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攻改造手册[快穿]: 最后的知青 就在方明霆分神去……

推荐阅读:入戏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渣攻改造手册[快穿]》 最后的知青 就在方明霆分神去……(第1/2页)

    就在方明霆分神去看季白杨的时候,季白杨也在好奇的打量这批新来的知青。

    知青政策实行了这么多年,下面的人也逐渐习惯每年来接这么一批人,就算清楚这些城里来的后生啥啥都不会,但也没办法将人退回去不是。

    大队书记看的尤其的开,毕竟这年头不看开点也没办法,所以即使知道身后的人都是些拖累,他脸上也一直笑呵呵的,和小杨村过去接人的书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知青们初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得不说大队书记的态度让他们安心不少,起码那些被分到小杨村的知青就对他们羡慕的不行。

    此时大杨村的大队书记看到季白杨正打量自己身后的知青,就对他介绍道,“这些都是新来的知青。”

    季白杨点点头,目光扫过这批知青,但视线在方明霆身上停留的时间明显更久一些。

    没办法,方明霆长的实在是太扎眼了,是那种放在几十年后也流行的国人审美,此时刚满十八的方明霆容貌俊美,皮肤白皙光洁,唇红齿白,一米八五的身高,更衬得他个高腿长。

    即使方明霆穿着一身灰扑扑的衣服,放在人群里也格外扎眼,让人目光扫过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

    不过在季白杨眼中的帅小伙儿方明霆,在大队书记看来就有些中看不中用了。

    这其实是南北方审美方面的差异导致的,一米八五的方明霆在平均身高相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放在审美上也是一样的。

    方明霆虽然在个头方面出类拔萃,但身材还是属于南方那种比较纤瘦的类型。

    当然,这里的纤瘦是被大队书记这种典型的北方汉子对比出来的。

    其实这种不肥不瘦的身材,配他的脸正好,但是在上了年纪的人眼中就有些不够看了。

    尤其方明霆刚刚咳得那么厉害,怎么看都不像是种田的好手,可不就遭人嫌弃了么?

    其实季白杨也只是觉得方明霆长的好而已,土生土长的他和大杨村的大队书记一样,都对这些知青有些看不上眼。

    这也是这个时代大部分农民子弟们真实的想法,知青们不愿意下乡,他们还不欢迎这些家伙来乡下和他们抢饭吃呢?

    所以虽然季白杨被方明霆的长相惊艳了下,但知道他们的身份后,很快就对这一行人失去了兴趣。

    而方明霆经过刚才那么剧烈的一阵咳嗽,差不多也将气管里的口水咳干净了,没错过季白杨听完大队书记介绍后,再看向自己时眼里那一闪而过的嫌弃。

    方明霆:“……”

    季白杨也没停留在原地和大队书记闲聊的打算,说了两句话就走了。

    而刚刚还对着季白杨满面带笑的大队书记在他走后,却对初来乍到不知情的知青们叮嘱道,“你们以后遇到这个人,可避着点,那就是个混不吝的,你要是招惹了他,哪天被人套麻袋打一顿,可别怪我事前没提醒你们。”

    年轻的知青们很快就对季白杨的身份心领神会,没想到看着精神精神的小伙子竟然是村霸一样的存在。

    但也有年纪轻的小姑娘被季白杨俊朗的外貌迷惑,不死心的追问为什么大队书记要喊季白杨小爷爷。

    这么喊的不都是亲戚么?

    既然是亲戚,背后这么说人未免有些不地道吧。

    这么想的人不止一个。

    大队书记脸上笑呵呵的,没回答这个提问的知青,因为已经有人抢着替他回答了。

    “这还用问么,肯定是他家在村子里辈分高呗。”

    大队书记刚刚那席话,其实主要是说给女知青的。季白杨别的不提,皮相还是挺唬人的。

    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小姑娘被季白杨迷的五迷三道的,在家里哭着喊着要嫁给他的事情。

    所以在大队书记一见女知青们在看到季白杨后露出的害羞模样,就赶紧给她们打预防针。

    大队书记的良苦用心,女知青们不得而知,但他们听懂了大队书记的潜台词。

    “长得这么好,没想到竟然是个混混。”

    在这个年代,混混可算不上是什么好词,虽然还没到严打时期的避讳,但在这个大多数人都很淳朴的时代,混混也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知青们对季白杨长相的惊艳,也随之转变为嫌恶。

    大队书记看已经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才主动接过了话茬儿,开始解释前面知青的困惑。

    他们这个村子虽然叫大杨村,但村民都姓季,和杨没什么关系,往前推几百年,所有村民的祖宗都是一个人,但发展到现在,大家说是亲戚,其实早就出五服了,只不过因为念旧,所以互相以亲戚称呼。

    但说关系多亲密?真不至于。

    而季白杨家那一支的人因为结婚生孩子都晚,慢慢的辈分就涨起来了。大队书记虽然已经快到了当爷爷的年纪,但在季白杨面前,还是得乖乖的喊对方一声小爷爷。

    没办法,族谱里记着呢,他不喊的话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在乡下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在城里长大的知青来说却是陌生的。在听完大队书记的话后,很多知青都发出了惊叹声。

    对于知青们的反应,大队书记也只是笑笑不说话,毕竟对他来说,这种事情每年都要经历一次。

    知青接来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安置这批人的问题了。

    原本村子里是有专门给知青住的地方,但是这些年随着下乡的知青越来越多,原本的地方就有些不够住了。

    有些知青熬了几年,看不到希望,便和当地人成了家,彻底在这个地方落地生根。

    也有些知青两两结合,直接内部消化了。

    当然,也有些人即使看不到希望,依旧苦苦死撑着,盼望着回城的那天。

    对于这些人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但如何妥善安排这些知青,对于村干部来说却成了难题。

    最前面的那种还好说,后面两种就头疼了。

    春暖花开的时候还好说,等到了冬三月,知青所就不能住人了,但让村子里出钱给知青新建房子也不太现实,毕竟村里人愿意养着这群城里的娇小姐娇少爷就已经够不错的了,让他们再花钱给知青们盖房子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也就导致了知青所还是十多年前的样子,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破败不堪,以至于每次新一批知青到的时候,就会闹出点事情。

    知青们虽然知道农村条件不好,但现实往往比他们想象的更糟糕。

    就比如眼前的知青所,看上去也太破了吧。虽然也是红砖房,但经历十多年的风吹雨晒,加上平常维护工作不到位,看起来就风雨飘摇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这样的房子能住人?

    虽然没有人主动说出这个事情,但每个人的面色都极其的难看,也就大队书这个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就是这里了,村里拨给知青们住的房子。虽然外面看着破是破了点,但里面该有的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