里头撒。
大伙儿们把地里的庄稼看得重,耕作也精细,再加上化肥的加成,这一年的收成自然是十分不错,竟比往年多了足足一成!
大伙儿都说,这是因为大队出了个文曲星,也让地里的庄稼沾到福气啦。
这话自然不是真的,不过大伙儿都高兴,谁管他们说什么呢?
大家都盘算着,等交了公粮之后,剩下那么多的粮食要怎么处理。
是多卖一些,攒钱起一幢瓦房?还是留下来,给自家的孩子娶个媳妇?或是索性全留下来自家吃,多养些鸡鸭和牲畜?
日子好过了,家里有余粮了,大伙心里盘算的也多了,一笔一笔,都是在描绘这个小家未来的蓝图呢。
越想越有奔头,现在地里的东西,交够了公粮,无论剩下了多少,那都是自家的了,这一粒粒粮食,都是未来的基石呢。
有了孙泽国和李芳的精心打理,孙家今年的收成自然也是不错,收完了田里的稻谷,孙愿和孙利文的录取通知书也就到了。
邮递员背着信件包,骑着二八大杠来到孙家院门前,身后还跟了几位媒体人员,再往后,甚至还有县的大领导!
快递员敲门之后,摄影师也打开了相机的开关,做好了捕捉精彩瞬间的准备。
林大娘很快就打开了院门,乌泱泱的一群人便涌进了院子里面。
“大娘好,我是邮递员,来给你们家两个孩子送录取通知书来啦。”
“您好,我是县媒体的工作人员,我们想对孙愿同学做一个采访,请问现在方便吗?”
“您好,我们是县城教育局的同志,特地带了奖品来表达对孙愿同志的鼓励和慰问。”
一连串的问题噼里啪啦地涌了出来,打了林大娘一个措手不及。
她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实在应付不来眼前这个场面。
还好孙愿也注意到了窗外的动静,拉着孙利文来到了院子里头。
“诶呦,圆圆,我孙女儿来了,你们和她说,和她说吧。”林大娘可算是松了一口气,把场地交给了孙愿。
一看见这位小状元,不用林大娘说,其他人自然是涌了上来。
这可是他们县出的第一个市状元,年龄还这么小,足够称得上是个神童了。
孙愿先接过了邮递员递上来的录取通知书,慢条斯理地拆开。
摄像头自然找好了角度,给录取通知书拍了一张特写。
果真是京大的录取通知书,化学专业。
薄薄的一张录取通知书,却寄托了一个孩子下半辈子的拐点。
饶是孙愿早就料到了录取结果,却依旧是忍不住激动和兴奋。
她真是的考上了,考上了京市最好的大学!
想到读高中期间完成的那一本本练习题和系统发布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孙愿心中就涌出了一股丰收的喜悦。
挑灯夜读,不惧寒暑,如今,总算是迎来了收获。
“孙愿同学,恭喜您拿到京大的录取通知书,请问您对于自己取得这个成绩满意吗?如何看待‘神童’这一称号呢?”
等孙愿激动完,那位女记者便按捺不住开始了这一次的采访。
孙愿也知道这一次采访的好处,有了足够的名气,她的录取通知书便不再可能被冒名顶替了。
在这个通讯极度不发达的年代,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事时有发生,招娣离开前还特意叮嘱过她,要好好保存录取通知书,最好把录取结果宣扬出去,谨防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
想到了余招娣的叮嘱,孙愿打起了精神,开始回答起来。
“我对于这个结果自然是十分满意的,至于‘神童’这个称号,我却实在是受之有愧,我能在这个年纪取得这个成就,大部分原因都要归结于家庭的栽培和自身努力……”
孙愿零零散散说了一大堆,让记录员的笔都停不下来了。
“那么孙愿同学有什么学习方法要分享给其他孩子吗?”
“学习方法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自然是勤奋为上,多学多练,还要掌握每个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和联系才行,还有……”
“哦……感谢孙愿同学分享的学习方法,那么,孙愿同学毕业之后会有什么打算呢?是打算回来造福家乡,还是留在京市?”
这个问题可不太好回答……孙愿眨巴了一下眼睛,道:“其实我现在还没有那么久远的计划,而且,无论是留在家乡还是留在京市,不都是建设祖国吗?”
记者随后又问了好几个问题,孙愿也耐心地回答了,还由着摄像师给自己拍了几张照片,甚至还拉着林大娘合了一张影。
市里的记者采访完成之后,原本坐着的县领导便站起了身。
“孙愿同志,鉴于你是咱们县这一届的县状元,同时又是市里的状元,县上便打算给你一个奖励,鼓励其他孩子也继续奋发图强。”
领导一边说,一边和秘书一起拿出了身后的箱子。
打开箱子,里面是整整齐齐满满一箱的东西。
一台缝纫机,一摞牛皮封面的笔记本,还有两只漂亮的钢笔和其他杂七杂八的文具。
这台缝纫机,可是把孙愿和林大娘都惊到了。
缝纫机,那可是三转一响其中之一,寻常人家家里可没有,就算是在县里,拥有缝纫机的人家也是十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