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第3/24页)

用技术,对,实用技术。先生们说这个词儿是神使说的。”

    李斯愣了愣,随即笑道:“神使?墨家还真是攀上一个好靠山。”

    目前进入咸阳学宫讲学的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官学法家之外,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墨家。

    墨家先生有事儿是真带他们玩儿!

    譬如在百越战场立大功的火药,胜宽先生竟然带了一份炸学宫的山石给他们看!还调出五颜六色的焰火玩。就连近来火遍咸阳街头巷尾的水力磨盘,他也带着学生们在学宫内复刻出一个小型水力磨盘。

    代价是让学生们自己用麦子磨面粉,不是亲手磨的不算,不到一定的重量不算。

    也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了。

    于同为墨家的相里梁相比,李昭更喜欢胜宽一些。

    相里梁倒也不是不是不好,他更喜欢说一些理论知识,讲墨家的守城术、弩车、掷车的原理和制作。

    但是胜宽会时不时讲一些和神使相处的趣事。

    对李昭和诸多对神使好奇的学子而言,这位备受始皇帝尊重,接连拿出纺织、火药、纸张、印刷术等等奇术的神使不可谓不神秘。

    她甫一入咸阳,第二日就去了骊山,这却并不影响她在始皇帝心中的地位。君不见始皇帝回咸阳之后新出的多少政策都与神使息息相关?

    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处处有她的传说。

    更何况李昭还怀揣着某种感激与仰望。

    李昭垂眸不语。

    李斯又说道:“我那师弟授课如何?”

    “张先生今日所授不同往日,将数算与律令结合教我等以算筹核实徭役、验盗赃,毫厘不差。”

    李斯听罢张苍授课内容,微微皱眉,他叹息说道:“张苍欲以数为舟,渡仁政之江啊。他想减少肉刑,竟然用数算这么曲折的方式。”

    李昭心中大惊,她此前只是猜测,不敢肯定张苍下课前的那一番话真正的用意。她还未将张苍那一番对肉刑说辞道出,李斯竟能从寥寥数言之中推断出张苍真正的用意。

    李斯见状一笑,烛火明亮的光在他脸上跳动:“他很聪明。竟然能捕捉到陛下想要修改秦律的想法。他这堂课若是放在之前,只凭他流露出想要减少肉刑的心思,就足以掳去官职。”

    始皇帝从骊山返回后,除了建设咸阳学宫之外,便是翻阅秦律,他时不时在相关的竹简上做批注,又召集朝中精通律法的人询问实际执法时的情况。

    李斯百忙之中听闻这一消息,就心知将有巨变。

    很明显,张苍也不知道从哪儿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做出了和他一样的判断。

    “你说张苍算数很好?”李斯轻叩书案:“在老师处求学时倒还未曾关注他。既然他有这方面的才能,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他也该多干些活儿了。”

    李昭问道:“要做什么?”

    李斯取出一份公文给李昭,示意她自己看。

    李昭第一次从祖父手中得到看公文的许可,她感受到的是一股接近权力的战栗与兴奋。她微微颤抖着,竭力压下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分析公文。

    因为造纸术的提前出现,官府都将办公的竹简更换为纸张,效率较之以往提高了不少。

    李昭一目十行。

    上面是治粟内史和公子扶苏的联合汇报。

    儒家联合三老一事并不算大,首恶伏诛,参与者被打包送往边疆,不知情的扶苏解禁之后化悲伤为动力,将心血投入冬麦的种植之中。

    他兢兢业业地随农官们在关中平原上教授黔首施肥、除草、防治病虫。郑国渠的水渠有些分段不适合麦种汲水,也被他亲自监督重新修缮。部分黔首手中农具不足,他就去高炉官坊那边找军中换下的设备,重新冶炼成农具租借分发给黔首。

    为了让黔首放心种植,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大秦对种植冬麦的人免除一年的口赋和田租。

    日日风里来雨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

    整个人黑了好几度。被接进咸阳宫中教养的女儿都不太认得出他了。

    土地回馈了他的努力,今岁的冬麦肉眼可见地即将丰收。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麦收之期,短促如救火,旬日之内必颗粒归仓,否则麦粒自行脱落,千顷之田恐十去二三。然而,大秦徭役繁重,修陵墓、筑直道、戍北疆,丁壮尽出。田间所余,唯妇孺老弱,力疲而效寡。

    扶苏与治粟内史日夜忧思,怕到麦熟之时,无壮力挥镰,丰稔之麦皆枯死垄上,化为粪土。

    【此非天灾,实乃人役之调与农时之迫,两相抵牾,臣恳请陛下思虑,能否暂缓关中诸郡部分徭役,以助抢收?此乃夺食于龙口,片刻迟延不得。

    另,夏初之时,天象骤变,疾风、暴雨、雹灾,皆可于顷刻间发之。麦秆本脆,遇风则伏,遇雨则霉,遇雹则毁。今观天时,虽暂平稳,然臣心惴惴,如临深渊。臣已命祠官虔诚祷祝,并令各县备好民夫,若遇灾变,即刻全力抢收,能救一分是一分。然,天威难测,终须人事为之预备。

    新麦之患,在于湿热。若晾晒不及,匆匆入仓,则必焐热霉烂,或滋生虫蚀,则一岁之功尽弃矣!官仓虽有《仓律》严规,然新麦数量骤增,嗇夫、佐吏皆恐力有未逮,监管若有疏漏,则损耗必巨

    当下第一要务,乃抢天时、夺人力。臣斗胆恳请陛下,能否特降恩旨:于关中麦收之郡,暂缓旬日之役,并许臣可调度邻近郡县少许闲散人力,组成“抢收之卒”,专事麦收,事毕即返。此诚为保全增收大计,不得已而为之请。】

    李昭看毕,察觉到李斯的视线,她在脑中过了一遍讯息。

    首先是大秦的徭役征发问题。冬麦的收获期在五月中旬,正是在大秦的人力征调高峰期。这意味着,在最需要劳动力抢收抢种的时候,家中的主要劳力正在外服徭役或者戍边。夏初天气多变,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导致成熟的麦子倒伏、发芽,黔首一年的辛苦劳作可能会付诸东流。

    如何统筹好服役的人和抢收冬麦,这就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数学问题。

    此外,《田律》当中规定,粮食、饲草撤下堆垛之后,要立即向官府上报石数。今岁的麦子不收赋税,地方官员如何考课也变得复杂。

    也难怪李斯想要张苍多干点活儿。

    李昭心道,对不住了张先生,能者多劳了张先生-

    不知情的张先生被拉到治粟内史的官署时内心十分崩溃。

    治粟内史握着张苍的手,诚挚说道:“丞相钦点你来助我,实乃雪中送炭。听李相所言你精于律历、算数,天下皆知。现今冬麦收割在即,千头万绪,有一要害之事,非你这等大才不能胜任。

    “请你总掌‘宿麦收割、入仓、考课之数据核验与律令稽核’一应事宜。”

    张苍稀里糊涂被甩了一堆漂亮的恭维话。

    然后,就在治粟内史的官署拥有了一个专属工位。

    小吏搬来一堆竹简,是往年各县征发徭役的数目,还没来得及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