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岁始上都》 50-60(第8/16页)
元后神韵才得圣宠, 且太祖对晋王虽有溺爱, 却从未透漏过有册立晋王的意图,故而朝中无一人看好晋王。
哪怕后来太祖真的要废储另立, 朝中也尽数观望。
若说当时一心追随晋王, 能称得上是晋王党羽的,越山岭算一个, 田乾佑算半个。只是无人会把一个得不到家族支持的少年的话当真,这唯一的一个也就形同虚设。
她查过那些为晋王颂赞的人,他们之间并无多少关联,有些甚至与王家都毫无交际。符岁动用了些手段才得知, 原是陶允中在一次授课时提及晋王修白渠之事,自然而然转到了白渠石碑的异象。
当时陶允中对晋王频频称赞,课后这些话流传出来,传到了那些只会读四书五经的书生耳中。
陶允中本就是经世大儒,仕林之师,他既赞颂,文人便附和,那些自诩读书人的更是大力吹捧。
符岁的人甚至还在赞扬晋王的诗篇中发现了沈思明的诗作,若不是对越山岭行事风格还算有些了解,符岁只怕也要怀疑越山岭在其中有所助力。
越家的人怎么跟陶允中搅在一起,那个石头一样的男人当真不让人省心。
既有陶允中参与其中,石碑之事可以确定就是王家的手笔。但是符岁始终未想通王家此举的目的。
晋王在京关系简单,之藩就国后更是人走茶凉,至于晋王死后这十数年,更是连点灰都剩不下了,唯一可发挥的就是晋王的真正死因。
今上确实在晋王之死上推波助澜,可死个亲王不过是帝王家事,就算翻出来顶多被私下说两句今上猜忍宗族。哪怕王家手上有确实的证据,可他王家不也是此事的幕后黑手?王博昌若要用此事攻讦今上,就不怕先把王家陷进去吗?
待宫人们都退出去,符岁开口道:“近日白渠显现石碑一事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白渠原为妾阿耶主持改建,建造之时从未有什么石碑藏于渠中,如今不知何人造出这石碑假象,妾心惶恐,只好斗胆来向阿兄讨个主意。”
今上在人前一贯表现得与晋王感情深厚。现下无论是石碑还是诗赋,都是颂扬晋王功德 ,今上不但不能大张旗鼓地查,还得褒奖宣扬。
符岁猜都猜得到皇帝心里憋气,故而语气恭敬再恭敬。
“妾听闻有人提及阿耶往事,虽是称颂,然妾心中实不安,唯恐有心之人假借阿耶造谣生事……”说到此处,符岁干脆起身上前跪于殿中,俯身拜道:“还请陛下明察,万勿给贼人可乘之机。”
皇帝笑眯眯的,显得极为和善,他挥挥手叫符岁起来,漫不经心地说:“晋王叔聪慧勇毅,在京中时便出类拔萃,就国后更是勤勉,如今百姓还能记得他的功德,朕心甚慰。”
皇帝话这般说,符岁可不敢这般听。
“阿兄与阿耶虽为叔侄,然情谊之深更胜旁人,宁宁也因此蒙阿兄照拂,才以孤女之身有今日荣华。然而白渠显碑一时实在蹊跷,岂知不是有人假托晋王之名暗中行事。妾知阿兄国务繁忙,若阿兄有用妾之处,妾自当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石碑浮水之时正是京兆尹整修水渠之时,每日夜里渠上都有权贵派人悄悄拆碾硙,车来人往,趁着夜色往水中扔块石碑也无处可查。
符岁暗中使人探听过重阳前几日渠上来人,零零总总有数百人,涉及京中十余家显贵,这些权贵家仆不能轻易捉拿拷问,符岁查到此处也只能被迫中断。
符岁不觉得皇帝能把这十数家的仆从尽数审问,故而也不担忧皇帝真的让她去查石碑一事,只不过她需要表明她的态度,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免得惹火上身。
她跪伏在地静静等皇帝的回应,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皇帝的声音传来。
“好了,都是些闲人闹出闲事,不值一提。你安安稳稳在府中,不必理会。”
符岁拜别圣人,由徐知义领着出宫。
坐在车中时,她终于能分出心思来仔细琢磨皇帝那句话。
皇帝要她安分,不要插手此事她能理解,只是看圣人那意思,怎么像对石碑一事并不意外,或者说皇帝对石碑背后的用意了如指掌。
符岁第一次对王家的事感到棘手,她不清楚自己在这件事里到底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知令她生出不安。
“右春坊的人说,看见卫中似乎有人跟宫中有往来。”秦安把一截小纸卷递来。
符岁打开随意扫一眼,就扔还给秦安。“不必管,皇帝若在京卫中没有安插探子才是奇事。”
秦安用长夹子夹着纸卷在火上烘着,直到纸卷变成铜盘中一小撮黑灰。
“左卫……也不管?”
“不用管。”符岁还是那句话,越山岭要是认不清形势,晋王初逝时他就会死在边疆了。
等纸张燃烧产生的最后一点焦糊味也散尽,符岁轻声吩咐道:“叫宫里的人专心当好差事,若无十分紧急的消息,就不必往来传递。外面的人……也先停一停罢。”
卫中的探子都动起来了,看来是她小瞧王家。王博昌性情再急躁,也是做过宰相的人,绝不会只囿于水中浮石这等雕虫小技,不管王家为何要利用晋王,政事堂里的无上权柄才是王家的目标。
京卫……符岁毫不怀疑王家在京卫中安插有人手,袁审权就是例子,只是不知王家在袁审权后有会与谁搭上关系。或者,袁审权本就是那个可以被替代的弃子。
她的好堂兄铁了心要将所有权力都抓在手中,王家若不肯让步,只能采取些不同寻常的手段。朝议的大殿是一定要成为一言堂的,姓王还是姓符,就看各自手腕了。
符岁有些替王家可惜。不怪王家舍不下仕林之首的身份,王家真真切切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都不曾“一人之下”。
但是王家的败落也是必然,并非如今的王博昌不如曾经的王懿甫,而是王家在最鼎盛的时候走了一步最坏的棋。
王懿甫不该杀晋王的。晋王不死,京中风平浪静,荆王和先皇的储位之争鹿死谁手尚不可知,王家亦能隐身其中,继续做那皇位背后真正的掌权人。
王懿甫千算万算,终究是低估了肃帝对晋王的看重。不,应该说,王懿甫低估了肃帝对已故长子的看重。
好一个日出之曦,能让肃帝偏爱,能让肃帝发疯。
死个亲王没什么要紧的,皇权之下,哪朝不死人,只是人的念想能死一次,不能再死第二次。
晋王遇害,王懿甫再一次让肃帝失去了他年仅弱冠的“爱子”,所以王懿甫要面对一个疯癫到大开杀戒的皇帝。
王懿甫走错的第二步棋,就是从这件事中全身而退。
他付出了代价,那王家就是贪恋从龙之功的权臣,他没有代价,王家就是杀死肃帝一切幻想的凶手。
一个安然无恙的王家,让肃帝彻底明白,他“爱子”的性命从来不在他自己手中。他当然要报复,而恰好,他的孙辈里就有一个真正的野心家。
符岁伸出手指,在半空一遍又一遍的描画着“曦”字,描了一层又一层。她顿住,认真地写下一个“晞”。
不一样的,就算读音一样,字终究不一样,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