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寒门录》 110-120(第6/14页)
到翟天墨,谈远就觉得恶心。
当时他没能力,无可奈何,现在,姓翟的最后缩着脖子做人!
“远少爷?”绿衣有点被吓到了。
谈远连忙笑起来:“没什么。绿衣,你做得很好,想不想住大房子啊?皇上赏了50名各行各业的工匠下来,我打算买块地,建个谈府,让我住得更好更宽敞些。”
“谢少爷。”绿衣高兴道。
这50名工匠是从福建梅州府调过来的,谈远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助力,他答应月娘的谈府终于可以开始建了。
不过,得先安排住宿,他们还有妻子儿女,加起来好几百人呢!
他们要是有钱,愿意在大余县建砖房住,他可以补贴。愿意在县衙住,那就免费住。住在百姓家里,县衙代给租金。
50名工匠分了三拨来,谈远发现,第一拨基本都愿意买块地自己盖房子。第二拨都更愿意住县衙,第三波,第三拨只能住人家家里。
谈远为表重视,亲自和他们聊了,问了他们的需求,再带着他们一家家求租。
当然,大余县赚钱难,是屋主求着被租才是。谈远走着走着,身后只剩一户人家了,也刚好到了陈闪家。
谈远这才想到陈闪家不富裕,他怎么没找点把人带过来给他们增点收入,幸好还来得及。
陈闪娘很高兴多赚一份钱,陈闪也很高兴看到谈远谈县令。陈闪娘把租客请进家,热情地帮人安排,又邀请谈远:“谈老爷不嫌弃,今天就在我这儿吃饭吧?”
想到陈闪,谈远道:“好!”
陈闪娘很高兴,帮人收拾好就高高兴兴去做饭,期间又擦桌子扫地。
陈闪躲在门后看谈远,颇有些叶公好龙的意思。谈远一没注意,他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谈老师,你看。”陈闪捧着一小把糙米给谈远看。
“看到了,怎么了?”谈远问。
“谢谢你。之前老师你没来的时候,我们家所有人早上只吃这点米。你来了,我就能吃饱了。”陈闪眼里都是崇拜。
小孩子捧着的米能有多少?一家子分着吃,怎么吃得饱?谈远觉得心酸。
陈闪感觉到了,连忙把米丢回去,道:“那是发了大水以后。以前我家吃得很好,红薯饭,我每次都能吃饱。”
谈远笑了,摸了摸陈闪的头。大明这么大,天灾人祸在所难免,但只要有他能努力的地方,他都想努力。
谈远安顿好工匠们,就给皇帝写信,然后考察工匠们的能力,打算满意了就把谈府早出来。
谈远不知道的是,朝堂上有御史捕风捉影,竟拿谈安的事弹劾他治家不严。
永巨帝当然会护着自己朋友,另外也觉得无语,“谈安为兄,谈远为弟。明远管好自己的家就行了,还要管他大哥?”
第115章 要求“请”回去 不反对就是支持……
这位御史也没想到手下的人如此不小心, 他不过是偷懒没检查,就让他丢这么大人!
他嘴硬道:“谈氏一族, 不过百年前出过一位举人,名谈文举。此后谈家人口繁盛,文风不兴。是谈远落草后有了神童名声才一步步又发展起来的,谈家人都是借他的光,他的大哥谈安犯下罪行,全怪他没有约束好族人!”
“可朕听说,谈远与他父亲可都不是族长, 怎么能怪到他们头上?并且,他们一直有在劝诫族人。再说了,那谈安有罪无罪暂且没有定论, 若是无罪, 那可就是爱卿捕风捉影了。”
谈文举?永巨帝想,估计明远都不知道他的举人祖宗叫什么吧, 这帮人倒是什么都查出来了。
谈安确实判为无罪, 但京城还不知道消息, 他们就是故意的,打时间差。既然皇上都已经点出来了, 他们也就不论这个了。
他们看了看高仕君,这位重臣在这神神在在的, 不然他们今天说话不会这么谨慎, 可惜了。
话题很快转到了互市上。当初隆景帝在时, 早朝也讨论过几次互市,但隆景帝本人不愿意,也就不了了之了。
新帝登基,真心为国的官员就又想互市了, 而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他们开始吵,双方都想知道新帝心里真正的倾向,再做下一步努力。
为国派道:“瓦剌等部但逢灾年就劫掠我大明边境,户部年年都要拨巨额军费给九边。都说“堵不如疏”,若能开放互市,让瓦剌百姓用牛羊换取大明物品,边境必安宁,国家也可节省花费,再现太平盛世。”
永巨帝点点头,既得利益派急了。但他们多是边将,不会说话。
礼部尚书见其他人都是附和,于是反对:“臣反对!开市就是向贼虏示弱,有失国体!陛下可还记得昔日大宋岁币之患?一旦开放互市,贼虏力量必增强,威胁我大明安全!虏性贪诈,不可不防啊,陛下!”
永巨帝也点点头,甚至道:“你们还想说什么?都说出来。”
现在是1547年,永巨元年,永巨帝还不了解自己的大部分臣子,他竟也想先听听臣子意见再做打算!
为国派隆景朝被压着打,现在不肯放过开口机会,“岁币之患?不过是借口,我大明国力强盛,又不像那宋朝被压着打。开放互市,贼寇力量增强,难道我大明就停滞不前?虏性贪诈就更加可笑了,他们也不过是老百姓,有口饭吃就不想打仗的!”
话说到这里,谁还记得先前的谈安?
兵部有人道:“皇上,不能互市啊。臣认为应该先清除内部积弊,把倭寇拒之门外,强大我明朝军队,再行互市。”
为国派道:“正是!倭寇猖獗,都是将领无用,使其袭击扰我大明边境。还是暂且推后互市,免得瓦剌看了笑话,看不起我大明。”
朝堂上的武官一个个气得要死,但其中一半都是子承父业,确实能力不足,无话可说。文官们还好,至少都是科举出来的聪明人。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大明军队是文官做总指挥嘛!
永巨帝看着,还是喜欢谈远,他虽是科举出身,但感觉文武兼备!
文武兼备的谈远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给永巨帝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他要生产箭杆卖到安南去。箭杆那也是军事物资,是一个小县令能生产的,还敢告诉皇帝?
所以谈远很犹豫,但他又觉得自己没错。第一,安南作为藩属国,内战会削弱自身实力,这是对大明有利的。第二,他作为卖家,可以精准掌握安南情况,避免它吞并他国壮大起来。
没有第三,有的话,那也是箭杆可以不出口,转内销就行,只要能挣钱。
谈远写好了信,但不敢寄出去,这皇帝要是震怒了,他可就完了。
没想到皇上加急给他来了信,谈远一看就知道,是封密信。
信里写了朝堂上议论倭寇,互市,钱粮的几件大事,竟还有谈安的事!
谈安不是无罪吗?事情不是了结了?怎么还牵扯到他身上了?谈远看得又疑惑又生气。
不过皇上竟然连这样的事都告诉他,可见他还是挺喜欢自己的。那就太好了,他可以大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