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夫郎好香,却只想和我做兄弟》 160-170(第3/17页)
也是来谢庄聿白的,时不时也聊上几句。
“都说观音送子。我看着这庄公子也是个菩萨,送粮菩萨!”
有人深以为然,双手合十向上拜了又拜:“多亏庄公子这肥田术,我家今秋比往年多收了4石粮食!那可是4石!有了这粮食,一年到头,我们全家都不愁吃上饱饭了。”
那人也跟着拜:“我家也多打两成多粮食。庄公子心地善良,上回去我们庄子上指导堆肥,连口饭没吃就走了。这次我家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头茬现摘的大红桃,一定要让庄公子尝尝!”
又有路人临时插进来:“我这是自家腌制的一坛酱菜,芜菁和胡萝卜做的,晨起搭配粥饭很是爽口。若庄公子试着喜欢,我隔个十天半个月就送一坛过来。”
众人一边说着心中对庄聿白的感激,一边不停展示自己带来的谢礼。若有三省书院学子从这条路上走过,去庄聿白家专程致谢的乡民也顺手塞些李桃给对方。
庄公子的相公也在这山上读书。庄公子相公的同窗,自然也要顺带感谢一番。大家一起沾沾这秋收的喜气。
一日,骆耀庭乘车路过,乡民看见三省书院的院衫,纷纷往马车上扔桃果。驱车小厮不明何意,一开始横加阻拦。
倒是骆耀庭提低声斥责仆役无力,大大方方将车帘打开,并坐在车门,满脸堆笑接过众人掷来的瓜果。
“公子,家中多少比这名贵的果子多了去。这些穷酸贱民的果子,哪配递到您的面前?我将他们赶走!”
“你懂什么!将这些果子全部装起来,就挂在车前面最显眼的位置。挂高些!”
骆耀庭将果子丢给小厮,确实是些不入流的桃梨。他掏出巾帕,仔细擦了擦自己不染凡尘的手指,低着眼皮,根本没给小厮眼神。
“亏你跟了本公子这么久,竟然没听过‘潘郎掷果盈车’的典故。那潘安美姿仪,丽辞藻,驱车出洛阳道,路遇妇人无不将手中花篮中投掷与他,以至于回城时满车而归。今日众人欲投掷果子与本公子,你却横加阻拦,真是没规矩!原应罚你的,不过本公子高兴,就只罚你今日晚饭减半。”
骆耀庭理正衣冠,大开车窗,嘴角弯起最为妥帖大方的弧度,将世家公子的风度与谦和完美呈现在往来同窗面前。时不时瞥一眼,这满满一篮果子,甚是得意。
谁会想到,昔日潘安掷果盈车的盛况,今日在我大恒朝重新上演呢。此事若传出去,自然也能在青史留下美名。今后,自己的才名与容貌,便能与潘安相齐。能与自己这般才貌双绝之人为同窗,难道这群庸碌学子不应该感恩戴德么。
如此想着,骆耀庭的头颅,不觉越抬越高。
甚至担心别人看不见他的果子,还让小厮逢人便派发几颗,不忘强调是山路上素不相识的乡民,见他家公子仪表堂堂、文采奕奕,以为潘安在世,纷纷投掷桃果,以示尊敬喜爱之情。
谁知书院学子几乎人人皆收到往来乡民投掷的瓜果。
“这果子真甜,一看就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等会见到孟知彰,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他。”
“谁说不是!好久没吃到这样新鲜的果子了。我们这是托了孟知彰的福,也借了他家夫郎的光。”
这几名学子素来看不惯骆耀庭鼻孔看人的嚣张劲,今日竟还巴巴来给他们发果子。心中难免不阴阳几句。即便借花献佛,也应该知道这花从何来吧。这不是变相给自己死对头扬美名而不自知么!真是好笑。
骆耀庭一开始不明白,为何自己送果子,他们这些不识好歹之人不仅不收,还口口声声要去谢孟知彰。这不是将他不放在眼里么,简直岂有此理。
悄悄打听下来才知道是因为秋收丰产,整个东昌府辖下四州一十八线的百姓,这些时正络绎不绝都来给庄聿白谢恩、磕头。
众人感激孟知彰夫郎,特去山中叩谢其夫郎时带的礼物。知孟知彰在三省书院读书,所以遇到书院中学子,乡民们也们顺带送上几枚。
“简直像菩萨一样,将那庄聿白供起来。这成何体统!”骆家小厮愤愤不平,又学着他家公子的语气斥责不合礼法的举动。
“孟知彰两口子住的那个小院子,眼下比那最香火最盛的寺庙人气还要足……”
“住口!”骆耀庭恶狠狠刀了小厮一眼,“这篮果子还杵在这里做什么?是觉得你家公子面上有光?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还不赶紧处理了!”
比肩潘安,文史留名的愿望,不仅从青云坠入泥潭,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骆耀庭都见不得瓜果梨桃。
不过前往庄聿白家磕头致谢的活动,却愈演愈烈。
后来真的演变成进香朝圣活动。有的人为显诚意,像是走火入魔,竟要从山脚下一步一跪拜上去。无可奈何,庄聿白只能向府衙求救,希望官方能帮着劝说下乡民。
不过直到初冬时节,这场轰轰烈烈的自发性谢恩活动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不过眼下庄聿白一门心思,全放在弩机的复刻改造上。
上次取当卢时,老铁匠承诺第三日会给到一个解决方案,这日一大早庄聿白便伙同薛启辰急急忙忙赶至铺子里。
二人到时,老铁匠和儿子已等在铺子前面,满脸笑容憨厚淳朴。
“两位公子早!弩机方案已有眉目,快随老朽进来看看吧。”
第163章 谢礼
弩机作为高级别兵器, 军中早年也有使用,不过只配给高级别的弓箭兵,后来渐渐用的少了, 一则造价高, 二则弩臂易损坏。
老铁匠将庄聿白和薛启辰带至铺子里,桌上一字排开一些大大小小的陶范,细看能分辨出是些机械零件。
早期弩机无郭,将用于瞄准的望山、扣机用的悬刀等用栓塞直接固定在弩臂后部。前端弓弦张力极易造成弓弦损坏。后来出现了铜郭,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正如公子所持这把铜弩机不仅制作精良, 且周身一体, 干练协调。”
老铁匠将弩机递到二人跟前, 细细讲着弩机构造。
“周身铸铜, 确实解决了弩臂的问题, 但又引出另外的问题。”
正常一件弩机五六斤重,若是铜铸,单单铜料便需六七斤。一斤铜算500文, 这就是三四两银子。再加上弓弦、箭簇等造价,以及人工消耗, 一把弩机成本,5两银子打不住。还不算后期维护、箭簇补给等费用。
老铁匠继续说下去:“军中银钱也紧张, 许多兵士正常兵器都不齐整。这种耗资的兵器,后来用武之地就少了。”
一斤铜500文, 一斤铁呢?
庄聿白挪开一步, 看着这个工作痕迹堆了三尺厚的铁匠铺子。
“庄公子说到了问题的关键。”老铁匠说,“一斤铜500文,一斤铁却只需120文。公子这把弩机虽小巧,威力劲道却不小, 两三斤铁料就做下来了。再省去这些雕花篆刻的工艺。一把实用的素弩机,小老儿可以将成本控制在1两银子。”
1两银子?!
薛启辰心中一惊,这两把弩机,自己花了近百两银子才托人买了来!还不算自己为还人情搭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