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90-100(第3/14页)
,因此更是坚持主张对匈奴发起进攻。
“陛下,匈奴人不可信啊。”王恢就差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写在脸上了。
“韩安国他对匈奴人奴颜婢膝,其心可诛啊。”王恢咬牙切齿道:“正是因为匈奴人狼子野心,是头喂不饱的饿狼,大汉才不能继续以往的和亲国策,不仅劳民伤财,对我大汉来说也是莫大的耻辱。”
接下来王恢更是一把揭开了这些主和派的遮羞布:“就算我大汉如此忍辱负重的去和匈奴搞好关系,匈奴人满意了吗?”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陷入了沉思。
是啊,就算是派公主和亲了又是如何?匈奴人对大汉仍然是不屑一顾,时有犯边,杀烧掳掠大汉边民。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大多数人都赞成韩安国的想法呢?
因为大多数人都怕冒险,习惯了和亲政策带来的和平假象,能用女人和财物换和平不是很好吗?干嘛要去冒险出兵,而且出兵失败的机率还很大。
刘彻脸沉如湖水,他看着底下沉默不语的主和派,又看看对主和派怒目而视的主战派,虽然主战派的臣子少的可怜,但是有刘彻这个坚定的靠山在,他们纷纷对反击匈奴表示赞同态度。
跟着陛下走,升官又封侯。
他们看的很清楚,皇帝摆明了是要打这一仗的,与其跟皇帝对着干,不如顺着陛下的好。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准备让家中子弟上战场混个军功,打不打的赢匈奴再说,让家中子弟上战场上历练一番回来才有政绩拿得出手不是?
这是这场战争到底不是刘彻说打就能打的。
又一名臣子站了出来,表达了反对意见。
“陛下,匈奴地形技艺与我大汉迥异,仅凭正面远征攻击,并不足以彻底击败匈奴人。”
这人说的义正言辞,却也切实到了极点,刘彻点了点头,心里却是并不担心,因为张骞他们出使西域这几年,带回来的起止和西域诸国结盟的好消息,还有不少跟匈奴有关的情报,正是因为心中有数,刘彻才觉得主动反击匈奴。
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刘彻这边。
“此事,卿就不必担忧了,朕自由主张。”刘彻沉声道。
张骞他们私下搜集和匈奴有关的情报这事不宜拿在朝堂上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刘彻并不准备把张骞他们暴漏出来,毕竟他还指望着张骞再接再厉往返西域和大汉呢。
刘彻再不听韩安国在那里苦苦哀求,说着什么“匈奴逐水草迁徙,居无定处,难得而制”的老生常谈,对着这位田蚡提拔上来的拥趸,如果不是对方还有利用价值,刘彻老早就让他和田蚡一样滚出朝堂了,此刻,再不看他,直接令人闭嘴。
他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目光直视着远方,锐利冷冽,好似直接看到了匈奴王庭的方向,冷冷的道:“高祖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如今我大汉忍辱数年,尔等不思报仇雪恨,一雪前耻,反而听到匈奴二字便吓得惊慌失措,只知道委曲求全,嫁公主求和匈奴,比女子都不如,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英姿勃发的皇帝,看着满满都是对他反击匈奴不赞同的群臣,眼角眉梢都是不容人质疑的威严。
群臣恍惚片刻,这才惊觉头上这片天,当真是变了。
这场廷议卫青也有参与,他知道刘陵对匈奴与大汉接下来是战是和非常的关注,除了一些不能告知的秘密,把皇帝在朝堂上是如何把那些主和派训斥的面如土色、灰头土脸一一讲给刘陵听,听的刘陵那叫一个津津有味,特别遗憾自己当时不在,不能看看刘彻是如何的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当然,更失望的肯定是不能看看那群软骨头主和派难看的脸色,刘陵幸灾乐祸的想,肯定非常的好看。
“那就是说陛下真的下定决心要与匈奴开战了?”刘陵兴奋的问道,这比历史上大汉和匈奴开打要提前了好些年吧。
“没错。”卫青点头道:“陛下在朝堂上的话已经传了出去,匈奴使者已经知道了,现下已经全部离开长安了,应该是回去报信了。”
不杀了他们吗?刘陵奇怪,喃喃自语了出来,被卫青听了个正着。
卫青想了想,也不明白陛下的做法,为何选择了放虎归山?
“约莫是因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缘故吧。”
卫青猜测道,可是刘陵却不这样认为。
刘彻会有这样好心吗?
第93章 长平侯 刘彻当然吗没有那么好……
刘彻当然吗没有那么好心和匈奴人遵守“两国交战, 不斩来使”的原则。
“斩来使”在历史上被认为是绝对的禁忌,象征着战争的全面升级和谈判的完全破裂。
杀害使者的举动通常会引发更为严厉的报复,造成严重后果, 包括战争的加剧、复仇性攻击, 甚至政权的覆灭,因此, 尽管是在敌对的战场上,各方通常都会尽量遵循这一底线, 以维护战争中最基本的秩序。
历史上苏武在出使匈奴之时, 匈奴大单于派人威胁苏武, 说是要杀了他。苏武随后便说出了一句豪言壮语:“南越杀汉使者, 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 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 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 从我始矣!”
这也是为何在原本的历史上匈奴人明知道张骞是武帝派去结盟西域各国的使臣,也仅仅是将其囚禁而未斩杀的原因。不到逼不得已的地步,谁都不想匆忙开战。
杀死使者通常预示着谈判与和解的机会已彻底消失,双方只能进行不死不休的斗争。哪怕刘彻觉得一旦和匈奴人开战,自己这边的获胜率会更大一些,但朝堂上支持和谈的官员占了大多数, 刘彻也不得不和他们虚与委蛇。
刘彻和主战派的大臣们觉得拒绝和谈,放匈奴使者离去也不失为一次引蛇出洞的良机, 匈奴单于得知大汉皇帝拒绝了他和亲的请求,必然会盛怒之下发起对大汉的进攻,而大汉这边也可以早早布置下陷阱, 好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算不能借此机会将匈奴单于斩杀,也可以给与他们狠狠一击,让他们损兵折将。
兵者,诡道也。在这一方面,没人会和匈奴人讲道义。
刘陵精神一振,着实是没有想到,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围要提前上演了。
在经历了数年低头被迫与匈奴人示弱和亲,长时间的修养生息后,刘彻大权在握,面对日渐猖獗的匈奴,再不顾朝堂内那些所谓的和亲保平安的话,坚决打击匈奴。
先是派人赶在匈奴人前面和已经结盟的西域诸国联合,让他们不断的派遣小部队去骚扰匈奴,使匈奴人攻打汉朝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派人平息自己的后方。
而这一次,汉朝拒绝和亲必定会激怒匈奴,也就用不着他们想其他办法引匈奴人进犯了。
天气渐渐转凉,就在即将进入冬日的时候,斥候终于传来了匈奴人大举进犯的消息。
刘彻看计划进行的很顺利,直接就下旨任命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